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可
說到珍珠寶石,你會怎么想?童話故事里神奇的寶貝?藏在博物館里亮晶晶、光閃閃的珍品?
總之,是了不起的、很高貴的東西吧!
它們來自哪里?為什么了不起?為什么很高貴?
讓我們來揭開它們的身世之謎。
動物世界的“老二”
河水中的河蚌、海里的蛤蜊,這些東西也許你在餐桌上遇到過,什么清炒河蚌、蛤蜊燉蛋,哇,媽媽的手藝真棒!吃的時候,把河蚌、蛤蜊的肉從它們的貝殼里挑出來,送到嘴里,鮮美無比!
對呀,河蚌、蛤蜊還有珍珠貝等,都是水中的動物,它們都有兩片貝殼,我們把它們稱為“貝類動物”。
貝類動物除了雙殼的,還有單殼的,比如螺絲。甚至還有沒有外殼的,比如烏賊。在貝類動物中,烏賊屬于游泳“好手”,如果被貝殼包裹起來,肯定要影響它的游泳“成績”啦,于是它的殼被外面柔軟的身體包住,成為“烏賊骨頭”。其實,它跟蚌啊、蛤蜊啊一樣,是軟體動物,哪來骨頭呢,只不過是“外殼”變成了“內(nèi)殼”而已。
別以為貝類動物不起眼,其實,它們有十萬多種,屬于動物世界第二大家族呢。而且,它們也不都是那么小小的,有一種動物叫硨磲,屬于雙殼貝類。最大的硨磲殼將近2米長,一扇貝殼就可以做一個寶寶浴盆呢!
不善游泳的單殼、雙殼貝類動物,因為行動緩慢、容易被敵人抓住,又因為身體軟綿綿無法抵抗敵人,就需要硬殼把自己好好地保護(hù)起來。
如果你在海里不小心踩了硨磲一腳,它會不客氣地用兩片貝殼把你的腳夾住,你用盡力氣也拔不出來。有機會的話可以觀察一下媽媽買回來的活的貝類,當(dāng)它張開嘴巴——就是那兩片貝殼的時候,你把牙簽等東西伸進(jìn)去,看它是不是很快就夾住牙簽不放。(注意安全噢。)
至于螺絲,雖然是單殼,但它也有自己的保護(hù)措施。在螺絲口有一片蓋子,叫“厴”,如果它還活著的話,你試試去拉這個蓋子,很難拉開來。
在春秋天,我們穿外套之前,里面會穿上一件T恤什么的內(nèi)衣,內(nèi)衣貼著外套,包裹著身體。翻開貝殼,里面也有這么一件貼著外殼的“內(nèi)衣”。雖然它包著小動物柔軟的身體,但它不叫“內(nèi)衣膜”,反而叫“外套膜”。也許當(dāng)我們脫掉外套,只剩一件T恤的時候,也會把這件曾經(jīng)的內(nèi)衣叫外套吧,呵呵。
外套膜很神奇,它會分泌一種物質(zhì),叫“珍珠質(zhì)”。其實,貝殼也是外套膜分泌的物質(zhì)形成的,你打開貝殼看看,貝殼朝里一面是不是又光又滑又亮,跟珍珠的光澤一樣?只是貝殼沒有變成球一樣的珍珠。
球一樣的珍珠怎么形成的呢?
外套膜跟外殼沒有貼得那么緊密,它們之間有一個“外套腔”。當(dāng)殼張開的時候,如果恰好有沙?;蛐∠x子進(jìn)入外套腔,對外套膜來說,那種感覺,就像我們的眼睛進(jìn)了灰,又癢又痛。外套膜就趕緊分泌出珍珠質(zhì)把它包圍起來,形成珍珠囊,包了一層又一層,時間久了,就成了圓圓的漂亮的珍珠。這是有核珍珠,什么“核”呢?就是沙粒、小蟲子呀!
當(dāng)然還有無核珍珠啦,那是外套膜生病后,一部分膜脫離開來,包裹住自己分泌的珍珠質(zhì),形成珍珠囊后,跟有核珍珠一樣,慢慢形成了珍珠。這樣的珍珠沒有沙粒、小蟲子,全拜托它自己的“病體”才有的珍寶!
找寶的故事
如果說寶石也是石頭,你不會反對吧?只不過是寶貴的石頭罷了。寶貴的石頭不會輕易露出真相,來看一個故事:
在一個專門挖掘玉石的礦山里,一天,大伙兒萬分激動地圍住了一塊剛挖出來的大石頭,等著高手給石頭開口子。開口子就是把石頭切開,看看是否減著寶玉。這塊石頭看上去很普通,跟山腳邊的石頭沒什么兩樣,好在它的“出身”不錯,在它藏身的礦中,曾經(jīng)挖出過寶玉。但是,不久前在它身邊挖出的兩塊石頭,切開一看,里面根本沒有玉。
圍觀的人屏住呼吸,只見高手把鑿子從一條石頭縫隙里挖了進(jìn)去,挖呀挖呀,直到挖出一個深深的洞口,接著用一把長柄勺子把洞里的石頭碎屑掏干凈,然后不動聲色地退了兩步。有人把頭湊近洞口,看了半天,失望地說“跟前兩次一樣——沒玉!”
