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育鑫
眾所周知,濕地是地球之“腎”,濕地具有涵養(yǎng)水源、調節(jié)徑流、增加大氣濕度、防止環(huán)境趨干、保護珍貴水禽和重要魚種等重要作用。泥炭作為濕地的寶貴資源,在工業(yè)、農業(yè)及人類生活的諸多方面發(fā)揮著重大作用。中國泥炭資源比較豐富,據統(tǒng)計,其資源總量約為47億噸,屬于濕地的泥炭資源占全國泥炭資源總量的80%。其中以由于水體沼澤化而使湖泊淤積,從而逐漸發(fā)育成泥炭沼澤的這種類型泥炭最為豐富,約占全國泥炭資源總量的65%。
泥炭是一種低熱量煤(燃燒所釋放的熱量低于煤),具有較多的孔隙和巨大的內表面積,吸附能力強,其分子結構有酚羥基、羥基、醇基等含氧的活性官能團,具有離子交換能力及形成金屬絡合和螯合物的能力。泥炭中還存在醌基和半醌基分子結構,這使得它還具有氧化還原能力。泥炭的成分隨產出地的不同而略有差異。
由于泥炭的基本特點是以富營養(yǎng)的草本泥炭為主,其中灰分和腐植酸含量較高,因此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如若爾蓋高原是中國最大的一片現(xiàn)代泥炭沼澤地,其分布面積大約2829平方千米,其中可被利用的泥炭資源約占總資源量的92%。
曾被忽視的資源
過去,人們一直沒有將泥炭視為資源,或者僅把它簡單地歸屬為地理景觀中沼澤或濕地的一部分。直到上世紀60年代,泥炭作為、礦產資源和土地資源在農業(yè)和燃料方面得到開發(fā)利用,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世界上泥炭的開發(fā)和利用中有70%體現(xiàn)在農業(yè)領域,20%應用在燃料方面,其他方面僅有10%左右。
人類在利用“埋藏燃料”——煤和石油之前,一般用木材作為能源。到了12世紀才出現(xiàn)燃燒泥炭的取暖方式以及將其用做日常生活燃料。在歐洲,最早利用泥炭燃料的國家有荷蘭、丹麥和愛爾蘭,隨后前蘇聯(lián)、德國、芬蘭、冰島等國家也相繼開采泥炭作為家庭燃料。到了19世紀中葉,有些國家又將泥炭燃料作為紡織廠、糖廠和陶瓷廠等工廠用工業(yè)燃料。雖然當時泥炭開發(fā)利用水平還很低,用量也有限,但這卻揭開了泥炭開采的歷史,從此人們認識到泥炭是一種可利用資源。到了工業(yè)革命之后,各種加工業(yè)、交通事業(yè)迅猛發(fā)展,泥炭的利用從農村家庭取暖的簡單散燒擴大到中小城鎮(zhèn)居民以塊狀泥炭作為生活燃料。這種情況在歐洲比較普遍,如今愛爾蘭等國家仍保持著少量的這種古老的泥炭開采利用方式,因為這是一種簡便而又經濟的泥炭開發(fā)。近百年來,由于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以及遭遇石油危機,在泥炭豐富的國家和地區(qū),特別是北歐的芬蘭、挪威等煤、石油貧缺的國家,把泥炭作為重要能源的科學研究和開發(fā)有了很大發(fā)展,實現(xiàn)了泥炭的工業(yè)化應用。針對當時由于一些燃料的利用,給環(huán)境帶來污染以及危害人類生存等問題,泥炭燃料的優(yōu)勢更加凸顯,因為泥炭易燃、含硫量低,不必經過昂貴的煙囪處理即可達到環(huán)境質量標準,是一種理想的“清潔燃料”。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泥炭應用
近年來,人們對泥炭的生產力和泥炭的肥力在提高農業(yè)產品數量和質量方面給予了很高評價,并充分肯定了泥炭有機肥料在農業(yè)生產方面的顯著效益和發(fā)展上的廣闊前景。同時,利用泥炭作為化學工業(yè)原料生產各種類型的新產品也正在日益擴大,如從泥炭中提取蛋白飼料、生物生長劑和植物刺激激素、不同類型的吸附劑、醫(yī)藥制劑等。還有些泥炭適于制成建筑材料,比如鉆井穩(wěn)定劑和稀釋劑、陶瓷工業(yè)原料調整劑、水煤漿分散劑、污水處理劑、離子交換劑等。
