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常被看作是“美的有節(jié)奏的創(chuàng)造, 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表達形式。詩歌不但能帶給人們智慧,更賦予人們美的享受與情的陶冶[1]。英語詩歌在思想和藝術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它對大千世界、人生百態(tài)的探究是相當深入的, 并且具有無可比擬的文學意境和音樂意境,因此被認為是最高的語言藝術[2]。欣賞英詩不但是一種娛樂,也被視為是一種人類存在的核心價值,它擁有人類對生活完全認知的獨特價值,英詩的存在讓人類的生活更加富有。欣賞英詩一是要知道如何欣賞英詩,也就是要能夠利用詩的要素去獲得詩的意思,能夠正確地解釋出詩的意義,并且能夠適當?shù)貙υ娮龀鲇行位驘o形的回應;二是要知道作者為何作此詩以及為何使用這些要素來寫詩,這些詩的要素對詩人和讀者有何價值。本文就英詩的欣賞方法及其內涵做一下簡單評論,在此寄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英詩字句的表象意思
日常的實際用語和文學語言最基本的差異即在于文學語言具備字條的較充分使用,特別是在詩的語言運用上。一般字具有三個組成部分,即聲音、表象意思和含義。聲音是我們透過嘴唇、舌頭、喉嚨所發(fā)出來的音調和語調,它是最基本的字的字面意思,即所謂的表象意思,也就是通常在字典里所查閱到的字的意思,超越字的表象意思之外,更重要的還有字的含義,它暗示著字面以外的意思,有著弦外之音和義,也和人類的歷史發(fā)展、生活方式和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例如home(家)這個字,它的字面意思是指人生活的地方,但它的含義則暗示著安全(security)、愛(love)、舒適和安慰(comfort)以及家庭與家人(family)。字的含義在詩的閱讀里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它是詩人用來濃縮與豐富詩意的方式,以便于用較少的字說出較多的意義。例如在John Holander 的 “One-line Poem” 這首詩中,唯一的詩句“The universe” 中的universe在字面上是宇宙之意,但實際上它是有很多且很深的含義的,它可以有無限、未知、生生不息等等的意思,在閱讀這首詩時,讀者若只以universe的字面意思來解讀詩句,那他將無法知道詩的主要含義,掌握不到詩的精髓與價值。由此觀之,字的意義與運用在文學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言外之意更是如此,它讓詩顯得更豐富也更雋永。
二、英詩意象化的描寫
在英詩鑒賞中我們還要注意詩中文字的運用,領悟詩人的意圖,享受詩歌的語言美。詩是表現(xiàn)最集中、 最精練的文字作品。作者不僅要在詩中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 感情、 抱負、 經歷、 印象、 風格、 理想、 愿望等。也用詩歌講述人間悲喜故事, 展現(xiàn)愛、 恨、 美、 惡、 丑、 善。詩人就好像魔術師, 平常的詞語經他點綴, 妙筆生花。詩歌語言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大量運用意象[3]。詩里的意象可能產生于一個字、一個片語、一個句子甚至是整首詩里,詩的整體意象有時還比詩中所談及的個別意象要常被注意和使用,詩的意象常被定義為是語言中感官經驗的描述,透過詩的節(jié)奏與音樂性,詩直接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但也因此借由意象間接地吸引讀者的感官,也就是自我經驗想象的展現(xiàn),這種看得見的意象是經常發(fā)生在詩里的,詩的意象表達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感受詩帶給人們的心靈召喚。例如在Ogden Nash的 “Sea-Gull”詩中,sea-gull(海鷗)和ea-gull(即指eagle老鷹),這些詞本是指一種海鳥和鳥類,但在詩里,如同海鷗給人的感覺是溫順的,它被用來意指柔順之人,而就如老鷹平日給人英勇翱翔與觀察力敏銳的印象般,它被用來比喻勇敢聰敏之人,二者清楚的形象表達不同性格與特質之人,是一種很巧妙的文字運用,讀者若能敏銳地感覺到兩字之間的語意差別,則就能了解此詩的含義。
三、英詩中的比喻語言
詩里的比喻方式種類繁多,大致上有明喻、暗喻、擬人、轉喻、象征、寓言、悖論、夸示、保守的陳述、諷刺等。在英詩里,有時一些看似無稽之談的詩句,卻可能因使用上述的比喻手法而隱藏深奧的詩意或不同的意思。明喻和暗喻是詩里最常見的兩種比喻方式,二者最大的區(qū)別即在于明喻通常是用“像(like)”、“如同(as)”“相像(resemble)”“似乎(seem)”“類似(similar)”等字來直接表達,而暗喻則否。擬人化是指對一個物品(object)、一個動物(animal)或一個概念(concept)賦予人類的屬性和特質,例如在Robert Frost的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里,作者將little horse 比喻為人,象征不相干的第三者,也用來象征一般的世俗人,點出整首詩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與差異,也道出作者與外在社會的區(qū)隔與沖突,更顯作者的孤獨與不為人理解的行為。另外,在詩里,明喻和暗喻的交替使用可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如: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Beside the springs of Dove,
A maid whom there were none to praise,
And very few to love.
