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丹
中國的現(xiàn)代企業(yè),也許是一個企業(yè)家個人的價值取向。一個企業(yè)家的文化情懷,一個企業(yè)家的眼光魄力,就決定了一個企業(yè)的生死存亡,價值取向。從這個意義上,什么是企業(yè)文化?企業(yè)文化要走得遠,要看領(lǐng)軍人物在建立什么樣的價值。各個企業(yè)都是有產(chǎn)品的,無論我們出售什么產(chǎn)品,最終我們出售的是一種價值判斷。
對一個企業(yè)家來講,一個人的覺悟可以成為一個企業(yè)的覺悟,一個人的天地之心可以決定這個企業(yè)在時代當中被抉擇,如何發(fā)展。其實這就是這種心靈的力量!通過一切的歷練,使自己心智清明,有一種銳利的理性和溫暖的信仰,能夠洞悉人心,把自己內(nèi)心的東西看得越來越清晰,在洞悉當中完成一個不可替代的自我開發(fā)與建立。儒家的“仁愛”中藏有大智慧。
恭則不侮
第一個字“恭”,恭則不侮,就是一個人的生命,你對世界,對他人抱有必恭必敬的態(tài)度,才會保有尊嚴,不受攻擊和羞辱。
中國的企業(yè)文化,2008年9月份以后,食品安全變成全中國關(guān)注的最大焦點,多少企業(yè)被曝光,多少企業(yè)處于整個社會的監(jiān)督之下。一個企業(yè)的品牌、名譽、口碑如何建立起來?對世界的恭敬是什么?品牌、品牌,是先有品,后有牌,恭敬是一種態(tài)度。這個世界上不是那些劍拔弩張,拼命擴大的企業(yè)能夠走到最長久,而是內(nèi)心充滿誠意,永遠能夠在質(zhì)量上賭誠守信能夠走得最好,對別人充滿敬意,那樣的自信才是偉大的。其實內(nèi)心那么不松馳,我們一定會有這種寬廣和從容。
在當代中國,改革給了我們外在的機遇,開放給我們一種內(nèi)在的價值。我們到底要把自己繃成一個完美的樣品,還是讓生命存在真正柔軟的后勁,如果內(nèi)心松馳下來,我們就會不貪眼前之功。這種企業(yè)的價值建立起來,就不用擔心今天我被曝光了,明天被監(jiān)督了,又有哪一個廠被封了。這一切不僅僅是追求利潤,而是在于一種企業(yè)的自信,文化的自信。看我要的是當下之功還是長遠之計,內(nèi)心松馳下來,路才會遙遠,保持一個企業(yè)的尊嚴,保持一個人的尊嚴都是在從容不迫中完成。
寬則得眾
第二個字是“寬”,寬則得眾,寬容寬容就是先寬而后乃容,一個人在沒有事的情況下把人格養(yǎng)寬了,等來事的時候才能夠容,所以寬容不是提倡能夠做到的,在于平時把自己涵養(yǎng)到多大? 我相信大家做企業(yè),在行業(yè)中,都會看到什么叫大,什么叫小?能翱翔在蓬蒿之間,沾沾自喜的人,永遠不會懂得“長空”意味著什么?一個能夠翱翔蓬蒿之間獲得自我滿足的人,就有足夠的自信嘲笑大鵬,但是這個世界上永遠是麻雀嘲笑大鵬,沒有大鵬嘲笑麻雀。所以大企業(yè)的寬是什么?寬則得眾,是面對整個世界的態(tài)度,是儒道各式各樣的語言和理念中,讓文化穿越自己的有限生命,讓自己激蕩成為寬闊的大河,如果你是河,你就要激揚澎湃,如果你是鳥就要翱翔長空;永遠不要做小,小了就有局限,局限局限就是為自己的格局所限,誰寬,誰得到整個世界給你的機遇,誰寬就會被選擇,能夠走得更遠;這說大了,我們說一個企業(yè)文化是如此;小了說,我們每一個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
