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步升,1963年生,1982年畢業(yè)于隴東學院歷史系。后就讀于魯迅文學院和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主修文藝學。著有小說、散文和學術論著四百余萬言,獲國家及省級文學獎20次。長篇小說代表作有《女人獄》《青白鹽》等,中短篇小說代表作主要有小說集《老碗會》《哈一刀》《一點江湖》《搟氈》等,散文集主要有《一個人的邊界》《天干地支》等,學術論著主要有《走西口》《河邊說文》《兵戎戰(zhàn)事》《西北男嫁女現(xiàn)象調查》等。曾參與第六屆、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初評工作。中國作協(xié)會員,供職于甘肅省社科院。
有水的地方
許多年了,烏鞘嶺在秋冬交替時,山色是灰暗的,像遭過山火一般。山火燒過的樹木和山火燒過的土,顏色是不一樣的。烏鞘嶺像是剛從炕洞里挖出來的那種土堆起來的。
這是往年的情形。
今年的這個時候,烏鞘嶺的上半截身子被白雪覆蓋了。人說,女要俏,穿身孝。積雪退去的烏鞘嶺是男性的,獷悍而可憎,雪中的烏鞘嶺是那種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女性,俏麗而冷峻。一座座山頭挺拔而敦厚,與藍天離得很近,與白云若即若離。雪線以下是枯黃的青草,枯黃的底色上涂了一層隱隱的青色。一條高速公路纏繞在山裙基上,把山和平地隔斷了。平地的那一面仍然是山,山叫馬牙雪山,是祁連山的一部分,整個河西走廊的東端,大多的河流都源于她的積雪融水。所以,方圓幾百公里的綠洲平原上,用不著關心天氣預報,用不著過多考慮另外的因素,抬頭看一看馬牙雪山有多少白色,大體就知道今年的收成了。今年的馬牙雪山像一個摩登女郎,把一身的粉白一直展露到腰部。公路的一側是農(nóng)民的莊稼地,連綿一個月的陰雨,把收割了的莊稼留在莊稼地里了。人們在等待晴天的到來。十多捆小麥堆成一旋,左右每隔五六米遠近便是一旋,一旋旋延伸到肉眼看不到的遠處。小麥被鐮刀撂倒了,小麥穗兒與麥秸稈還連在一起,一捆小麥矗在那里,有半人高低,無數(shù)小麥穗兒被綁縛在一起,像一顆戴帽子的人頭。帽子是日本鬼子士兵戴的那種,迎風忽閃。被割倒的小麥由金黃褪色為土黃,像日本鬼子的軍服。一眼望不到頭的麥旋子,仿佛抗戰(zhàn)結束時,放下武器,等待審判的鬼子大部隊。
這一條川,名叫抓喜秀龍。金強河從馬牙雪山流下,從馬牙雪山和烏鞘嶺的空隙中向東流去。這條河是自蘭州西達烏鞘嶺之間二百公里地界的生命之河。在距離蘭州城西數(shù)十公里處,注入從青海趕來的大通河,接著又注入黃河。所以,烏鞘嶺是黃河與石羊河的分水嶺。石羊河是內流河,方圓數(shù)百公里的武威綠洲全要看她的眼色榮枯盛衰了。
金強河把抓喜秀龍分為兩半,河那邊,河這邊都是農(nóng)田,河那邊的農(nóng)田沿馬牙雪山的山腿延伸到河邊,河這邊的農(nóng)田就是烏鞘嶺的延伸部分,一臺比一臺低一些,直達河邊。臺地上白楊樹成林的地方一定是村莊,以樹林的大小可知村莊的大小。當然,也不盡然。河堤上和河床里栽滿了白楊樹,有的白楊樹雄壯而傲慢,把樹梢伸向無盡的虛空,有的白楊樹以低調的姿態(tài)。守護著漸行漸遠的流水。越靠近河邊,白楊樹的葉兒越綠,都經(jīng)受過冷雪的拍擊了,葉兒還是綠的,如同血氣旺盛的后生小子,在風雪中,仍然可以敞胸露懷,身上仍然熱氣騰騰。離河邊越遠,樹葉的綠色淡了,一半淡綠,一半淡黃。到了山根下,樹葉全都枯黃了,但還沒有掉下來的意思,冷風襲來,發(fā)出窸窣的響聲。同一棵白楊樹兩種顏色,面朝陽光的那一面是枯黃的,在陽光下,發(fā)出清冷而又熱烈的金光,背向陽光的那一面是淡綠的,在那半面枯黃色的映襯下,蒼涼而超然。
