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艷
自從兒子出生后,婆婆把他當作心肝寶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如何教育兒子一直是我和婆婆爭論的焦點。婆婆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會懂道理,現(xiàn)在不用嚴格教育,而我卻認為孩子的習慣要從小養(yǎng)成,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于是,在育兒道路上我和婆婆之間出現(xiàn)了很多分歧。
孩子蹣跚學步,摔跤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不必大驚小怪??善牌艆s不這么認為。一次,我在書房看書,兒子在玩積木。忽然一陣哭聲傳來,扭頭一看,原來兒子摔了一跤,我扭過身,鼓勵道:“寶寶,媽媽知道你可厲害了,爬起來吧?!眱鹤犹痤^,見我沒有任何動靜,依然哇哇大哭。我再次鼓勵:“寶寶很厲害的,能自己爬起來的,不信你試試看?!甭犖疫@么一說,兒子用力撅起屁股,用手撐著地板,準備站起來。
正在這時,婆婆一個箭步飛奔過來,一把將兒子抱起,又是揉又是捏的,還一個勁地哄:“摔到哪里啦,痛不痛?都是奶奶不好,這地也不好。乖,奶奶幫你揉一揉。”然后,又轉過身來看著我,“你這媽是怎么當的呀,孩子摔跟頭了,你坐那兒看你的書,怎么那么心狠呢?!背鲇诙Y讓,我沒有跟婆婆爭論??勺阅谴我院?兒子摔了跤,從不自己主動爬起來,都是趴在地上大哭,等著大人抱。
吃飯也是個老大難問題,只要婆婆在家,兒子沒有哪一次能乖乖地把飯菜吃完,她總是一邊追一邊喂,還樂此不疲地夸贊孫子動作靈活。一旦婆婆不在家,我對他的教育就難上加難。兒子有時還因為我的嚴格而大鬧情緒:“奶奶好,媽媽不好?!蔽艺媸怯謸鷳n又無奈。
面對溺愛孫子的婆婆,我感到很難過。為了兒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我決定找婆婆好好談一談。我心平氣和對婆婆說:“媽媽,你愛孫子我理解,但愛的方式有很多種。對于一些他能做到的事,我們不能包辦。我們要教他遇到了困難怎么解決,而不是代替他解決。雖然摔跟頭、吃飯都是小事,但孩子會察言觀色,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這樣他永遠都學不會獨立。”
婆婆聽了我的話,若有所思??闯鏊莫q豫,我提議道:“媽媽,這樣好了,先試試我的教育方式,如果效果不好,再聽您的不遲。”我的真誠感動了婆婆,她點頭同意了。
不久后的一天,兒子被凳子絆倒又摔了一跤,哇哇大哭起來。婆婆聽見了,馬上從廚房跑了過來,見我在旁邊,她立刻想起了我們上次的談話??粗鴿M眼淚水的兒子,婆婆沒有直接抱起他,而是一個勁地在旁邊鼓勵道:“寶寶,別怕,奶奶和媽媽都在這里,勇敢地爬起來,寶寶最棒了?!甭犇棠踢@么一說,兒子果然非常勇敢,屁股一撅,小手一撐,馬上站起來了。小家伙爬起來后,看著摔紅的小手愣了一會兒,但馬上就在身上擦擦,望著我們嘿嘿地笑起來。那一刻,我跟婆婆四目相望,備感欣慰。
孩子的品德、意志要從小培養(yǎng),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到了關鍵時刻,恐怕很多家長的做法都和我婆婆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扮演了孩子“保護傘”的角色。這次以后,婆婆體會到了長期以來我的良苦用心,雖然我們之間還是有分歧,但比以前更注重交流溝通,統(tǒng)一立場。我相信,有了更科學統(tǒng)一的教育態(tài)度,兒子會在成長路上越走越好。
專家點評
兩代人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的差異永遠是家庭教育中的尖銳矛盾,但這對矛盾可以調和。其中起決定性因素的應該是年輕父母的態(tài)度。年輕人應該有比老人家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和積極學習的能力。要知道,老人家的經驗有時是非常正確的!當孩子摔倒在地,我們要做的是什么?立即鼓勵他自己站起來并非最好的選擇,而應該快速檢查孩子是否有脫臼、挫傷等現(xiàn)象。在確認孩子沒有受到嚴重傷害的情況下,再給予孩子肯定和溫暖的鼓勵,讓孩子知道我們在關注他,但是希望他能自己努力克服困難。因此,案例中的奶奶和媽媽都有自己正確的部分,只是強調的重點不同而已。有人說:年輕父母是捧著書本帶孩子,老人是憑著閱歷帶孩子。其實,無論是年輕父母還是老人,都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帶孩子的,而兩代人之間的交流就是最好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