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蘭
〔關鍵詞〕 德育;原則;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02(A)—0015—01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的發(fā)展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因此,學校德育工作必須依據(jù)青少年的身心特點,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遵循德育原則,體現(xiàn)新課改精神,樹立德育新理念,尋求德育新方法,探索德育新途徑。
一、堅持把政治理論學習和道德實踐相結合
首先,學生對道德的認識要經(jīng)過一定的理論學習進而才能在實踐中去踐行。學校德育工作要和活動結合起來,利用開學初的開學典禮,以及平時的周會、團會、晨會等活動,組織學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學校制定的各類規(guī)章制度。但是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不能通過學習而獲得,只有通過長期的道德實踐鍛煉,克服各種障礙才能形成。因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尤其要注重政治理論學習與道德實踐相結合。要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訪問農民家庭,慰問軍屬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道德認知,并要求學生寫出調查報告、心得體會。
其次,組織學生參加服務性勞動。例如,我校結合民勤縣生態(tài)日益惡化的縣情和溫家寶總理“絕不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的指示精神,適時組織學生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綠化家鄉(xiāng),為改善民勤生態(tài)作出自己的貢獻。通過一系列的道德實踐活動,使學生將獲得的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信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二、堅持把以理服人和克服消極因素相結合
教育的對象是青少年學生,他們單純、熱情,看問題容易簡單化和片面化,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差。所以,在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時,必須堅持講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原則,堅持以表揚獎勵和正面教育為主。例如,對那些學習不主動、成績偏低、喜歡打扮、追求外表美的學生,要通過談話、談心等方式,讓他們判斷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美的,從而疏通他們的思想,提高審美意識和情趣。
進行德育教育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揚善救失,通過發(fā)揚優(yōu)點來克服缺點。例如,對那些體藝有特長而行為散漫、自己不學習還影響其他人學習的學生,要發(fā)揚他們的優(yōu)點,鼓勵他們發(fā)揮特長,安排他們擔任球隊隊長、文娛委員、興趣小組組長等。由教師協(xié)助他們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用自己制定的制度進行自我約束,自我評價,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反省。
三、堅持把因材施教和尊重學生相結合
德育工作要根據(jù)教育對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首先,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內心世界、家庭情況等,對那些學習成績較好只想得到表揚而不樂于接受批評的學生,要讓他們去找其他學生的優(yōu)點,跟其他同學找差距,認識自己的不足。開展諸如“團結就是力量”、“我是集體的一分子”的討論活動,從而使他們克服驕傲情緒,融入到集體之中。對那些在家嬌生慣養(yǎng)的學生,要采取讓家長配合的方法,讓學生懂得和理解家長的愛。
有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要盡量要求一個人,又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卑堰@一點運用到學生德育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作為教師要愛護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信賴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成為有用之人。其次,嚴格要求學生。學校、班級在每學年開學初要依據(jù)《守則》《規(guī)范》和校規(guī)、班約來規(guī)范約束學生的行為,對學生的缺點不能視而不見,要及時引導、督促他們改正錯誤。
四、堅持把集體教育和榜樣教育相結合
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通過集體能教育個人,個人的轉變又可以影響集體。當學生違反紀律而又不肯主動承認錯誤時,教師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懲罰教育,而要抓準時機,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教育,利用周會等活動組織學生學習《守則》《規(guī)范》,并讓學生以“當我犯錯誤后該怎么辦”為主題展開討論。使犯錯誤的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自覺改正,同時也使其他同學受到教育。
列寧說過:“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個方向由什么來決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學人員來決定。”可見教師是塑造年輕一代靈魂的工程師,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承擔起既教書又育人的職責,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正確的思想觀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為習慣去影響青少年。從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另外,要樹立學生榜樣,用學生來帶動學生,使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超有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