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頤
說起改革開放,父親就有說不完的故事。他最感慨的就是如今通訊的方便快捷,還常常說起從前的一些事情,戲稱是“信息革命”。
我的大伯在省城工作,小姑姑很早就出嫁了,跟著丈夫在外地做生意。只有我父親在家種田,伺候寡居的奶奶。有一年,大伯回家探親,看見奶奶頭發(fā)花白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很不放心,離家時就留下一個電話號碼交待說有事就立即找他。過了不久,老人雨天不小心摔了一跤陷入昏迷,我父親很著急,想要和大哥取得聯(lián)系。那時候,全村只有大隊和供銷社有電話。我父親跑到大隊去借電話,大隊干部都到鄉(xiāng)里開會去了。我父親又跑到供銷社,供銷社的電話壞了,還沒修好。我父親心急如焚,跑了十多公里的路去公社里。公社干部幫我父親接通了電話,這才把家中情況告訴了大伯。父親當時就琢磨:路隔那么遠,聽得那么清楚,要是家里也能安上電話,多好!
1980年,我父親沒再種田,買了小車跑運輸,家中經濟情況逐步好轉。父親和我媽商量家里就安了電話。那時安裝電話要三千多元,一般家庭一個月工資也就幾十元,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我們家是村里第一戶安裝電話的,鄰居都很好奇,紛紛跑來觀看,成了當地的一個轟動性新聞。
家里安了電話,兒女們找母親方便了,但母親找兒女還是找不到。我父親在外地跑運輸時,朋友向他介紹了一款小巧玲瓏、攜帶方便的機器,最重要的是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及時聯(lián)系機主,這就是BP機。我父親當即就買了一臺。我和奶奶、媽媽生活在老家。父親回老家時,給我們看他剛買的BP機。真好玩兒啊!趁著父親沒注意,我把BP機帶到了學校里。我給同學們看,可是他們都不相信它有我說得那么神奇。上課時,BP機突然“滴滴滴”地叫了起來,嚇了我一跳,老師和同學也都嚇了一跳。老師說:“早就跟你們講了,玩具不要帶到學校。”我跟老師解釋了BP機的功能,老師半信半疑地按照BP機的來電顯示回撥了電話,那頭果然是我父親,原來父親正在打電話尋找BP機。這下子,BP機的故事就在當地傳開了。
但是,BP機還是有缺陷,當更方便的通訊工具“大哥大”出現時,我父親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最初的“大哥大”要價3萬元,不僅是整個村子,連鄉(xiāng)里都轟動了。很多鄉(xiāng)親看了之后,都說:這東西雖然貴,不過很實用,現在信息就是財富,值!老百姓觀念的改變,對于信息行業(yè)的發(fā)展是一個重要動力。沒過幾年,“大哥大”也落伍了,款式新奇功能多樣并攜帶方便的手機普及到了千家萬戶。
當然,父親又趕了“時髦”,最近他正在學習用手機上網呢了!
(鄧小兵摘自津報網)
設置密碼
孫道榮
為了防范兒子擅自使用電腦,我們可謂動足了腦筋。將房門鎖起來,他總能想辦法找到鑰匙;將鑰匙帶走,他竟然冒險從陽臺爬進臥室。
無奈,我們將電腦設置了密碼。為了便于記憶,設置為兒子的生日。
星期天,我們有事出門,臥室門開著。下午回到家,小東西正埋頭電腦前,眼睛玩得發(fā)直,連我們進屋,也渾然未覺。密碼被他破解了。
我們趕緊修改密碼。吃一塹,長一智,決定換成他媽媽的生日來做密碼。這小子,我和他媽媽的生日,告訴他無數遍,可他就是記不住,這讓我們很失落。
又一次出門,晚上回家,兒子果然安靜地在做作業(yè),呵呵,密碼有效。
可是,走進書房,我卻大吃一驚,抽屜被翻得亂七八糟,就像被賊洗劫過一樣,戶口簿攤放在顯眼的地方。看來兒子為了破解我們的密碼,真是煞費苦心啊。
傷感,無奈,憤怒。
妻子忽然一拍腦袋,用他奶奶名字的全拼。兒子不知道奶奶的名字,更不會想到我們會這樣改。
這次密碼修改后,兒子果然一直未能破解。
電腦安全了,我卻高興不起來。兒子不能解開密碼,這固然是我的初衷,可是,也讓我很失望。孩子,你很聰明,但你缺少的,是對自己親人的了解和關愛啊。
(鄧力恒摘自《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