金強河流出一段路程,變名為莊浪河。莊浪是羌語音譯,意為野牛出沒的地方。莊浪河畔原本是水草豐茂的草原,野牛不知在哪個年代遠去了,代替草原的是炊煙裊裊的田園農(nóng)舍,代替野牛的是一川佇立的小麥旋子。我不知道這可以象征什么,但,要我說,只要莊浪河里的水量不要減少,象征什么都是可以的。
有水。就有生動。
斷而又續(xù)的河流
過了烏鞘嶺,就算河西走廊了??墒牵@只是大概念。要看見廣袤的走廊,還要穿過天險古浪峽。古浪峽和千里河西走廊都是東西走向,都為南北二山夾峙。不過,夾峙河西走廊的山互相離得很遠,最遠處達千里之遙,也許北山和南山并不知道,它們之間有一條著名的走廊。古浪峽很窄,最寬處,站在這邊可以看見那邊的人臉上的麻子坑,最窄處,一只麻雀從這邊飛往那邊,要斂了翅膀慢慢地飛,飛得猛了,撞在那邊的石崖上,會很不好受的。
這是由東向西進入河西走廊的第一個關口,長約二十公里。烏鞘嶺是堵在峽口的一堵高墻。高墻擋住了東來的暖風濕雨,成為西北半濕潤半干旱地區(qū)和半干旱半沙漠地區(qū)的氣候分界線。但,再高的山都擋不住人的腳步,何況,烏鞘嶺的海拔只有三干多米,在眾多的大山中是排不上號的。因為一山之東西,氣候風物大為不同,在漫長的時代,人們在由東向西翻過烏鞘嶺時,不由得生出蒼涼悲壯的情緒,而由西往東過了烏鞘嶺時,又會油然生出種種的感恩。
其實,真正考驗人們的是古浪峽。想想在那漫長的時代,靠腳步行走的人們,乍然進入一條逼仄的峽谷,兩岸山峰直薄云天,松柏遮天蔽日,身旁湍流喧囂,飛禽走獸在幽暗處發(fā)出連綿的怪叫,而這是腳力優(yōu)良者一天的路程。如果不幸被耽擱了,是要夜宿峽中的。幽峽變通途,不過數(shù)十年的光景。路通了,兩邊陡坡上的樹木也不見了。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去河西走廊,古浪峽的公路如同一個人正在鬧病的大腸,處處潰爛,施行手術的醫(yī)生和過路的車輛一樣多。那時候,我還是一個毛頭小伙子,第一次獨自出遠門,一腔都是探險的情懷,并不著急趕路,睜大一雙好奇的眼睛,看見什么都令我怦然心動。我看見峽谷里的溪流在路旁漫漶,有時從路面上漫過去,所有的車輛小心翼翼,歪歪斜斜,破浪而前。不幸一輛裝滿貨物的大卡車趴窩了,西來的,東去的大車小車全被堵住了。警車嚎叫著,一時卻無法靠近現(xiàn)場。上路的人似乎早已習慣了,司機和旅客紛紛下車,撒尿的用不著回避誰,撩起衣襟,便撒出一場激情來。更多的人挽起褲腿,露出或黑或白的腿來,沖進溪流,給浪花翻滾的溪流增添無數(shù)的浪花。
后來,我又多次經(jīng)過古浪峽,路面一次比一次寬敞,溪流一次比一次荏弱。終于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河床沒有水了。終于,我發(fā)現(xiàn),干涸的河床變成峽谷里一道正常的風景。而在干涸的河岸上,多了一尊雕塑,主人是當年罹難的西路軍紅軍戰(zhàn)士。紅軍在古浪峽打過一場悲壯的仗。我不知道,這些紅軍戰(zhàn)士如若在天有靈,看到已經(jīng)無樹無水的峽谷,會作何感想?距上次來河西僅有一年半時光,峽谷里那條溪流又歡暢了,又聽到了二十年前那種嘩嘩的流水聲。隨水流蜿蜒伸展的公路上,奔馳著形形色色的車輛,一輛車以正常速度穿過峽谷,大約只需半小時。水流與車流之間,隔不多遠,便有一方警示牌矗立,上面書寫著同樣的文字:涵養(yǎng)水源,加快石羊河流
