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向東
(晉城煤炭規(guī)劃設計院)
雙層厚硬火成巖破斷的力學分析
白向東
(晉城煤炭規(guī)劃設計院)
針對某礦上覆雙層厚硬火成巖,采用關鍵層理論分析確定了主、亞關鍵層的位置及破斷順序,并運用薄板理論和納維葉解法對火成巖的破斷位置進行了分析計算,得出以下結論:下位火成巖為主關鍵層,上位火成巖的破斷隨下位火成巖破斷而破斷,火成巖破斷時的跨距為246 m,對應10416工作面推進長度為326~372 m。并在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監(jiān)測得到了驗證,為類似條件礦井生產(chǎn)提供了指導。
雙層厚硬火成巖 關鍵層 薄板理論 破斷
某礦目前主采煤層為10煤,上覆巖層含有兩層火成巖,至10煤的距離分別約為110,230 m,兩層火成巖厚度分別約為47,26 m。火成巖成分以中性閃長巖為主,其抗壓強度高達80~160MPa,屬堅硬巖層。隨著采空區(qū)面積的增大,頂板失去支撐,火成巖破斷、運移,將引發(fā)沖擊礦壓,對工作面支護系統(tǒng)、巷道造成極大的破壞,并且極有可能引發(fā)瓦斯突出、透水等次生災害。
該礦首采10414工作面已收作,開始回采10416工作面,煤層平均厚度3.2 m,平均傾角4°,走向長度1 160 m,切眼傾斜長180 m,圖1為采掘現(xiàn)狀示意圖。
圖1 采掘現(xiàn)狀示意
2.1 基于關鍵層理論的火成巖破斷規(guī)律分析
在煤系巖層中,由于成巖時間和礦物成份等不同,使各巖層在厚度和力學性質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別。火成巖是火山爆發(fā)時巖漿沿其通道流經(jīng)其地層裂隙和地表冷卻后而形成的巖層,巖性一般較為堅硬,往往比較容易成為關鍵層,因而其破斷直接影響采場礦壓、巖層移動和地表沉陷。
根據(jù)現(xiàn)場實測R414-1鉆孔中10煤覆巖工程地質性質測試指標,運用覆巖關鍵層判別原則[1-3],判斷10414工作面10煤覆巖關鍵層位置,如表1。
關鍵層判斷結果表明:
(1)10煤層上覆巖層中存在5層厚硬巖層,第4層硬巖(47.01 m厚閃長玢巖)為主關鍵層,其余為亞關鍵層。
(2)47.01 m厚的下位火成巖控制了包含25.86 m厚的上位火成巖在內的上覆巖土層的移動變形;12.45 m厚的細砂巖控制了下位火成巖底面以下累計厚度為11.76 m巖層的移動變形。
(3)根據(jù)相鄰硬巖層破斷順序與關鍵層主次,判別其破斷順序為:硬巖層1先于硬巖2破斷,硬巖層2先于硬巖3破斷;下位火成巖為主關鍵層,硬巖層4、5發(fā)生同步破斷。
2.2 基于板假設的火成巖破斷距分析
2.2.1 火成巖破斷的力學模型及求解
當開采煤層上方賦存巨厚大面積堅硬致密巖層(火成巖)時,隨著工作面的不斷回采,煤層上方其他巖層在其自重與上覆巖層共同作用下,逐漸產(chǎn)生離層,離層至巨厚巖層下方時,因火成巖的抗拉強度、彈性模量遠比其他巖層要大,使火成巖巖層與下覆其他巖層產(chǎn)生沉降差。且因火成巖厚度巨大,這種沉降差無法閉合,最終形成了“兩端固支梁”結構形式。隨著采空區(qū)范圍的不斷擴大,火成巖達到極限跨距而破斷。力學模型如圖2所示。
表1 10414工作面覆巖關鍵層位置(R414-1孔資料)
圖2 火成巖破斷力學模型
2.2.1.1 傾向方向
只有當火成巖傾向長度懸露達到極限距離時,隨著走向的不斷推進,才有可能發(fā)生破斷、垮落。傾向極限垮距L可由下式求出:
(1)
式中,H1為火成巖厚度,m;RT為火成巖的單向抗拉強度,MPa;q為火成巖上覆巖層單位載荷,MPa;∑H為10煤煤層與火成巖之間巖層的總厚度,m;β為巖層移動角,(°)。
2.2.1.2 走向方向
根據(jù)表1,下位火成巖厚度為47.0m,距離10煤116.8 m;上位火成巖厚度為25.9m,距離10煤226 m。10414、10416工作面傾向和走向長度分別為180,1 180 m。所以,10416回采之后,下位火成巖厚度與總傾向長度的比值約為1∶8(上位火成巖約為1∶14),由薄板理論[4]可知,可以將火成巖看作薄板進行研究。采用納維葉解法[5-6]對矩形薄板小撓度問題進行求解,可以得出:
(2)
式中,E為火成巖彈性模量,Pa;Q為火成巖上覆巖層均布載荷,kN/m2;h為火成巖巖層厚度,m;D為火成巖彎曲剛度。
當已知火成巖的單向抗拉強度,上覆巖層載荷,火成巖巖層厚度,以及開采寬度b時,可由式(2)求得火成巖破斷時工作面推進長度。
隨著火成巖下工作面沿走向方向不斷推進,下部巖層開始彎曲下沉、破斷,火成巖因失去巖層支撐而斷裂,其跨距為:
L=l+2∑Hcotβ,
(3)
式中,l為10煤工作面的推進長度,m;∑H為10煤與火成巖之間的距離,m;β為巖層移動角,65°~75°。
