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濤
結尾是作文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所謂“豹尾”,是說結尾應簡潔明了,收束有力。下面給同學們介紹四種結尾的方法。
一、首尾呼應法
首尾呼應法是最常用的一種結尾方法,適用于各種文體。首尾呼應式的結尾,要與開頭相呼應,卻又不是開頭的簡單重復,而應起到再次點題、強化主旨的作用。這種結尾方法具有結構上的美感,能給讀者留下一種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的印象。 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佳作 《帶著感動出發(fā)》 ,開篇設問:
暴雨之中,是誰,為你撐起一把傘?漫漫黑夜,是誰,為你點亮一盞燈?
結尾寫道:
請帶著感動出發(fā),在暴雨中為他人撐一把傘,在黑夜中為他人點一盞燈。帶著感動出發(fā),我們的人生、我們的世界將永遠是晴天,永遠充滿光明。
既總結了上文,照應了開頭,又升華了主題。
二、卒章顯志法
卒章顯志法又稱“畫龍點睛”法,是用議論或抒情的方式表明寫作意旨,概括中心或對文中的人物或者事件加以評論。這種結尾方法能把主題思想明確地表達出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2006年高考天津卷佳作 《愿景》 的結尾:
在飄向遠方的那一刻,我似乎感知到人們聽見了我心中的吶喊。我用我的心告訴他們,再用他們的心告訴世界:我們不要戰(zhàn)爭!
用富有韻律的語言,寫出了心中的吶喊,表明了作者熱切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三、融情于景法
融情于景法是用景物描寫收束全文,并將作者的情感融于其中,即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用景物來表現情感,形象而富有意蘊。 如,2008年高考上海卷佳作 《他們》 的結尾: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
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
用“升起的太陽照亮城市的盡頭”來表現自己對“農民工子女的境遇必將改善”的信心,情景交融,震撼讀者的心靈。
四、欲言又止法
欲言又止法即在文章結尾“留白”,收束全文時,有意設置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或情景,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使文章更加富有意蘊、耐人尋味。 如,2007年高考江蘇卷佳作 《懷想天空》的結尾:
法國建有先賢祠,讓人們銘記大師的精神;英國保留著每位名人,甚至只是一些孜孜不倦的奮斗者的遺蹤。我們那一片晴空到哪里去找?
救救孩子……
結尾對于“如何打造‘精神晴空,重建精神家園”,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結論,只是發(fā)出“救救孩子”的呼吁,發(fā)人深省。
(責任編輯 張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