域改造步伐。
人就是這樣,丟了的東西,才覺出這是好東西,于是,便花費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去尋找。這個時候,誰都會悔不當初地說:當初為什么不看管好呢。亡羊補牢,猶未為晚。道理是說得通的,不過,有些東西丟了,未必還能找得回來。比如,眼前的這條河流。今年的雨水罕見地充足,斷了的河流又續(xù)上了,明年呢,后年呢,如此干旱的地方還會有這么多的雨水嗎。而這條河流在億萬年中,斷流只是近年的事情,斷流的原因在于上游植被遭到了破壞。
這條河,名為古浪河,發(fā)源于烏鞘嶺深處,河不算大,卻是古浪綠洲數(shù)千平方公里唯一的水源。古浪,是藏語古浪哇爾的簡稱,意為黃羊出沒的地方。黃羊當然是難覓蹤跡了,留下一條斷了又續(xù)、時斷時續(xù)的古浪河,還有一塊寬闊平坦,但卻時時在沙漠壓迫下痛苦呻吟的黃羊川。令人稍感安慰的是,在河源那里,數(shù)十萬畝天然林和人工林正在恢復和建設。在這里,砍伐一棵樹,只需幾分鐘時間,栽活一棵樹,與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代價差不多。
牢記啊,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今后再做任何事情時,首先應該想起,古浪河的得名與黃羊有關。哪一天,逃走的黃羊又回來了,人也許才可避免黃羊那樣的命運。
兩個老騎士
見到宋德福老人時,我馬上想起了堂吉·訶德。不過,堂吉先生是手執(zhí)長矛與風車作戰(zhàn)的,悲壯而滑稽,宋老爺子卻是抓起鐵锨與風沙對抗的,沒有滑稽,只有悲壯。他們都是騎士?;尿T士也是騎士,悲壯的騎士則是騎士的本來風度。
這是古浪縣海灘子鎮(zhèn)上冰村,古浪綠洲處在沙漠最前沿的村莊,前面就是如大海一般浩渺的騰格里沙漠。乘車離開古浪縣城,朝沙漠的方向走去時,和往年見到的情形大不相同。綠洲農(nóng)田的莊稼已經(jīng)收割了,空曠的田野卻并不空曠,樹木和各種沙生植物顯得分外精神。今年的雨水多,大片大片氣焰囂張的沙漠老實了。沙漠是植物最厲害的殺手,風助沙勢,沙助風狂,所過之處,摧枯拉朽,一切生命都要讓位于死亡。同樣,植物也是沙漠的死敵,而植物卻是需要水的滋潤的,水之于植物,如同戰(zhàn)士手中的刀槍。沙漠中生長著梭梭、紅柳、花棒、沙棗等等,這都是節(jié)水耐旱的植物,它們的陣容雖顯得單薄,但也足可暫時絆住隨風橫行的沙漠的腿腳了。走完了綠洲,終于來到了抗沙前沿陣地上冰村。有上冰村,便有下冰村,兩個村莊原來都屬于冰草灣。冰草是一種草本植物,根系極為發(fā)達。人口繁衍,村莊擴張,只好一分為二。人在擴張時,沙漠在整裝待發(fā),人在為自己的些許成就得意洋洋時,沙漠趁勢反攻,人不但把沙漠還給了沙漠,把綠洲也還給沙漠了。
冰草灣只剩下了名字,阻擊沙漠的冰草已難覓蹤影了。大風起兮,沙塵遮天蔽目,田園頓時黃沙漫漫,半截屋子沉沒黃沙,一碗飯吃完,碗底落下半寸厚的沙粒。有些人攜家?guī)Э?,揮淚離開村莊,有些人四顧茫茫,徒喚奈何。但,也有人起而抗爭。
