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藍藍的天上,白云在飛翔,美麗的揚子江畔是可愛的南京古城,我的家鄉(xiāng)。啊,彩虹般的大橋,直上云霄,橫斷了長江,雄偉的鐘山腳下是我可愛的家鄉(xiāng)。
告別了媽媽,再見吧家鄉(xiāng),金色的學生時代已轉入了青春史冊,一去不復返。啊,未來的道路多么艱難,曲折又漫長,生活的腳印深淺在偏僻的異鄉(xiāng)。
跟著太陽出,伴著月亮歸,沉重地修理地球是光榮神圣的天職,我的命運。啊,用我的雙手繡紅了地球、繡紅了宇宙,幸福的明天,相信吧一定會到來。
告別了你呀,親愛的姑娘,揩干了你的淚水,洗掉心中憂愁,洗掉悲傷。啊,心中的人兒告別去遠方,離開了家鄉(xiāng),愛情的星辰永遠放射光芒。
寂寞的往情,何處無知音,昔日的友情,而今各奔前程,各自一方。啊,別離的情景歷歷在目,怎能不傷心,相逢奔向那自由之路?!?/p>
在“文革”中當過知青的人,對這首歌是不會陌生的。這首歌原名《我的家鄉(xiāng)》,又名《知青之歌》。在“文革”中它曾風靡一時,成為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曲”。
《知青之歌》的作者任毅,是一名當年的南京知青。1968年年底,南京五中的一批學生坐著卡車,經(jīng)過南京長江大橋,來到江浦縣插隊落戶。任毅所在的生產(chǎn)隊是公社所在地,于是他們這個知青點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全公社知青聚會的地方。
1969年夏收之際,知青中普遍彌漫著一種下鄉(xiāng)后的失望情緒。全公社的知青都經(jīng)常跑來聚會,大家情緒都很低落,感到前途渺茫。知青們聚在一起,就唱過去的歌,有一首歌他們唱得特別動情,歌名叫《流浪人歸來》:“流浪人歸來,愛人已失去。內(nèi)心無比凄涼,我活著為什么?應該怎樣活我不敢想,也不愿想,前途在哪里?”
5月下旬的一個晚上,知青們又聚在任毅的小屋里,把那些歌輪番唱了一遍。這時任毅的一個朋友說:“工人有工人的歌,農(nóng)民有農(nóng)民的歌,我們知識青年為什么不能有一首自己的歌曲呢?”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任毅,當晚他就譜寫出了《我的家鄉(xiāng)》。
任毅的這首歌是有雛形的。1964年,南京的一批知青去了新疆,在戈壁灘上,有位知青作了一首歌曲,名叫《塔里木,我的第二故鄉(xiāng)》。那種“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共同感受,低沉、緩慢,思念家鄉(xiāng)的詞曲,深深感染了知青們。由于原歌曲太短,任毅就在其基礎上做了較大幅度的修改,節(jié)奏也變得復雜一些,使它能夠更好地表達知青思鄉(xiāng)的情緒,歌詞也重新填過。他在歌譜上寫下了演唱要求:“深沉、緩慢、思念家鄉(xiāng)的”,然后又寫下了“南京市五中集體詞曲”。
這首歌一完成,就被人拿去傳抄,然后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在知青中間流傳開來。夏收之后,任毅在回南京的輪船上聽到有人唱這首歌,就走過去,故意問:“你們唱的是什么?”那些人很不屑地回答他:“看你的樣兒倒像是個知青,怎么連這個歌都不知道,這叫《知青之歌》!”其實當初他寫這首歌時并不敢把它稱為《知青之歌》,因為這里既沒有豪情壯志,也沒有宏大理想,它只是表述了一種思鄉(xiāng)情緒,表述了知青作為一種非工、非農(nóng)、非軍、非學的特殊階層的強烈失落感,而這種情緒在當時是絕對不允許公開表現(xiàn)的。
僅僅才過兩個月,這支歌像長了翅膀飛向長江南北,飛向黃浦江畔,也飛到了遙遠的北大荒。據(jù)說,有一批上海知青在去黑龍江的火車上,一路唱著這首歌。江西有一個縣的知青在開會前的拉歌比賽中,居然也唱起了這首歌。當時任毅的一些朋友學著列寧評價《國際歌》的口氣說:“憑著這首《知青之歌》,你任毅可以到處找到朋友,找到吃,找到住?!?/p>
