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利艷
摘要:元雜劇《合同文字》是現(xiàn)存元雜劇包公戲中唯一有關(guān)民事案件的作品,作品中涉及的一些民事法律問題在元代法律中亦有相應(yīng)規(guī)定。本文對該作品中所反映的元代社會中的契約、繼承等民事法律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guān)鍵詞:元雜劇《合同文字》契約繼承
元代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朝代,入主中原之后的游牧民族面臨著如何統(tǒng)治以漢人為主體的國家的問題,他們在吸取已有政策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法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早在蒙古國時期,蒙古人就制定了自己的法律法規(guī),但這些顯然已不能適應(yīng)以漢人為主體的元代社會。為此,蒙古統(tǒng)治者在法制改革方面確立了“祖述變通”、“附會漢法”的指導思想,即一方面遵循蒙古國時期的法律法規(guī),另一方面大量吸收前代法律的相關(guān)規(guī)定,在保證蒙古人利益的前提之下用漢法來統(tǒng)治漢民。元代法律在元雜劇中的表現(xiàn)十分明顯,尤其是元雜劇公案戲?,F(xiàn)存元雜劇公案戲中包公戲又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通過元雜劇包公戲來研究元代法律不失為一條很好的途徑。
元雜劇《合同文字》是現(xiàn)存元雜劇包公戲中較為特殊的一部作品,說它特殊是因為相比較于現(xiàn)存元雜劇包公戲的其他九部作品而言,它是唯一一部有關(guān)民事糾紛案件的作品。雖然劇中有劉安住被其伯娘打破頭的情節(jié),有故意傷害之嫌,屬于刑事案件的范疇,但就整部作品而言,其矛盾沖突主要圍繞著家產(chǎn)糾紛而產(chǎn)生,故應(yīng)算作一起民事案件。筆者試對這起民事案件當中所反映的元代社會中的契約、繼承等民事法律問題進行分析。
一、契約是否有效
在《合同文字》中,合同文書是貫穿全劇的重要線索,與整個劇情發(fā)展緊密相連。先就劇情來看:適逢荒年,“六料不收”。劉家“奉上司文書,分房減口”。弟弟劉天瑞自愿攜妻帶子外出“趁熟”,哥哥劉天祥主動提出立下合同文書,表示“應(yīng)有的莊田物件,房廊屋舍”“不曾分另”。外出不久,劉天瑞夫婦相繼病亡,臨終前把幼子安住托付給投靠的員外張秉彝夫婦撫養(yǎng)。十五年后,安住得知自己身世,帶合同文書回家認親。劉家境況較十五年前有了巨大改善,劉天祥的“渾家”張氏膝下無子,她懼怕侄子安住來認:“若他來呵,這家私都是他的,我那女婿只好睜著眼看的一看?!庇谑窃诎沧』貋碚J親時,她用計騙走合同文書,想獨霸家產(chǎn)。最終,問題解決的關(guān)鍵是包公用計將合同文書從張氏那里騙過來,使得故事有了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縱觀全劇,事件的起因、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都離不開“合同文書”這一重要道具。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合同文書是否有效(即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這里的合同文書也就是法律上所說的契約,元代法律中對于契約有著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從現(xiàn)存的《元史·刑法志》、《元典章》及《通制條格》等法律文獻中能發(fā)現(xiàn)許多與契約相關(guān)的記載。元代社會生活中對契約的使用也極其廣泛,幾乎遍及當時所有的契約性民事行為。一般情況下契約具有法律效力,但無效契約除外。元代無效契約的產(chǎn)生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意思不真實,即私捏文契、虛錢實契”;二是“契約主體不合法”;三是“契約標的不合法”。根據(jù)這幾條我們來判斷一下《合同文字》中的契約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先看合同文書的內(nèi)容:“東京西關(guān)義定坊住人劉天祥、弟劉天瑞,幼侄安住,則為六料不收,奉上司文書,分房減口,各處趁熟,有弟劉天瑞,自愿將妻帶子,他鄉(xiāng)趁熟,一應(yīng)家私田產(chǎn),不曾分另,今立合同文書二紙,各收一紙為照。立文書人劉天祥同親弟劉天瑞,見人李社長?!睆暮贤臅膬?nèi)容,以及劇中對訂立合同文書前后過程的敘述,我們可以判斷出:首先,立文書人劉天祥、劉天瑞兩兄弟均為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當事人,即主體合法;其次,二人是在雙方完全自愿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文書,即意思表示真實;再次,合同文書中的標的為兄弟二人共同擁有的劉家產(chǎn)業(yè),即標的合法;最后,該合同文書由李社長做見證人,并在合同文書上簽字畫押。以上四個要件完全合法,由此我們可判斷《合同文字》中的契約是合法的,并完全具有法律效力。