宋德福老人就是一個。
在摧枯拉朽的沙漠面前,宋德福老人顯得太孱弱、太渺小了。這是一場不公平、不對等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還沒有開始,戰(zhàn)爭的結果已經(jīng)出來了。沙漠無語,但,沙漠就是這樣認為的,它對橫在面前的宋德福不屑一顧。宋德福無語,他揉一揉鉆進眼里的沙子,掄起鐵锨,在沙海的波峰浪尖上,剜出一個沙坑,栽上了一棵樹。然后,他挺進大漠深處,一棵,兩棵,成千上萬棵,成百萬棵。仿佛一根根針,將跑得飛快的沙漠牢牢地釘在了大地上。
八年的時光,中國軍民以簡陋的武器,憑著一腔忠勇,一腔熱血,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還是八年時光,宋德福老人仍然以簡陋的勞動工具,憑著一腔忠勇,一腔熱血,給萬畝黃沙披上了綠裝。外圍是防風固沙的沙生植物,往里走,是果園。老人捧著猩紅甘甜的大棗壞笑著說,我把親戚朋友哄了一個遍,前多年哄,去年哄,今年照樣哄,我哄他們幫我栽樹,我沒有錢雇工人,但,樹不可不栽,沙不可不冶。果子成熟了,我少賣一些,留下送給他們吃,他們高興了,就幫我栽樹,親戚朋友的孩子來了,我給他們吃吳子,哄高興了,他們也幫我栽樹。
萬畝草木堵住了風口,逃離的人陸續(xù)回來了。凌厲的風照樣可以透過防風林,可是,這是清風,是干凈的風,飯碗里只有飯,沒有沙粒了。詩人謝榮勝在這里掛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他給村里辦起了閱覽室。草木在這里扎了根,現(xiàn)代文明在這里扎了根。雨后不久,沙丘上的植物還帶著露水,我爬上一個制高點,向騰格里沙漠深處極目遠望,映入眼簾的是望不斷的深秋季節(jié)黃綠相間的各種植物。
本來這里是被沙漠侵吞了的綠洲,現(xiàn)在又變成了綠洲,人們正在以騎士的姿態(tài),從腳下的綠洲出發(fā),揮舞綠洲向沙漠深處挺進。
兩天后,我來到了武威涼州區(qū)長城鄉(xiāng)洪水村。
長城鄉(xiāng)名不虛傳,殘留的長城斷斷續(xù)續(xù),從遙遠處來,到遙遠處去。當年用來抗拒對手的壁壘,如今在沙浪面前一籌莫展,許多城堡并沒有傾塌,卻被黃沙掩埋。金戈鐵馬之聲早已化為歷史深處的感嘆和幽怨,而從前的抗敵前線,如今又變身為抗沙前線。曾經(jīng)的敵對雙方早已偃旗息鼓,融為共存共榮的一家,共同面對的卻是共同的敵人。他們此前的所有紛爭,無非是為了爭奪在腳下這片土地上的生存權,而今,沙漠以席卷之勢,讓所有生命的生存愿望化為最后一滴眼淚。
在這里,我見到了另一個沙漠騎士王天昌老人。
乍一見,我首先想起的仍然是那位中世紀的西班牙騎士堂吉·訶德。同樣,沒有堂吉先生的滑稽,有的只有他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絕世悲壯。與宋德福老人略有區(qū)別的是,王天昌老人手中有一桿槍。兩米長的槍桿,圓錐形的大約一尺半長的槍頭,槍桿的另一頭是鋤頭。這是王天昌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被人稱之為沙漠槍。使用沙漠槍的基本套路是,先用鋤頭刨去地表一層干沙,再調換方向,槍頭插入沙中,用腳使勁踩踏,當槍頭完全沒入沙中時,拔出來,將樹苗從槍頭刺出的圓孔中植入。