金融風暴是什么?金融危機打破了很多人原來對神話的職守和那種盲目的崇拜,全球都在花美元,但是華爾街這個地方崩盤了,全世界給它補窟窿。也就是說機遇也許就在這樣的動蕩中,中國過去有一句話叫“亂世出英雄”,往往在世界動蕩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一批精英和企業(yè),但是你胸懷不寬,僅僅看到絕望。生活中也是很有意思?人怎么樣保持這種快樂?人內(nèi)心的價值放大了,就可以看到整個世界。
其實一個人的眼界胸襟會決定他的企業(yè)會做到多大和多寬。你想得到世界的資源嗎?你能得到企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嗎?這就是靠寬。
信則人任
第三個字“信”,他說信則人任焉。用我們今天的話說,誰守信,這個世界就給你更多的機遇,一個人的守信,你的領(lǐng)導會不斷的利用你,給你機會升職。一個企業(yè)守信,整個社會的消費者會把信譽度給你,你會不斷的被晉升上臺階,從一個人,到一個企業(yè),大到一個國家。
今天,21世紀的今天,我們說“足兵”,你看看核武器多少的發(fā)達;你說“足食”,這么一個品牌的時代??晌覀兏艺f“民信”嗎?什么是信?可以說中國的各個企業(yè)文化中,現(xiàn)在在鍛造這個“信”字這其實是要有很大的勇氣的,行業(yè)競爭有泡沫,我們的規(guī)章制度在整個完善的過程中有漏洞,包括立法、司法有缺失,很多人都鉆這些空子,眼前不守信,他可以贏得暴利,中國的房地產(chǎn),急劇泡沫成長的時候就有過這樣的個案,但是我們可以從根本上顛覆核心價值嗎? 什么才能夠走得長遠?
我們說改革開放30年,它建立的是信念,因為我們能夠看見,不管天災人禍,出什么事,這個國家越來越崇尚理性,信任制度,無論是司法或者是制度上,我們一定會越來越嚴謹,就是那種鉆空子,搞投機,謀取瞬間暴利的人空間越來越越小。什么是真正的百年老店?一個大企業(yè)的傳承是口碑與品牌,孔子說,如果一個人連信都沒有,你都不知道它是憑什么活著的。有了信是不是你一定能夠走得遠,還需要第四個字。
敏則有功
第四個字“敏”,孔子說敏則有功,誰敏銳,誰能夠建功立業(yè)。我們大家都在做功,問題是很多人在做無用功,就是用敏銳的智慧建立大功勛,什么是敏銳?敏銳有的時候是一種思維方式,敏銳有的時候會給我們一種方法論上的提升。大家都覺得,中國儒家講了很多很多的仁愛之道,但是它不講方法,中國儒家講什么方法?誰說的?我們翻翻《論語》,孔子講的四種思想方法要不得,哪四種呢?
一是勿臆,所有的事情拿客觀證據(jù),千萬不能拍腦袋,憑直覺是要付出代價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習慣于定型分析,特別不習慣定量分析,中國人看什么事都是結(jié)構(gòu)式的,西方嚴謹?shù)膶嶒瀳蟾嫖覀冇X得冷漠,覺得那些東西不算數(shù),中國講的是模糊學,用中國的東西做企業(yè)能夠做得了嗎?什么事都不能主觀臆斷不能不清晰!