A violet by a mossy stone
Half hidden from the eye.
Fair as a star, when only one
Is shining in the sky.
詩人William Wordsworth在此詩中交替使用明喻和暗喻,他先將美麗的少女視為“青苔石邊的一朵紫羅蘭”,接著一個明喻,又把她比做是“閃爍在天空中的一顆星”,這樣就激起讀者的無限遐想,對孤獨的少女油然而生幽幽同情[4]。
轉喻則是指使用與某個人或某個東西有密切關聯(lián)的物品來代表它或他,是一種間接但卻是清楚的表達,例如在詩中我們常會看見作者用crown來代替king的寫法。象征被定義為是一種和意象、暗喻很相近的寫作手法,它通常傳達出比象征物更多的含義,例如在The Road Not Taken里,旅人對兩條岔路的選擇就象征人在現(xiàn)實生活里所面對的選擇,即便旅人對兩條岔路都有興趣、都想嘗試,但身為一個人的限制,他只能選擇其中一條岔路,而在此我們又可以預見這兩條路必定通往不同的地方,更意味著旅人即將面臨未來位置的考驗,這就是象征寫法在詩中的展現(xiàn)。不論是常見的明喻、暗喻或是其他的比喻手法,都足見比喻在詩里的確是最常見也最自然的寫作技巧。
四、英詩的內涵
詩的意義是指詩所表達的事件經驗,讀者常常會在讀完一首詩后仍然問著 “這首詩是什么意思?”(What does it mean?)等這樣的問題,因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看懂一首詩并不是只需要知道詩所傳達的經驗與事件描述(total meaning),而是也必須看懂它包含的主要詩的要素(ingredient),也就是詩的內涵,如此方能真正了解、進而欣賞詩句與詩意。例如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里,描述一位旅人在下雪的夜晚駐足于森林以欣賞雪景之美,旅人雖很想留下欣賞風景,但因為有允諾等待他去遵守、去實踐,故他不得不繼續(xù)旅程。很清楚地,這是一首旅行過程的描述詩,但若仔細探究詩人的寫作背景及寫作動機,可以發(fā)現(xiàn)這是一首象征意義很強的詩,下雪的夜晚象征旅人的處境與心情,而承諾則是人生中的責任與義務,旅人想留下欣賞風景與必須不斷往前行的沖突抉擇,意味著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生與死的態(tài)度與心境,此詩讀者若只拘泥于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忽略了深層的意境,那么他將無法體會為何這首詩能成為近代經典名詩,故在欣賞英詩時,能精確掌握詩的內涵是非常關鍵的能力。
五、英詩的語音和節(jié)奏
英詩通過巧妙地利用語音、語調以刺激聽覺器官,構成聽覺意象,它們能令人覺得愉悅,也可以強化詩意與詩的強度。
英語語音分元音和輔音,元音飽滿響亮,輔音短促有力,其中不少音素具有象征意義,英詩通過巧妙地運用這些音素,不僅使讀者能欣賞其語言形象,還能感受其聲音效果,引起豐富的聯(lián)想[1]。例如,在英國詩人Tennyson的著名長詩 ThePrincess 中有這樣的詩句: “The moan of doves in immemorial elms ,And murmuring of innumerable bees .”句中擬聲詞 moan, murmuring和s/m/音的重復出現(xiàn)造成的連續(xù)持久的“嗯”聲,加強了鴿子嘟噥、蜜蜂嗡嗡的音響效果,展現(xiàn)了一幅鴿子在榆樹上卿卿我我,蜜蜂在花叢中上下飛舞的優(yōu)美畫面。
