陳 偉
1重視演示實驗的教學過程
物理實驗生動、鮮明,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怎樣才能把學生的好奇引導到探究物理現(xiàn)象、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上來,應將主要精力放在實驗的過程教學中。首先應使學生明確觀察實驗的目的,實驗時要讓學生看清楚實驗現(xiàn)象。留出一定的時間追究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并由學生綜述實驗現(xiàn)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例如“觀察海波熔化”實驗中,很清楚實驗的重點是讓學生知道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48℃。讓兩名同學到講臺上親自操作,實驗中學生發(fā)現(xiàn)海波的熔點到不了48℃,然后向學生說明實驗中是由于海波物質不純所造成的,打消了學生的疑慮。這樣通過把實驗過程突出給學生,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在物理實驗中,我們可以激勵學生不必局限于課本中的實驗器材,將實驗器材開放。讓學生根據(jù)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自行去設計實驗,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去設想,探索多種方案,優(yōu)化出最佳的方案,鼓勵學生寫出有獨立見解的實驗報告,從而重點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例如研究焦耳定律的演示實驗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在上一節(jié)課末,以思考題的方式,向學生出示了下一課時的課題: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哪些因素有關?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去做到如下所述的“三自”。
2.1自行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方案的設計關鍵是讓學生考慮好實驗原理,怎樣才能看到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量的現(xiàn)象。學生經過認真思考,設計出不同的方案。例如取兩根電阻不同的電阻絲,在每段電阻絲上用凡士林粘上若干根火柴梗,通電后電阻絲上的火柴梗依次掉下來。這樣變限制性的演示實驗為開放性研究性實驗,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和研究物理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2.2自主選制實驗器材
學生設計出實驗方案后,可以向實驗室借一些儀器,還可以利用廢舊物品自制一些器材。如一些同學把廢電爐絲作電阻絲,把廢干電池中的碳棒取出作電極等,這樣不僅有效地利用了廢物,而且還鍛煉了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
2.3自覺演示自己設計的實驗
合理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把自己的實驗設計告訴大家,并主動演示實驗。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探究興趣、強烈的創(chuàng)新動機和自信心。這樣不僅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開展課外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1引導學生重視課本上的小實驗
比如在講授《大氣壓強》這一節(jié),我先做了一個演示實驗,將小試管套在裝水的大試管中,口朝下倒過來,小試管上升,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同學都非常驚奇,原以為會掉下來的小試管居然向上運動,到底是什么力使小試管上升呢?是誰施給小試管一個向上的力呢?是不是我們看不見的空氣給小試管一個向上的力呢?同學們又做了四個實驗加以驗證,用注射器吸水;吸管吸飲料;將兩個帶吸盤的掛衣鉤對齊并用手捏緊各處,然后兩個同學拉掛鉤:在杯中裝滿水,蓋上一個硬紙片,把杯倒過來,紙片不往下掉。由此證明大氣確實能對浸入其中的物體產生壓強和壓力。
3.2巧用廢舊材料改進實驗
在教學中適當引導學生用生活中常見的廢舊器材做實驗,既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有關摩擦力的方向問題是教學的難點,對此我利用牙刷做了一個小實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把兩把型號相同的牙刷的刷毛適當去掉一些,使其能在投影儀的屏幕上看到刷毛清晰的像,演示時用兩手分別握住兩支牙刷的手柄,采用推拉的方式來演示幾種情況下摩擦力的方向。其效果既直觀又形象。
3.3選擇有趣味性并與生活接近的實驗內容
學了阿基米德定律后要求學生設計一個用浮力計算物體密度的課外小實驗;學習了電功率后,可要求學生設計一個用電能表來測量用電器工作時的實際功率的實驗,等等。類似課外小實驗的持續(xù)開展。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加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同時,我還注意及時給予評價,挑選好的作品參加展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