應用于種植業(yè)方面的泥炭可以作為配置花圃花卉營養(yǎng)土的主要原料。泥炭配以相應比例的腐殖土、松針、珍珠巖等就可制成各種營養(yǎng)土、花卉土,與普通的花卉土相比,它的肥力充足、肥效更長。使用泥炭作為營養(yǎng)土不僅減少了病蟲害的發(fā)生機率和異味的產生,還增強了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抗逆能力,可以幫助植物更好地生長。如今,許多花圃和園藝公司均已廣泛采用主要以泥炭為介質材料的基質育苗,從而培育出高品質的花卉種苗。部分較高檔的花卉種子或種粒特別細小的花卉種子更需采用泥炭種植,以提高種子發(fā)芽成活率、_幼苗的質量及整齊性。同時,在對草坪質量要求較高的運動場、高爾夫球場等草坪種植中,泥炭是必不可少的建植材料。因為不論是觀賞型草坪、運動型草坪還是高爾夫球場的草坪,其對土壤的持水性、通氣性和土壤養(yǎng)分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種植前必須對土壤進行特殊處理。因此,選用泥炭作為草坪上層種植層最主要的植建材料非常適合。研究表明,是否采用泥炭作為種植層的植建材料,對日后草坪的生長和減輕養(yǎng)護壓力具有非常明顯的差異。
泥炭還有一種十分有益的用途能夠用于臨床治療。著名的“泥炭浴醫(yī)療”就是泥炭應用于臨床的一種獨特的治療方式。這種應用在歐洲已有180年的歷史了,目前,在德國、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原蘇聯(lián)、奧地利等歐洲國家中,它也是一種很流行的醫(yī)療手段。在德國大約260多個療養(yǎng)地中有65個是以泥炭浴為主進行治療的。奧地利尤為盛行泥炭浴,在這個國家出版的地圖上,用醒目的澡盆作為標記,標明泥炭浴場的所在位置,國家還創(chuàng)立了專門的泥炭研究所和國際泥炭博物館,研究所除研制家用和浴用粉末泥炭外,還研究用提取物制作護膚品、牙膏和香皂等化妝品的工藝。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泥炭浴也很發(fā)達,例如其西部的弗朗蒂斯科維浴場,擁有3000個床位,每年可接待3萬人治療。捷克和斯洛伐克也建立了研究所專門進行泥炭浴等方面的研究。匈牙利巴郎頓湖北部的一、處礦泉,面積為47500平方米,每分鐘涌出36000升溫水,水中含2.2微米/升的鐳,湖下有厚1~2米的泥炭。由于泥炭有較高的熱容量,適于熱敷,藥用泥炭有放射性物質鐳15.9×10-9克/千克,經生物分析,其中含有荷爾蒙活性物質,有激素作用,還含有微量二氧化碳使人感到愉快。該地綜合醫(yī)院在1977年就接待了國內外12萬病人,進行泥炭浴醫(yī)療。
在我國目前只有北京市海淀、同仁和中關村3個醫(yī)院開始利用泥炭收治病人,開展泥炭浴療。其對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好;直接利用泥炭浴的還有東北的興城,但尚處臨床試用階段。
泥炭雖然會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益,但這個寶藏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且由于泥炭本身具有固碳作用,過量地開采泥炭會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從而導致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合理的開采、長久的規(guī)劃才會發(fā)揮泥炭更大的效益,讓這個“寶藏”長久地在濕地中閃爍著璀璨的光芒!(文章代碼:0415)
[責任編輯]趙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