一棵樹就這樣在流沙中生根發(fā)芽,成為阻截沙漠侵襲的新的長城。王天昌老人率領老伴,還有兒子王銀吉,每人手執(zhí)這樣一桿槍,抗戰(zhàn)八年,給一萬多畝流沙披上了綠色。
至今,王天昌老人提起長孫的病故仍然泣不成聲。長孫十四歲那年,突然生病了,王天昌率領全家正奮戰(zhàn)在抗沙前線,他以為一個正在茁壯成長的半大小伙子,偶然生病沒什么要緊,這一錯誤的“以為”,給他,給全家留下了永久的傷痛。長孫人生最后的愿望,竟是讓爺爺背著他,來到治沙工地,他望著爺爺輝煌的治沙業(yè)績,幸福地閉上了一雙少年清澈的眼睛。
我見到老人那一天,正是日近正午時分,天空陰云密布,凜冽的寒風掃地而來,他與老伴、兒子,一人一桿沙漠槍,在冬天來臨的前夕,搶種梭梭。他盤腿坐在冰涼的沙地上,我也盤腿坐在冰涼的沙地上,大風一波波襲來,沙丘上的草木迎風搖曳,而沙粒則被牢牢地釘在原地。說起孫子的病逝,他黯然神傷,說起治沙來,立即
又志氣高邁。所有的治沙經(jīng)驗都是從無數(shù)次的失敗中得來的。起初,他在流沙中栽樹時,挖坑四十厘米,眼看一大片樹苗栽活了,一場沙塵暴,樹苗被連根拔起。他沒有氣餒,心想,大風可以吹走四十厘米的流沙,我便挖坑八十厘米,吹走一半,還剩一半,只要樹根不被拔走,就有存活的希望。
他成功了。
說到這里,他忽地站起身來,傲然昂起頭顱,灰白的頭發(fā)迎風招展,高大的身軀像是扎根于沙漠深處的一棵大樹。他說了一句粗話:我就不信,我對付不了這驢目的風!這是一句粗話,在廳堂里這樣說話,肯定不雅,可是,這是抗沙前線,面對的是給生命制造滅頂之災的沙患。電視臺記者也在現(xiàn)場采訪,有人悄悄建議,播出時,把這句話刪去。我不明白,為什么要刪去這句話,這是我在抗沙前線聽到的最精彩、最男人氣、最有英雄氣概的一句話。
真男人,真性情,真英雄,真本色。誰能看得出,灰頭土臉的王老還彈得一手好三弦。他坐在條凳上,頭顱高高揚起,望一眼望不穿的大漠,轉軸撥弦三兩聲,忠臣孝子氣縱橫。他彈的是涼州賢孝,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哀婉悲涼,風送弦聲,弦外傳音,王老一家栽種的樹木,在風與弦的和鳴中翩然而舞。
日落青土湖
青土湖里沒有水,只有青土。名日湖,原來大約是有水的。事實上,青土湖原本就是一個湖。水的消失是距今不遠的事情。水走了,土來了,湖里只剩下青土。名為青土,實則是沙。騰格里大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在這里握手了。巨人之間的握手,往往令世界改顏換色,大沙漠之間的握手,則一定讓世界改顏換色。
于是,青土湖里只剩青土了。
青土湖是民勤綠洲的盡頭。從民勤縣城出發(fā)一路東去,仿佛完成了一個生命過程。繁盛的綠洲,間雜在田園中的荒灘,草木稀疏如同歇頂中年男人的沙丘,然后,到了青土湖。青年,壯年,中年,老年,一路走來,到青土湖再也走不動了。一個埋人的好地方,安靜,荒涼,卻不孤獨。這里從來不缺少專程前來吊唁的人,憑吊消失的湖泊,震驚于蜂擁而來的沙漠。你當然是受到憑吊的一分子,你的靈魂得到安慰,但你不必為此背上人情債務。你僅僅是消失了的無數(shù)生命中毫不起眼的一個。干涸已久的湖底,仍在向前來憑吊的人們宣示著曾經(jīng)的繁榮,就像一個家境敗落的富家子弟,眼下雖饑寒交迫,一邊吞咽著乞討來的食物,一邊還不忘了在舉手投足間透露先前闊綽的訊息。湖底散落著貝殼,米粒大小的,黃豆大小的,櫻桃大小的,核桃大小的,一枚枚圓潤可愛,比大海邊的,比煙波浩淼的大湖邊的貝殼,絲毫不缺少什么。