2.2.2 下位火成巖破斷分析
下位火成巖厚度為47.0 m,距離10煤109.4 m。根據(jù)實驗室火成巖巖樣測定結果,取單向抗拉強度9.82 MPa,巖層移動角60°~70°。由式(1)計算得:L=284~330 m .所以,10414工作面回采后,火成巖不會破斷。但是,10416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區(qū)的寬度將會達到360m,大于火成巖的極限破斷距,火成巖將會發(fā)生破斷。
取開采寬度b為360 m,由式(2)計算得,a≈246 m,再由式(3)計算出火成巖破斷時的推進長度為326~372 m。
則火成巖破斷時的跨距為246 m,對應10416工作面推進長度在326~372 m時,火成巖可能會發(fā)生破斷。
2.2.3 上位火成巖破斷分析
由R414-1鉆孔綜合柱狀圖可以得知,上位火成巖厚度為25.9 m,距離10煤229.3 m。根據(jù)實驗室火成巖巖樣測定結果,取單向抗拉強度為 8.23 MPa,巖層移動角60°~70°。由式(1)計算L=199~297 m.
上位火成巖的破斷距小于下位火成巖,下位火成巖強度和厚度均大于上位火成巖,下位火成巖作為主關鍵層控制著上覆巖層的破斷與垮落。所以,上位火成巖在10416工作面回采期間,將隨下位火成巖破斷而破斷。
采用KJ216綜采支架工作阻力監(jiān)測系統(tǒng)及配套設備,測點布置如圖3所示。
圖3 支架工作阻力監(jiān)測點布置示意
圖4為部分測站10~12月的支架工作阻力實時監(jiān)測曲線,數(shù)據(jù)記錄間隔為5 s。
圖4 10416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監(jiān)測曲線
由圖4可以看出,10月份支架工作阻力基本為20~35 MPa,普遍較低,這是因為該月工作面過小斷層,推進速度慢,頂板活動較弱。進入11月,工作面推進速度加快(該月進尺105.6 m),頂板活動較為活躍,支架工作阻力開始升高,基本維持在35 MPa,最大達到50 MPa以上。尤其是在11月20日之后,支架的工作阻力不僅高,而且實時監(jiān)測比較密集,說明此時間段內火成巖可能發(fā)生破斷,導致頂板來壓顯現(xiàn)強烈。12月份以來,支架的工作阻力也較大,這是由于推進加快(該月進尺110.9 m)和火成巖破斷下沉影響煤層覆巖運動所致,但是比11月底要小,說明火成巖破斷的來壓比較明顯,表明火成巖破斷的支架工作阻力監(jiān)測和理論分析計算結果一致。
(1)根據(jù)關鍵層的剛度條件和強度條件,確定上覆巖層含有5層關鍵層,下位火成巖為主關鍵層,下位火成巖的破斷、運移直接對煤層開采礦壓規(guī)律和地表下沉規(guī)律產(chǎn)生決定性的影響。
(2)由于火成巖的厚度遠小于煤層采空區(qū)寬度,可以將火成巖視作為薄板。利用納維葉解法對火成巖的破斷位置進行分析計算,發(fā)現(xiàn)在10416工作面的開采過程中,上覆雙層火成巖都將會破斷,破斷位置為10416工作面推進326~372 m時。
(3)結合現(xiàn)場實測,對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監(jiān)測結果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支架工作阻力在火成巖破斷前后變化明顯,證明了火成巖破斷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1] 錢鳴高,繆協(xié)興,許家林.巖層控制中的關鍵層理論研究[J].煤炭學報,1996,21(3):225-230.
[2] 錢鳴高,繆協(xié)興,許家林,等.巖層控制的關鍵層理論[M].北京:中國煤炭出版社,2003.
[3] 許家林.巖層移動與控制的關鍵層理論及其應用[D].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1999.
[4] 徐芝綸.彈性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鐘 陽,張永山.四邊任意支承條件下彈性矩形薄板彎曲問題的解析解[J].應用力學學報,2005,22(2):293-297.
[6] 鐘愛軍,單 建.彈性地基矩形薄板彎曲問題的新解析法[J].江蘇建筑,2007(2):54-55.
[7] 許琪樓,姜 銳,唐國明,等.四邊支承矩形板彎曲統(tǒng)一求解方法——兼論納維葉解與李維解法的統(tǒng)一性[J].工程力學,1999,16(3):90-99.
2014-07-30)
白向東(1975—),男,工程師,048000 山西省晉城市黃華街錦華商務大廈B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