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鐵明 張富軍
一、品種選擇
根據(jù)市場需求選用品種,高油品種要求脂肪含量在22%以上,高蛋白品種要求蛋白質(zhì)含量在43%以上。
根據(jù)當?shù)責o霜期的長短,選用不同熟期的品種。
根據(jù)當?shù)赝寥婪柿εc水分狀況選用品種。肥力高,選用以主莖結(jié)莢為主、抗倒伏、豐產(chǎn)性好、耐肥性強的大粒型品種;土壤瘠薄、含水量少的地塊,選用耐瘠簿、抗旱、穩(wěn)產(chǎn)性好的中籽粒型品種。
二、合理輪作,提倡清種
重茬或迎茬大豆生長緩慢,因此,種植大豆最忌重茬或迎茬,也不宜種在其它豆類作物茬口上,最好與禾本科作物實行三年以上輪作。如:玉米—玉米—大豆—玉米—玉米—大豆,高粱—玉米—大豆—高粱—玉米—大豆。
三、精細整地
1.合理深耕合理深耕(翻、松),精細整地,能加速土壤對養(yǎng)分的充分利用,蓄水保墑,增強土壤通透性,土壤不板結(jié),促進大豆根系發(fā)育和根瘤分布,提高地力。
2.秋滅茬、秋起壟壟作有利于提高地溫和透氣性,可使種子部位高于平作,有利于大豆種子萌發(fā)、出苗和幼苗生長。在多雨季節(jié),壟作有利于排水,減輕澇災。
3.頂漿打壟對秋滅茬、春起壟的地塊,要頂漿打壟,及時鎮(zhèn)壓。在春季土壤化凍一犁深時(大約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己清除根茬的地塊,將底肥施入壟底,三犁成壟,同時視墑情及時鎮(zhèn)壓。
四、保證苗齊、苗壯
1.播種前種子處理
(1)精選種子:采取人工或機械選種確保種子均勻、飽滿,盡量去除斑粒、蟲食粒、青秕粒和雜質(zhì)。
(2)曬種、藥劑拌種及種子包衣:當種子水分偏高時,播種前選擇晴天將種子曬2~3天,可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藥劑拌種可防治病蟲對種子和幼苗的侵害;種子包衣劑應使用由國家批準、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劑型,并按說明使用。
(3)播種前半個月,對種子進行充分的發(fā)芽試驗。
2.提高播種質(zhì)量
(1)播前整地:要求播種前做到秋翻滅茬,耙平整細,秋打壟或早春打壟,并壓實保墑。
(2)適時播種:播種過早,溫度低,容易壞種或造成病弱苗,過晚會造成貪青晚熟。
(3)立足抗旱播種:一般實行坐水種,隨犁開溝澆水,回頭土蓋在水澆層面,種子播在回頭土上,盡量避免種子直接播在水澆的表面。履土后不要當時踩壓,防止因土壤濕度大,踩壓后過于緊實或履土過厚,造成種床土壤粘重,透氣性差。
(4)等距播種:植株分布均勻,苗不欺苗,地利與空間得到充分利用。
(5)種肥隔離:用化肥作口肥,必須做到種子和化肥隔離。與種子同時下地的化肥應深施于種子以下5~10厘米,否則種子與化肥接觸將造成燒種、燒苗。
(6)深開溝,重鎮(zhèn)壓:在春季較干旱的地方,播種時,提倡深開溝,趟出濕土,使種子播在濕土上。一般覆土3~4厘米左右,覆土后重壓。
3.播種密度合理
(1)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晚熟品種和分枝性強的品種應適當稀植。目前的品種每公頃保苗15萬~16萬株左右,中熟品種17萬~18萬株,中早熟品種19萬~22萬株,早熟品種23萬~25萬株。
(2)肥水條件差的地塊:上述相應品種密度一般應適當增加2萬~3萬株。
(3)適宜窄行密植的品種:在一般條件下,每公頃保苗30萬~40萬株,實行壟上雙行等距點播。
(4)雨水充足或有灌概條件的地方適宜稀疏一些,干旱缺水的地方適當密一些。
五、科學施肥
1.需肥特點
(1)氮素:大豆出苗后即從土壤中吸收氮素,由于幼苗期根瘤固氮能力小,如果土壤中氮不足,幼苗會發(fā)育不良。分枝到開花期間,雖然固氮能力增強,也必須適當補充氮素。尤其是鼓粒中期,植株固氮能力逐漸下降,往往有脫肥現(xiàn)象,應注意補施。
(2)磷素:能促進營養(yǎng)體生長,減少花莢脫落,并能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促進早熟和根瘤菌的生育,提高含油量。大豆對磷的吸收,以苗期到花期最為敏感,前期對磷吸收充足,后期缺磷則影響不大。
(3)鉀素:在生育前期和氮一起有促進營養(yǎng)體生長作用,后期與磷配合使莖稈強韌,增強抗倒伏能力,促進早熟。