二是勿必,不要說必須怎么樣,我一定必須達到什么目標?而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人生要有明確、清晰的目標,必須向著你的目標發(fā)展、行走。什么是目標?我只有觸到一個點上那叫目標,但是目標太容易錯過了,偏左或者是偏右10度,這個方向有很多可以調(diào)整的次目標,你保證沒有走到背后卻就可以了。做企業(yè)我們就認準一個死目標嗎?最重要的就是這種靈活調(diào)整,在整個的戰(zhàn)略布局上,有舍有得,中國人講“舍得”的關(guān)系,是“不舍不得”“先舍后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我們總是說堅持是成功必備的基石和素質(zhì),有的時候你換一個角度,放棄也許意味著更多的開始,如果堅持的成本遠遠大于放棄的話,為什么不能有一個新的開始呢?我們看海明威寫《老人與?!吠匣貋淼墓羌苁菬o謂的堅持。三是勿固,是指你到達目標之間走這段路的方式方法,中國人關(guān)于方法論
最高的境界是四個字,叫法無定法,方法這個東西是有確定的,沒有定法,最后才能夠成就大功業(yè),我們需要融匯貫通,那種貫通之道能夠得到一個大的融通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和態(tài)度。
四是勿我,就是破除自我中心,當你認為自我是中心的時候,整個世界的坐標就全部錯了,這就是孔子說的四種方法,這還不是大智慧嗎?所以大智慧有的時候需要的是一種敏銳,是你抓住現(xiàn)實中屬于未來的機遇,韓國人有一個比喻說得好,這個世界上有一怪物,這個東西前面長滿了頭發(fā),后面是一個禿子,他走過來看不清面目,等過來以后一抓,后腦袋什么都沒有,這個怪物就是機遇。
所以敏銳是什么?是對當下整合的方式,甚至是一種逆向思維,更重要的是它仍然建立在樂觀態(tài)度上。很多人會抱怨說為什么給我這么一個不公正的結(jié)果?其實不要輕言結(jié)果,說結(jié)果這個判斷就是給自己判死刑了,什么是結(jié)果,就是你認為事情已經(jīng)結(jié)束,不可更改的后果。只要你的生活有明天,這件事就不是結(jié)果,多好多壞的事不過看到的是一個階段性的狀態(tài),哪叫結(jié)束?
今年歲末,全國上下都談危機,但是這個冬天我們可以有另外一種思維方式嗎?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敏銳智慧完成一種新價值的構(gòu)建和傳遞嗎?中國古人是給人思想方法的,只要你不拘泥,只要你能夠看到大利益得失,而不要較死理,不要追小的東西,你就能夠融會貫通。
惠則以使人
最后一個字“惠”,孔子說惠則以使人,說的就是給我們的大企業(yè)家領(lǐng)導聽,誰有恩惠之心,誰就能夠調(diào)動整個團隊的積極性。什么是惠,有小恩小惠,有大恩大惠,小恩惠是物質(zhì)利益上不貪婪,跟大家分享,但是大恩惠就是一個帶團隊的人,永遠看到下屬每一個人的價值空間,而不僅僅是一種利益鼓勵,你能夠看到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中國人養(yǎng)士,為什么連雞鳴狗盜都養(yǎng),大難當頭的時候,只有雞鳴狗盜的才能夠救國,滿腹經(jīng)綸的人這個時候就束手無策性命不保,什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世界上沒有廢物可言,所謂的廢物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什么是好的領(lǐng)導,好的領(lǐng)導就是把廢物放對地方,成為了財富,壞的領(lǐng)導就是把財富放錯了,成為了廢物。一個大的企業(yè)家是得人心的人,是能夠看出每一個人的不可替代性,而構(gòu)筑企業(yè)核心競爭力的人,所以你說這五個字,這就是孔子解釋的仁愛,這個仁愛離我們今天企業(yè)文化建立真的遠嗎?功寬是講做事的方法,信敏是講做事的態(tài)度。什么是文化的力量?就是我們要完成當下解讀21世紀會有什么企業(yè)?
當然孔子還說了光有仁愛是不行的,還得有大智,學生問孔子說,什么是仁?孔子就說愛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別人好;學生又問,什么是智?就是知人,知道一個人,了解一個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智慧。這個世界的大智慧,不是你懂得天體物理,懂得生物化學,那些東西你今天上午用Google和百度一搜都能夠查到,但是我們永遠沒有一個心靈搜索引擎,讓我們洞悉人心。
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你可能順著一個人,心靈上的紋路,走近它柔軟的深處,觸摸那些隱秘的歡喜和憂傷,真正的看到它所有的歷史和未來的夢想。你要相信,每一個人的此刻,他此刻的容顏,一定是他所有歷史的總和,一路上的出身、教養(yǎng),生命中的悲歡離合,造就了此刻的模樣。企業(yè)都是要用人的,用人的前提是知人,知人到底有多難呢?我們其實問一問,我們每一個人真的就了解自己嗎?我們每一個人真的就了解身邊最親最愛,最在乎的人嗎?還不說團隊,團隊都是以后的事,就這兩點,我們真的不敢打保票說,特別是精英,大企業(yè)家,我們能說了解自己嗎?