似乎一切都是定數(shù)。我一路東去的時候,太陽正在踽踽西行,路邊草木的倒影越來越長,越來越虛飄,到青土湖時,猛然看見自己的身影竟是那樣的高大,然而卻如一個游魂,黃昏的漠風襲來,回環(huán)四顧,都是空幻。太陽像一個絕望的風塵女子,蘿衣血染,胭脂淋漓,回頭漠然一望,聳身躍人山崖。
一個物體的墜地是有回聲的,一顆太陽隕落了,余暉還縈繞在天地間。青土湖的黃昏一派凄美,甚至算得上壯美。沙丘頂上金色迷離,沙丘底部陰影暈染,稀疏的紅柳叢,向陽的部分殷紅鮮艷,背光的一面,霧鎖寒煙。還有梭梭,還有芨芨草,還有沙蓬,還有花棒,還有沙棗,所有的生命都在仰面蒼天,在落日的余暉中發(fā)出焦渴的呼喚。
太陽還沒有落山時,月亮早已掛在天空,太陽在西,月亮在東,太陽紅光瀲滟,月亮臉色煞白。太陽終于落山了,月亮漸漸有了顏色,白的,淡黃的,渾黃的,再度為白色時,白天的霧嵐被夜色遮去,天空一派清輝,大地陷入不可知的虛空。
這個時候,青土湖是一個引領人們進入無邊遐思的所在。
最后一種色彩
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我曾來過這里。那一天,頭頂艷陽高懸,腳下塵土飛揚。紅山崖水庫的庫底快要露出來了,庫區(qū)中心剩下的一點水,在艷陽的暴曬下,像一個衣不遮體的貧家少女,羞赧,恐懼,憤怒,絕望,在抗拒著不懷好意的人們目光的侵害。長久生存在這里的生命都知道,水庫里缺水,將意味著什么。水庫邊所有的植物枝葉發(fā)出憂愁的瑟瑟聲,鳥兒在水庫上空盤旋一回,苦著臉兒,聲聲都是哀鳴。
這次再來,水庫還是那座水庫,情形卻大不一樣了。水庫內,風吹碧波起漣漪,晴空鳥兒款款飛;水庫外,渠水咆哮,白楊嘩嘩,實在不像是時令快要進入冬天的氣象。今年,老天爺給河西多下了幾場雨。多下幾場雨,對老天爺來說,并不需要費多大的勁兒,可對缺水的地方來說,那便是最大的恩典。我問一位資深人士,在河西,如果水庫有水了,是不是就意味著糧倉有糧了,他說,那當然,水庫里有多少水,就等于糧倉里會有多少糧,原野會有多少綠色。
紅山崖水庫的水蓄滿了,民勤人笑了,民勤的莊稼草木笑了,民勤的鳥兒也在笑,民勤的牲口也在用五音不全的嗓門大聲唱歌。
紅山崖水庫是民勤綠洲唯一的水庫。民勤人田里的玉米熟了,每家門前堆得跟小山一樣,民勤人田地里的辣椒紅了,空地上晾曬的辣椒把天空都染紅了,民勤人田地里的棉花熟了,從外地趕來的男男女女,正在低頭彎腰摘棉花。
玉米是金黃的,辣椒是鮮紅的,棉花是雪白的,紅山崖顧名思義是紅色的山崖,赭紅色的山崖聚集起來的水是蔚藍的,草木是綠的。這些都是可以給人帶來愉悅的色彩。可是,站在紅山崖水庫的制高點,用不著極目遠眺,低頭,腳底下就是黃沙。黃沙也是一種色彩,它代表著毀滅,是一切象征生命的色彩的終結者,是最后的色彩。
我沒有說,黃沙的色彩不美,相反,她很美,那是一種能給靈魂帶來震撼的美。但是,你見過將死之人的目光么,那是一種閃射著眩麗色彩的目光。然后呢,死神如約而至。
雜木河畔
雜木河是石羊河六大支流的第三大支流。河流的排名大概是由徑流量的大小決定的,不像兄弟姊妹,誰出生早,排名便靠前。河西的河流,源頭都在祁連山,雜木河也不例外。其出山口在雜木寺,便以此得名。