但是,對任毅來說,這首歌卻給他帶來了災難和不幸。原因是蘇聯(lián)的莫斯科廣播電臺播放了《知青之歌》,它被稱為《中國知識青年之歌》,并采用男聲小合唱的形式,配上小樂隊伴奏。
當時,蘇聯(lián)被稱為修正主義,中蘇關系極度惡化,莫斯科廣播電臺反復播放這首歌曲,這對任毅是一個恐怖的壞消息。他走進南京娃娃橋看守所自首,一位花白頭發(fā)的老公安接待了他,讓他不要想那么多,快點回去。但是好景不長,由于《知青之歌》被上海回城的知青廣為傳唱,這種“階級斗爭新動向”被上報到上海市革命委員會,上海市革委會很快向中央?yún)R報,引起了“四人幫”的重視。江青、姚文元作了“要抓緊意識形態(tài)的階級斗爭,要查清作者情況,要對黑歌進行批判”的批示,連夜下達。張春橋“指示”,要“上海市革委會有專門小組抓這件事”。當時的上海公檢法軍事管制委員會派人來到南京五中,了解《知青之歌》的全部情況,并要求南京市公檢法軍事管制委員會配合他們收集有關《知青之歌》的資料。1970年2月19日,任毅被逮捕。
從被抓到判決,5個月時間里,任毅天天被提出去審訊,而且經(jīng)常是在夜里。審訊者逐字逐句地審查那首歌的歌詞,光是一句“生活的腳印深淺在偏僻的異鄉(xiāng)”,他們就查了好幾天,一定要任毅承認當時不是寫的“深淺”而是“深陷”,任毅因為自己確實寫的是“深淺”,所以拒不承認。雖然是一字之差,可在當時份量大不相同。關于“深淺”,還可以自我批判一番,因為知識青年身上還存在著沒有得到改造的小資產(chǎn)階級的不徹底性,沒有工農(nóng)兵那種一往無前、腳踏實地的精神,所以腳印是深深淺淺的;而“深陷”豈不是成了對上山下鄉(xiāng)的一種污蔑嗎?為了攻下“深陷”這個堡壘,他們在任毅面前拋出了幾十個版本的“知青之歌”,估計都是從全國各地搜查來的,有油印的、有打字的、有復寫紙的、有手抄的,其中確實有不少都是寫的“深陷”,大概在流傳中人們覺得這個詞更能說明知青的狀況吧。
審訊期間,任毅隔三差五地被提出去批斗。知青們對他懷有深切的同情。有一次在開完批判會之后,很多知青都涌到前面來,有人示意他到廁所去。在那里,他們擋住了看管人員的視線,往他的上衣口袋里塞進錢和糧票。雖然錢和糧票都被沒收,但這給了任毅莫大的安慰。
1970年5月20日,南京市公檢法軍事管制委員會以反革命罪判處任毅等25人死刑;6月6日,南京市革委會同意對任毅等25人的死刑處理意見,簽字蓋章后報到當時江蘇省革命委員會審批。如果沒有意外,任毅將在公判大會后被押赴刑場。這一年他剛剛22歲。
8月3日公判大會上,他聽到宣判:為鞏固無產(chǎn)階級專政,打擊現(xiàn)行反革命破壞活動。根據(jù)黨的“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依法將現(xiàn)行反革命犯任毅逮捕,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判決書上則這樣寫著:任犯思想反動,長期收聽敵臺,散布反革命言論,攻擊污蔑我黨和社會主義制度。一九六九年五月編寫反動歌詞《我的家鄉(xiāng)》,流傳甚廣,毒害很大,嚴重破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罪行嚴重。在拘留審理期間,尚能認罪。
直到很久以后他才知道,之所以能夠死里逃生,是當時在江蘇省革命委員會負責的許世友將軍,審閱任毅的判決時,拍案而起。一名知青,僅憑一首歌就被判處死刑,豈有此理!將軍頂著“四人幫”的壓力,一只大手把任毅從鬼門關上拉了回來。
《知青之歌》留給一代人的是心靈的慰籍,任毅對此而感到無怨無悔,盡管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如此沉重。
(選自《文史月刊》200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