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亮
佛祖拈花,迦葉一笑;五祖索偈,慧能得傳。和尚似乎總是帶點玄虛,愛打機鋒:有源和尚請教大珠慧海禪師:修行有什么秘訣?慧海答:有,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
看來,所謂深奧的禪機,不過是一些樸素的道理罷了。
可是“剛剃發(fā)”的玄奘還不明白,他有遠(yuǎn)大的抱負(fù),想“出人頭地”。玄奘是刻苦的,他“靜思養(yǎng)神,潛心修身”。他修行所在的法門寺是“香火鼎盛的名寺,每天晨鐘暮鼓,香客如流”,“法事應(yīng)酬太繁”,最重要的是里面“高僧濟濟”,玄奘要嶄露頭角并不容易。志存高遠(yuǎn)的人是不甘久居人下的,玄奘動了離開的念頭。這與其說是另謀出路,不如說是內(nèi)心的逃避。玄奘是善思的,無論別人善意的勸說,還是方丈刻意的點化,他都“想了很久”,“認(rèn)真思忖了好久”。這一思索,命運改變了。方丈帶玄奘對比了兩處松木:灌木叢中的“三兩棵松樹”和林子里的“棵棵,松樹”。方丈也許想啟發(fā)玄奘兩點:
一、高與矮是相對的。和灌木比起來高大的松樹,實際上“亂枝縱橫,對于又短又扭曲”,“只能做煮菜的薪柴”。而林子里的松樹才是棵棵“秀頎、挺拔”。做灌木中的一枝獨秀又如何?由此可見,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才能得到高尚的熏陶,“鳥隨鸞鳳飛騰遠(yuǎn),人伴賢良品自高”?!吧揭靶∷隆钡囊昂U不參也罷。
二、即使在松林中,也別忘了競爭的重要。那些松樹,“爭著承接天上的陽光”;“為了一縷陽光,為了一滴雨露,它們都奮力向上生長”,只有這樣才“可能成為棟梁”。倘若不思進取,還是落得泯然眾人的下場。
幸好,勤學(xué)善思的玄奘悟到了這些,“終于成為一代名僧”。
新語文學(xué)習(xí)·小學(xué)高年級2009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