雜木河擔負著涼州三十萬畝土地的灌溉任務,還有三十萬畝平展展的無水澆灌的土地,在呼喚著她的滋潤。河西走廊的土地就是這樣,只要有水,別說肥田沃土了,沙漠戈壁中都會長出茂盛的植物的。河西走廊面積共二十四萬平方公里,與大英帝國正好相當。且大多都是平地,即便山地,也宜牧宜林,地下還有豐富的礦藏??墒?,這么大的地盤,卻受制于一滴水。一滴水可以讓河西走廊活潑生動,一滴水同樣可以讓河西走廊死氣沉沉。
我早應該想到,雜木河應該是一條水勢浩大的河流,當我來到河畔時,還是被她的恢宏所感染。當然,我從小生活在河邊,那雖是一條名頭不夠大的小河,水量卻不會比雜木河小。后來,又定居于黃河邊,整天陪伴著洶涌的波濤。在河西走廊,是不可以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河流的。煙波浩渺呀,驚濤拍岸呀,一瀉千里呀,等等的形容,都俗了。說姚明高大,是因為他的
個頭本身就高大,籃球打得好,是高大的,打得不好,也是高大的。這只是描述了一個屬于現(xiàn)象學范疇的事實。身高最多達到姚明胸部的拿破侖,在人們的心目中,在煌煌史冊中,向來也是高大的,他以他顯得有些委瑣的身軀,讓博大的世界為之改顏換色。這屬于史學范疇的事實。我說雜木河是恢宏的,并非我的少見多怪,地球上有名的大江大河,我還是見過幾條的??呻s木河確實是恢宏的。她養(yǎng)育了涼州綠洲,輝煌的涼州文明因她而生,因她而澤被四方。母親雖然名不見經(jīng)傳,但卻養(yǎng)育了偉大的兒子,所以,母親也是偉大的,從發(fā)生學出發(fā),母親比兒子更偉大。
雜木河從祁連山谷拐彎抹角出來了,當她看見平原時,平原也看見她了。她在渴望平原,平原以百倍千倍的熱情在迎接她。她一出山,便被委以重任。等候在山口的分水工程,立即將她肢解為幾部分,以總渠、干渠、支渠、斗渠的形式,送往無垠的平原。
于是,雜木河水流所經(jīng)之處,天空是明澈的,大地是繁榮的,鳥兒是歡快的,人的臉,還有牲口的臉,都是喜氣洋洋的。
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走到哪里說哪里的話,在雜木河畔,我看見這條絕對意義上的小河,絕對是一條恢宏壯麗的大河。
祁連大雪
我曾經(jīng)三次穿越祁連山,三次都在一年當中最熱的七月份,時間跨度大約二十年,但三次都遇到了大雪。史書上說,隋煬帝視察河西,于盛夏穿越祁連山時,遭大雪襲擊,軍士隨從凍死凍傷者十之八九。我不大相信。胡天八月即飛雪,農(nóng)歷的八月,大概接近或到了公歷的十月了,祁連飛雪,太正常了。而公歷的七月,大約是農(nóng)歷的六月。一次是偶然,兩次是巧合,三次就不偶然,也不巧合了。我沒有說必然。必然是靠不住的說法,祁連山的冬天必然是要下雪的,可是,往往沒有雪。祁連山的冬天沒有雪,來年的河西走廊便要遭受干旱的煎熬。這是必然的。
這次是公歷的十月中旬,農(nóng)歷也進入九月許久了。此時的祁連山只要有降水,一定是雪,而不會是雨??墒牵瑢τ谶@場雪,我還是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正在與人說某個冬天,我們約合一些朋友來山中賞雪的事情,而這大多只是一種向往。因為,大家都忙,聚在一起做這種浪漫的勾當,實在太過奢侈,更不可預測的是,人有空了,天會不會成人之美呢。所以,大雪的不期而遇,就像乍然間發(fā)了一筆意外之財,令人驚喜而惶恐。
