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成等
架子
毛志成
西漢初建時,開國皇帝劉邦原本文化水平就低,加上綠林習氣十足,當了皇帝之后仍習慣于與手下的人一起亂說亂道、你爭我吵。后來,有個前朝(秦朝)的“待詔博士”來到劉邦的面前,此人名叫叔孫通。這位博士對劉邦說:“皇上,今天您當了皇上,不講尊卑貴賤怎么成?我來幫您定個規(guī)矩,保準您取得絕對權威!”
叔孫通弄的這套規(guī)矩,叫做“朝儀”。起初劉邦對這一套既復雜又麻煩的規(guī)矩不感興趣,只是漫不經(jīng)心地說“你愛干就干吧!”殊不知,叔孫通起草了朝儀之后,讓很多人演練多遍,隨后在劉邦的殿前一演示,情況頓時大為改觀。根據(jù)朝儀,皇上劉邦高高在上,臺下人一律跪倒。無論文武,按照級別,依次站好。這時,劉邦才慢悠悠地坐著龍輦來了。劉邦一出現(xiàn),臺下便“呼啦啦”跪了滿地。
劉邦感嘆地說:“今天我才知道當皇帝原來是這樣尊貴,這樣痛快!”
什么是朝儀?無非是皇帝架勢、臣仆架勢的一種強化!架勢即架子,皇上有皇上的架子,官員有官員的架子。官員在皇上面前,那種架子就是跪拜式的、匍匐式的軟架子。一轉眼見了平民百姓,擺出的往往是昂首仰臉、鼻息如虹式的硬架子、冷架子。
“架子”之多,即使今天也不難見到。
架子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大都無非是虛假之物、浮奢之物、松軟之物的一種空殼而已,或像侏儒常常借用的梯子!
“架”中最值得尊重的是骨架,即人的精神支架、道德支架或知識支架、才藝支架,等等。此外的各式架子,包括建筑物興建時必用的腳手架子,最終是要拆除的。若是空架子擺上八年十年,什么實際的建筑物也沒建成,定會贊者少而罵者多。人也一樣,無論是物質性的人還是精神性的人,瘦弱得過甚,光憑一副虛架子硬撐,強充巨人,有誰能認同?
摘自《今晚報》
一生要交多少學費
王開林
我們一生中究竟要交納多少學費?答案是,或多或少,因人而異。有的人只交納了一小筆學費,就學到了海量的人生智慧;有的人交納了一大筆學費,卻終歸是白卷英雄。因此多交納點學費沒關系,只要你能獲得足夠的教益,增長經(jīng)驗,增長閱歷,增長悟性,以利自身,以利他人,以利社會。
只有什么事情都不干的人才不會犯錯誤,同樣的道理,也只有什么錯誤都不犯的人才不用交“學費”。依我看,除了少數(shù)幾位躲在塵封的古書里指手畫腳的圣賢之外,幾乎所有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一個不斷犯錯和改錯、失誤和勘誤的過程,交費項目之多,交費額度之大,確實令人咋舌。
一個人要在社會上討生活,必修的科目可不少,比如你要學習如何在老板或上司面前表示謙遜而又不貶損尊嚴,如何與同學、同事、同行公平競爭而又不傷及和氣,如何賺更多的錢而又不觸犯法律,如何出更大的名而又不招致非議,如何當官才能留下好的口碑,如何辦事才可避免壞的結局,如何繞開陷阱,如何把握機遇,如何識破天花亂墜的謊言,如何戳穿瞞天過海的把戲,如何追求快樂,如何珍惜幸?!@些顯然都不是一學即會的科目,許多人終其一生,交了一大堆學費,也只學到皮毛常識,可想而知,他們的人生前景將很難有什么顯著的起色。
翻覽歷史黃卷,仍有大大小小的人生悲劇在我們周圍一幕接一幕連臺演出,似乎永遠都沒有歇氣冷場的時候。你瞧,某些老實人把學費交給了巧舌如簧的騙子,恨之何用?某些純情女子把學費交給了辣手摧花的“情圣”,悔之何及?某些業(yè)主把學費交給了食言而肥的開發(fā)商,輕信何深?某些股民把學費交給了暗箱操作的大莊家,猛醒何遲?你再瞧,某些貪官亂交學費直交到鋃鐺入獄,某些罪犯亂交學費直交到奔赴黃泉,某些賭徒亂交學費直交到傾家蕩產,某些嫖客亂交學費直交到身敗名裂。不少人真可謂活到老,學到老,經(jīng)常曠課,不斷留級,學費直交到兩腿一伸,雙眼一閉,賬單竟開出幾公里長,看一眼都會令人驚出一身冷汗。
勇者百戰(zhàn)必定受傷,智者千慮難免有失,一個人在社會上中了刀,挨了棒,吃了虧,受了騙,輸了籌碼,丟了山頭,打掉牙齒和血吞并不可笑,多交了點兒學費也沒必要自責到痛心疾首,關鍵是你要長記性,長眼力,長經(jīng)驗,長覺悟,別把教訓的雪球越滾越大,別被痛苦的五指山徹底壓垮。腦袋偶爾進幾次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長期進水,最終將腦袋瓜子完全漚壞了,沒有靈丹妙藥可治。
把學費交給誰才能學到真才智、真本領和真功夫,才能讓自己的學費落到實處,不打水漂?我認為有這樣幾個相對可靠的交費途徑:一是把學費交給確確實實擁有人生智慧的古今中外的賢哲,從他們的詩文著作中學習養(yǎng)護心靈的要領;二是把學費交給飽經(jīng)滄桑的過來人,他們的人生覆轍就是你的前車之鑒;三是把學費交給自己的良師益友,聽取他們充滿善意的忠告;四是把學費交給成功者,學習他們的奮斗精神和處世經(jīng)驗。有時,你少買幾次彩票,少打幾次麻將,少去幾次歌廳舞廳,少喝幾瓶高檔白酒,總之少去瞎折騰幾下,這筆學費就省出來了。學費可高可低,視各人的稟賦和遭遇而定。
摘自《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