我們今天只有居危思危,只有居危思近,已經(jīng)沒有無安可思了,世界在變化,規(guī)則在變化,一個居危思危的人才有未來。老子有四句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名,勝人者利,自勝者強?!币粋€真正能夠有未來的人,是一個自勝者,他能夠戰(zhàn)勝自我,這屬于真有自知之明,這叫了解自己。
張愛玲有一句話說得好,“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被愛更遼闊,慈悲是一種韌性、包容、長久,沒有懂得,愛這個東西可以很狹隘,可以很瞬間。其實你說什么叫“知人”不知人?你不要說帶團隊,帶企業(yè),可能連自己與自己最親近人之間的關(guān)系都調(diào)整不好。什么是“大智慧”,智慧就是知人,這就是儒家給我們的起點,這個世界上的一切起點都是以人的利益為根本的原則,知人的這條路上能夠走多遠呢?
孔子有一句話說得好,“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所以大家想想,仁智勇少了一個都不行,這就是君子的三大德。儒家的精神離我們遠嗎?這不正是我們今天面對的世界嗎?大家說儒家的思想說得這么好了,為什么還要說道家?壓力大的時候,人的一切價值并不僅僅是在社會的功勛中,我們能夠看到生命的長空嗎?能夠看到永恒的自我嗎?能夠看到那樣一種飛揚靈動嗎?什么是道家的態(tài)度?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之間,真正的美麗是無法言傳的。
做企業(yè)有壓力,人際有糾紛,經(jīng)濟利益上有很多很多的指標,在我們完成這一切的時候,這是我們忽略生命的理由嗎?我們給自己留有什么涵養(yǎng)的空間呢?每一度春開,秋落,我們心里面能夠聽到噼啪的動靜嗎?我們今天能夠看到遼闊的命運和亙古的月亮嗎?
今天有幾個人在看月亮?李白也有孤獨的時候,“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個人在明月中,他的心胸就得到了舒展,所以我說一度花開,每年的春花爛漫,李白可以高興的說,花開了,喝酒吧;杜甫的憂傷地站在樓上,“萬方多難此登臨”所以他可以說,“人生有情淚沾衣……”李后主可以說“春華秋事何事了,往事知多少?”唐代的大畫師說,外師造畫,更重要的是中得心源,有一顆心在,有活水的源頭,你就不斷地感悟。泰山上南天門上寫著“海到無邊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在自然的懷抱里面,人敢征服什么?一個大的企業(yè)沒有這樣的海天情懷,怎么能成就大的事業(yè)?
所以道家的態(tài)度我們多一點,我們就可以做一個精彩的理想主義者,永不放棄,信任奇跡!所以它還說“四史有明法而不意”。什么叫萬物有承理而不說?萬事萬物都有繼承的道理,而不必說。為什么我一開始講儒道兼濟,在我們有限的生涯中,以儒家的態(tài)度做圣賢,養(yǎng)一顆心能夠以仁以勇排斥憂或者是困,我說一個人最好的平衡,就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如果一個人以出世之心不做事的話,你未免太辜負時代了。如果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反而容易成,其實這就是中國的儒道給我們天地之間帶有一顆心在。
“當一個人是正確的時候,他的世界應該也是正確的!”
這句話也是在2008年這個激蕩年華的歲末我要送給企業(yè)家朋友和企業(yè)的祝福未來的日子里,這個世界還會像動蕩的歲月一樣,拂塵不定,按照世界的規(guī)章去找,你也許不知道哪一個山靠著哪一個水,但是大家知道,后面一定藏著一個人的頭像,那就是你自己,一個企業(yè)的文化,你可以翻過來,靠著這種智慧和博愛在我們的心靈中穿梭而過,整合這個心,找到這個方向,一個人正確的時候,他的世界一定也是正確的。
實習編輯:黃仁澤
hrenz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