(4)鉬:大豆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能促進根瘤菌發(fā)育,增強固氮能力,加速氮、磷的吸收,促進大豆生長發(fā)育,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2.施肥技術
(1)基肥:底肥施用量,可根據(jù)糞肥質(zhì)量、土壤條件和前茬作物的施肥量等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質(zhì)量好的糞肥,每畝施1~1.5立方米,質(zhì)量差的每畝施2~3立方米。
(2)鉬酸銨拌種:播種前每50公斤豆種,用鉬酸銨30~50克兌水1公斤拌勻,陰干后播種。
(3)種肥:一般畝施磷酸二銨6.6~12公斤,硫酸鉀3~5公斤,或生物鉀肥0.5公斤(拌肥或混入化肥中施用)。土壤肥力差的地塊,種肥中常增加少量氮肥,一般每畝增施硝銨3~6公斤。
(4)追肥:追肥有兩種,一是根際追肥,目前在大豆生產(chǎn)上幾乎很少應用;另一種是葉面追肥(也稱根外追肥),在生產(chǎn)中普遍應用。
六、加強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 大豆兩個對生單葉平展時,為間苗的適宜時期。首先間去弱苗、病苗、雜苗,留大苗、壯苗、純苗,做到留苗等距均勻,每公頃保苗20萬株左右。
2.及時鏟趟 幼苗拱土,子葉尚未展開時,實行鏟前趟一淺犁,回犁土要達到10厘米以上。在大豆幼苗第一片復葉展開時,進行頭遍鏟趟,趟地做到深松不培土,以提高地溫,抗旱保墑,促進大豆根系和幼苗健壯成長。苗高1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二遍鏟趟,趨成張口壟,不培土不壓苗。10天之后,進行第三遍鏟趟,深鏟多培土,趟成四方頭壟,封壟,大豆鼓粒期拔除田間大草。
3.化學藥劑除草 苗前除草,用45%殺草胺,每公頃用量2.5~3.0公斤,兌水700~750公斤,進行噴霧;或用25%的黃隆每公頃60~75克加50%乙草胺2.5~3.0升,兌水600~750公斤,進行噴霧。苗后除草,在大豆長出兩片復葉之間,闊葉雜草2~4葉期,每公頃用48%苯達松2.5~3升兌水600公斤,進行第一次莖葉噴霧。當禾本科雜草4~6葉期時,每公頃用12.5%拿撲凈1.5升兌水600公斤,進行第二次噴灑,全田履蓋。
4.大豆結(jié)莢后期 如果脫肥,每公頃用尿素15公斤加磷酸二氫鉀1.5公斤,兌水750公斤進行葉片噴灑。7月中旬,大豆徒長,每公頃用60~80克2、3、5三碘苯甲酸并用酒精充分溶解后,兌水600~700公斤進行葉面噴灑。
七、大豆病害、蟲害防治
1.大豆病毒病 主要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去掉褐斑粒,消滅大豆蚜蟲等方法進行防治。
2.大豆霜霉病 采用合理輪作,或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豆種量的0.5%拌種,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田間噴藥要噴灑兩次。
3.大豆蚜蟲 6月中旬~7月中旬,發(fā)現(xiàn)蚜蟲點片發(fā)生,卷葉率達到3%或百株蚜量在1500頭以上時,每公頃用40%氧化樂果乳油1升,800倍液噴霧防治,或每公頃用5%來福靈乳油0.3升,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
4.大豆食心蟲 在8月上中旬,大豆食心蟲發(fā)生初期,每公頃用20%殺滅菊酯400毫升,兌水250公斤噴霧防治。或食心蟲成蟲盛發(fā)期,用敵敵畏乳油1.5公斤浸600~750根高粱稈(每根兩節(jié),其中一節(jié)扒皮浸藥),插于田間薰蒸防治。方法是每隔5壟插一壟,每個間隔6米。
八、拔雜去劣,適時收獲
種植優(yōu)質(zhì)高油高蛋白大豆,除正常的管理外,除雜去劣是保持大豆種性的必要手段。及時收割以免炸莢,收割后應盡快拉回場院,充分晾曬脫粒裝袋。大豆脫粒后,避免陽光長時間直射,待水分降到12%以下時,裝入干燥的麻袋貯藏。貯存處應以干燥通風為宜,應防止漏雨、漏雪,并做好防鼠工作。
吉林省長春市農(nóng)廣校孫鐵明
吉林省農(nóng)廣校張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