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智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越來越被眾多老師所重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我們要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思想,在大力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同時,要全面的優(yōu)化生物教學,使生物教學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把發(fā)展每個學生,當作教學的總目標,使學生通過生物的學習,科學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本文從幾個方面對初中生物新課程的教學以及如何優(yōu)化生物教學進行闡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生物 教學 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
如今的社會高速發(fā)展,國與國的競爭,主要表現在創(chuàng)新人才的競爭上,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已經被全世界各國所重視,任何先進的產品,它的核心技術是最關鍵的,也是很難用錢買到的。因此,我們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改變培養(yǎng)人才的模式,優(yōu)化生物教學,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大力倡導學生自主發(fā)現知識、探索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具備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能力。那么任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全面優(yōu)化生物教學呢?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此說點自己的體會。
1 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我們過分追求升學率,過分強調學生的考試分數,老師教的很辛苦,學生也學的很累,少數學生,死記硬背,機械的學生,就算能考個高分,也是高分低能,而大多數學生厭學,只是做了陪陪幾個好學生學習而已,因此說,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是精英教學,它沒有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強調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過程,而不是只看考試的結果,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對不同知識基礎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分層次輔導,很抓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利用各種激勵性的評價機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科學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提高。
2 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我們老師總是主宰著課堂教學,講什么,學生就得聽什么。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不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新課程教學理念告訴我們,學生的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我們應該重視學生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會學習,從而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而不象傳統(tǒng)教學那樣,機械地讓學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識與原理。知識在不斷的發(fā)展,欲與時俱進,就要不斷的學習,終身的學習,可沒有人能有終身的老師的,所以,教會學生會學習遠比學會重要,基于這一點,我們的生物教學,就應該重視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否則也談不上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讓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提高,就必須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現知識、探索知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教學實踐證明,欲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生物教學中,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常常受興趣的影響,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支配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那么,在初中生物新課程的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呢?
(1)利用生物學史、社會熱點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在生物教學中,我們可樣向學生介紹一些生物學上的成就,來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的興趣,比如,古代的李世珍,經歷千辛萬苦,用了30年時間的探索,總結出《本草綱目》,當代的水稻專家袁隆平,為我國水稻發(fā)展,嘔心瀝血。國外也有很多在生物學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比如,達爾文的進化論、虎克用顯微鏡發(fā)現細胞、英國科學家首先用克隆技術克隆出“多莉”,這些生物學上所取得的成就,能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生物動力的源泉。
(2)利用懸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可樣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富有疑問、趣味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比如,在學習種子和果實形成知識時,我向學生提問,為什么一朵花,最后能結成了一個果實?而果實又是結在長花的位置的呢?這樣的問題,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勵學生去思維。
2 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1)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我們要有計劃的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方面,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在教學中發(fā)現,很多學生不會閱讀生物課本,有的學生知道通讀,找不到重點,有的學生只喜歡讀有興趣的地方,對于多數學生來說,根本就不讀教材上的插圖和表格,因此,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生物教材的方法十分重要,在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開始階段,我們可以列出閱讀提綱,讓學生按照提綱進行閱讀。
(2)在生物教學中,我們還有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具備了質疑能力后,就能在自學中發(fā)現知識、探索知識,從而能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的關鍵,如果學生不能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就談不上有自學的能力。
3 有效的開展探究性學習
我們知道,探究性學習貫穿于整個初中生物新課程中,它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探究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為了能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常常思維活躍,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它是新課程教學中所大力倡導的教學方式。為了做探究型教學工作,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開展探究活動的目的,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側重學生探索過程的體驗,不是只為了結果。初中生物教學上的探索性實驗,很多結論是不難的,也是在生物學上早已明確的,我們開展探究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體驗象科學家那樣研究科學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鍛煉與提高。比如,在探索光照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活動,假如我們不用探究,可能只需要幾分鐘就能將結論告訴學生,可這樣就不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知識,探索知識的能力。對于這個探究實驗,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析哪個是變量?很多學生立即能說出變量的是光,然后就要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在設計實驗方案的時候,可樣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進行實驗的時候,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收集數據等信息,如果不會正確的收集信息,就不能順利的得出結論。
(2)在開展學生探究學習的時候,我們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逆向思維,比如,在學習細胞失水與吸水時,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我們切兩個番茄片放碟子里,一份放上糖,另一份不放,過一會兒,哪份里的水多?這多出來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學生對于放糖的番茄里水多,是有生活經驗的,但對多出來水的原因卻不知道,但很多學生通過思考后,認為是番茄里滲出來的,畢竟是放糖的,不是放水的!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細胞失水與吸水的生物知識,更重要的使學生學會了逆向思維。
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我們要重視開展探索活動的過程,不能只看結果,假如我們過分的重視學生的結果,勢必造成學生不去認真的探究,而是千方百計地抄襲別的同學的結果。因此,在開展探究活動的時候,我們不光對學生探索活動做指導,還有帶著檢查性質地去巡視,對于探究活動的每一步,如實驗的操作的規(guī)范、記錄的內容、實驗現象的描述、討論的過程,都要進行檢查,尤其要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實驗、討論過程中,所提出的新穎見解,都要在全班學生面前給予表揚、推廣。
4 優(yōu)化實驗教學,創(chuàng)造讓學生動手的機會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優(yōu)化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是優(yōu)化生物教學,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在各種實驗教學中,除了強調操作規(guī)范外,其他方面都要鼓勵學生動手試一試,不能為學生增加很多束縛的條件,而是鼓勵學生大膽地去嘗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