午后,從涼州區(qū)的長城鄉(xiāng)往張義堡趕時,天還是晴的,雖不甚晴朗,卻也不算陰。不大一會兒,沒留意,天是怎樣陰了的。到了山口,開始飄雪花了。繼而,雪花變得狂放了,稠密了,回環(huán)四顧,天地茫茫,眼前的原野平疇,周圍的山峰,滿眼都是凄迷之色。我溜出屋子來到曠野里。這是祁連山深處的一個山間盆地,四周高山巍峨,中間一塊平地。高山很高,平地很平,真像誰家把洗臉盆丟這兒了。當然,大概只有上帝才會擁有這么大的盆子。山谷的風很是凌厲,飄在空中的雪花,在風中打著旋兒,落在地上的雪花,又被風舉起來,一時天地混沌,不辨天地。我來到風雪中,寒風不由分說掀開我的秋裝衣襟,雪片不失時機侵入我的肌膚,本來便儲存有限的溫度,霎時隨風雪消散于大化之中。放學的孩童身穿比我還單薄的秋裝,肩挎書包,貓著腰,凍得臉色烏青,腳踩旱冰鞋,成群結隊,在濕滑的水泥路面上,頂風冒雪,嘯叫著飛來飛去。
雪天,是孩子的節(jié)日。孩子的熱情如同溫暖的太陽,我也不覺得冷了。我是一個喜歡雪的人。在老家,每年冬天,大多的時候,原野都被白雪覆蓋著,我喜歡聽腳步踏在雪地上的那種聲音。我謀生的地方,雪很少的,只要下雪,無論白天黑夜,我一定會來到風雪中的黃河邊上。一場雪,會掃盡我身上和內心深處,那積久的塵埃。
天黑下來后,風還在刮,雪還在下,還是那樣的激情四射。農(nóng)舍里炊煙裊裊,看不見人影兒,也聽不見人聲兒,但那濃濃的節(jié)慶氣氛,還是像風雪那樣,彌漫在天地間了。透過夜幕,極目處,所有的山頭都白了。雪是老天爺對河西人最大的賜福。冬天的祁連山積雪有多厚,來年春天的河流就有多歡暢,原野就會有多繁榮,人們的肚皮就會有多充實。
這里是人參果的主產(chǎn)地,在暖棚里摘下果子,和著風雪一起吃了,醇香味久久地儲藏在肺腑中。剛培育出來的一株人參果樹,高約兩米,占地面積也不過一米見方,年產(chǎn)量卻高達五千斤。千里河西走廊有四大名鎮(zhèn),張掖是其一,可是,漢武帝時的張掖縣治卻在今天武威的張義堡。張義堡的再度知名,與深藏于此的天梯山石窟有關?,F(xiàn)在,這里的人參果,把名聲已經(jīng)闖到南方和海外了。
穿過張義堡的是黃羊河,在天梯山石窟那里有一座水庫。許多年前,水庫的水位淹到了大佛的胸部,后來,大概覺得把佛爺常年泡在冰涼的水中不大好,就給面前砌了一堵幾十米高的水泥墻,把水隔開了。人站在墻頭大致可以與佛爺?shù)哪抗鈱σ?,要燒香磕頭,得順臺階下去。人與佛爺?shù)哪_踝一般高,要瞻仰佛爺?shù)膬x容,只得仰視了。
作家趙旭烽是天梯山石窟的專職解說員,聽說,每有重要人物來,大多都要點他的將。我去過多少次,很遺憾,沒見過他解說時的風采。我只見過他作畫,寫毛筆字,表演武術,修理花草樹木,聽過他唱民歌,唱涼州賢孝,也聽過他吹當年在獨龍溝淘金時與人打架,親手制造獵槍和單手使獵槍,當然,也讀過他的小說、詩歌,還有他整理出版的涼州寶卷。
在這條忽寬忽窄的峽谷里,盛產(chǎn)傳奇人物,盛產(chǎn)罕見故事,許多都讓老趙寫成小說了。其實,他也算一個傳奇人物哩。還有中土佛窟鼻祖天梯山石窟。天梯山石窟的名頭不算大,但,地位卻很顯赫。開鑿天梯山石窟的工匠,以此為藍本,又遠涉千里開鑿了云岡和龍門石窟。還有新寵人參果。在中國,栽種人參果,張義堡肯定是不算早的,但,其品質卻是最好的。人參果適合在氣候溫涼的地區(qū)生長,張義堡剛好滿足這個條件。
第二天,日上三竿時,我站在當年薩班與闊端涼州會盟,標志著西藏正式歸中國管轄的白塔寺邊。隔幾十里路程,看見昨天所經(jīng)之地的所有山頭,在陽光下,都是耀眼的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