“唉!”大伙兒嘆息著,呼啦啦散開了。
高手又不動聲色地走上去,把鑿子插進(jìn)另外一條縫隙,用錘子使勁敲打鑿子,“嘩啦”一聲,石頭一剖為二,一塊美麗的玉石露了出來,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
巖石家族
寶石可以專指金剛石、紅寶石、藍(lán)寶石、祖母綠等,也可以把翡翠、和田玉等玉石合在一起稱為寶石。如果你問,怎么區(qū)分寶石和玉石?那可麻煩啦,牽涉到什么“寶石是礦物單晶體”、“玉石是礦物組合體、還有一些是非晶質(zhì)體”等等,哎呀呀,讓我們多念幾年書再來研究吧,反正它們都有一個“石”字,都?xì)w石頭一類啦。
我們叫它們“石頭”,科學(xué)家叫它們的大名——巖石。
還記得我們曾經(jīng)“解剖”過地球嗎?(可以看看2008年第5期《藏秘密的石頭》)把地球“割”開來,首先看到的那個圈,就是巖石的家鄉(xiāng)——巖石圈。
巖石看起來都土頭土腦的,沒什么兩樣,其實它們長得完全不一樣呢。這是因為它們生長的地方不一樣,成長的過程不一樣,身體里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它們各有各的名字,比如火成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等等。
火成巖,也叫巖漿巖。2008年第4期中的《火球》告訴過我們,如果把地球像西瓜那樣劈開,從“瓜皮”到“瓜囊”中央,分別是地殼、地幔、地核。地球肚子里非常非常熱,熱得把巖石熔成了巖漿。巖漿在地球的肚子里沸騰著、流動著,它們老想沖出來,可是被地殼緊緊地包住了。哪兒有路呢?好在包住它們的地殼的壓力有大有小,它們就向壓力比較小的地方聚集,聚集的力量越來越大,超過了地殼的壓力,它們就沖出來了;或者因為地殼自己不斷運動,“不小心”發(fā)生斷裂,產(chǎn)生了裂縫,于是,火紅滾燙的巖漿噴出來了,帶著塵埃高高拋向空中——這就是火山爆發(fā)。
巖漿沖出地面冷卻凝固后形成了石頭,還有些漿巖沒有沖出來就凝固了。沖出地殼的叫噴出巖,沒有沖出來的叫侵入巖,它們部屬于火成巖。冷卻凝固得越慢,產(chǎn)生的寶石就越大?;鸪蓭r中會形成的寶石有橄欖石、鉆石等。
沉積巖,也叫水成巖,是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前,沉積在地殼表面的一些物質(zhì),包括海洋、湖泊里的泥沙,還有從動物、植物身體上掉下來的碎屑屑等東西,一層一層地堆積起來,積壓形成的。沉積巖中的寶石有蛋白石、瑪瑙、翡翠等。
變質(zhì)巖一看它的名字就知道,是從別的巖石那里變化來的。因為地震等原因,火成巖或沉積巖被埋進(jìn)地下深處,在地球火熱的肚子里被高溫烘烤、強力擠壓,改變了身體里的東西和這些東西組成的方法(科學(xué)家的說法是“改變了成分和結(jié)構(gòu)”),形成了一種新的巖石,叫變質(zhì)巖。
你看,它生長的條件跟火成巖和沉積巖不同。它不像火成巖,是火熱的巖漿在高溫、高壓下形成。我們知道,水是液體,石頭是固體,而巖漿也屬于液體?;鸪蓭r從液體變成固體,變質(zhì)巖卻是在固體情況下“變質(zhì)”的。它也不像沉積巖,是在地球表面或者接近地球表面的溫度、壓力下形成,它長期受到高溫高壓。變質(zhì)巖中會形成的寶石有紅寶石、藍(lán)寶石、祖母綠等。
三種巖石產(chǎn)生的寶石不是絕對不一樣,比如三種巖石都可能有紅寶石、藍(lán)寶石。
這么說來寶石也沒什么稀奇嘛。不!要是你知道這些含有寶貝的巖石,有的高達(dá)36億歲甚至44億歲,就知道它們的形成多么不容易了!
這些寶石形成以后,要被地球人找到,也是很偶然,想想上面那個故事,你就知道了。
你所看到的圖片,都是故宮博物院珍寶館里的藏品,猜一猜,它們分別是用什么寶貝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