英詩講究節(jié)奏(rhythm ),而節(jié)奏來自音步(foot)。音步是由重讀音節(jié)和非重讀音節(jié)按一定的規(guī)則排列而成的。在每一個音步中,重讀音節(jié)稱作“揚”,非重讀音節(jié)稱作“抑”。依此規(guī)則,英詩的格律( metre) 可分為以下幾種:抑揚格,揚抑格,揚抑抑格,抑抑揚格,抑揚抑格,揚揚抑格,抑抑格等。其中前四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如, Alfred Tennyson的 The Brook:
I come from haunts of coot and hem.
I make a sudden sally
And sparkle out among the fem.
To bicker down avalley.
這節(jié)詩以“抑揚格”為基本格律,且第一行與第三行、第二行與第四行形成明顯的節(jié)奏對稱,體現(xiàn)了“小溪流水”那輕快又有節(jié)奏的聲音,具有音樂美。
六、英詩的格式
不同的時代背景有不同的英詩格式寫法,英詩格式有內在、外在之分,內在格式編排是指詩句里有聯(lián)想法、意象與句子的安排,也就是指詩的文意架構,一首編排完善且精致的詩有一定的順序的觀點闡述,有時就連詩節(jié)、詩句或甚至是前后字的調動都有可能會影響整首詩的詩意或改變詩的主旨[5]。而所謂的外在格式指的即是詩的外在形式,通常分有連續(xù)格式、詩節(jié)格式和固定格式三種。連續(xù)格式指的是詩作并無正式或嚴格的詩句安排,長短無限制,韻腳無限制,因此也可以說是不經刻意設計的詩作;目前為數(shù)最多的英詩是采用詩節(jié)格式創(chuàng)作的,每一首詩可以分成好幾個詩節(jié),每一個詩節(jié)有數(shù)量相同的詩句,而且通常有一定且受到其他詩人認同的韻腳安排,是一種比較正式也比較規(guī)律的詩句安排;固定格式的詩句最著名的首推十四行詩。它是由三個四行詩與一個兩行的結論對句所組成,韻腳安排為abab cdcd efef gg,創(chuàng)作十四行詩時,作者必須利用前三個四行詩來闡述觀念或舉例說明,最后的兩行對句則是用來作詩的結論,這是一個有嚴謹格式規(guī)定的英詩寫作原則。
七、結語
詩是一種藝術的表現(xiàn),面對不同寫作手法與流派的詩必須要有不同的閱讀知識,才能真正讀到詩的核心主旨,達到基本的欣賞層次,更進而內化為讀者心靈感官的轉變與認可,因此認識詩的表達方式、了解詩的語言、熟悉各個時代的詩派及寫作背景是英詩欣賞的關鍵步驟與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常尚起.英語詩歌的意象美[J].世紀橋,2007,(10):83~84.
[2]陳波.論英語詩歌之美感[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2(4):93~95.
[3]董海星. 論英語詩歌的欣賞[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7,29(1):90~92.
[4]路清明,強琛.英語文學作品中比喻修辭格賞析[J].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17(5):79~80.
[5]張淑琴.英語文體風格與詩歌翻譯[J].寧夏社會科學,2001,(1):104~105.
作者簡介
張麗麗(1975— ),女,吉林磐石人,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講師,從事英語教學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