二、到底該誰繼承
在文章開頭曾提到,《合同文字》一劇的矛盾沖突主要圍繞著家產(chǎn)糾紛而產(chǎn)生,在這一糾紛中,財產(chǎn)的繼承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元代在財產(chǎn)繼承方面采取的是“諸子均分”制?!锻ㄖ茥l格》中記載:“‘楮克衡告,除與兄楮克衍將家私分另外,際留與母阿劉并老娘娘阿田養(yǎng)老事產(chǎn),有兄楮克衍拘占不肯分剖。省部相度,楮阿劉、阿田際出養(yǎng)老財產(chǎn),今已身死,又兼同戶當軍,理合諸子均分,仰依上施行?!碑斎?,這里的“諸子”指的都是妻生子。對于既存在妻生子又存在妾生子及非婚生子等其他情況的,元代法律亦有詳細之規(guī)定,在此暫不贅述。
《合同文字》中的劉天祥和劉天瑞本是親兄弟倆,如果要劃分家產(chǎn)的話,應(yīng)該是兄弟二人平均分配。但兄弟倆在簽訂的合同文字中表示所有家產(chǎn)“不曾分另”,這也就意味著劉家的財產(chǎn)是由劉天祥和劉天瑞兩人共同擁有。那么在劉天瑞夫婦因病亡故之后,劉天瑞的獨子劉安住便順理成章的繼承父親的財產(chǎn),即由劉安住和伯伯劉天祥共同擁有劉家的財產(chǎn)。那么為什么劉天祥的“渾家”張氏卻說:“若他來呵,這家私都是他的?”這里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張氏提到的問題并不是當時的問題,而是將來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劉安住認祖歸宗之后,他和他的伯伯劉天祥一家共同生活,并共同擁有劉家財產(chǎn),但未來有兩種發(fā)展方向:一是劉安住和伯伯一家一直共同生活下去,直至劉天祥亡故;二是伯侄二人分家各自生活,各分得一半財產(chǎn)。但這兩種情況的最終結(jié)果是一樣的,就是劉安住最終都會繼承劉家的全部財產(chǎn),為什么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如果伯侄二人一直共同生活,那么劉安住就是劉家唯一的一個男性后代,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當中,只有男性后代才具有家族財產(chǎn)的繼承權(quán),這一點也被元代法律所認可,所以劉天祥亡故之后,劉安住就是劉家財產(chǎn)的唯一繼承人;如果伯侄二人分家各自生活,那么每家將分得一半的財產(chǎn),問題在于劉天祥死后,他的那一半財產(chǎn)將由誰來繼承?這就涉及“戶絕”財產(chǎn)的繼承問題。“戶絕”指的是一個家庭沒有男性后代。元代法律規(guī)定“戶絕”財產(chǎn)的繼承順序為幼女、寡妻、侄弟兄,如果沒有這些繼承人?!皯艚^”財產(chǎn)將收歸國家所有。劉天祥的女兒是張氏帶來的,并非親生,且已成年并結(jié)婚,所以無繼承權(quán);張氏為劉天祥后娶之妻,并非原配,且與劉天祥沒有任何后代,無繼承權(quán)。這樣一來,劉安住則必然的成為劉天祥財產(chǎn)的合法繼承人。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張氏帶來的女兒招了一個上門女婿,這個女婿是否有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呢?筆者將在第三部分進行分析。
三、贅婿為何無繼承權(quán)
《合同文字》第三折的開始,劉天祥的“渾家”張氏說道:“自從分房減口,二哥二嫂安住他三口兒去了,可早十五年光景也,我這家私,火焰也似長將起來,開著個解典鋪,我?guī)н^來的女孩兒,如今招了個女婿,我則怕安住來認,若是他來呵,我這家私都是他的,我那女婿只好睜著
眼看的一看?!睆埵系倪@幾句賓白向我們透露了以下幾個信息:1.她帶過來的女兒已經(jīng)結(jié)婚;2.女婿是俗稱“倒插門”的贅婿;3.張氏期望全部家產(chǎn)將來由女婿繼承。第三點可以說是張氏對自己及女兒女婿未來理想生活狀態(tài)的一種美好憧憬,正是基于這種美好憧憬,促使張氏犯下騙走侄子的《合同文書》企圖獨霸財產(chǎn)的罪過。那么張氏的這種愿望能否在元代社會的法制背景下得以合法的實現(xiàn)呢?這要從贅婿說起。
贅婿自古就有,是指男子被招到女方家中居住,成為女方家庭成員的一種特殊的婚姻形式。這與中國傳統(tǒng)婚姻當中女子到男方家居住的形式截然相反,是對“男權(quán)”思想的一種反叛,故而被招贅的男子一般有著較低的社會地位,所以出贅為婿是古代男子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做法?!对湔隆分杏涊d:“民間召婿之家,或無子嗣,或兒男幼小,蓋因無人養(yǎng)濟,內(nèi)有女家下財,召到養(yǎng)老女婿,圖籍氣力,及有男家為無錢財,作舍居年限女婿?!边@不僅為我們解釋了贅婿之所以產(chǎn)生的原因,而且表明元代贅婿分為兩種,即養(yǎng)老女婿和年限女婿。但在元代徐元瑞的《吏學指南》中卻將贅婿分為四等:“一日養(yǎng)老,謂終于妻家聚活者;二日年限,謂約以年限,與婦歸宗者;三日出舍,謂與妻家析居者;四日歸宗,謂年限已滿或妻亡,并離異歸宗者”。這四等其實完全可以劃分為兩類:“因為若做養(yǎng)老女婿的必須等丈人、丈母雙亡后,承繼妻家祖業(yè),若女方家有男兒,只好歸宗或分籍另立戶頭;若做年限女婿,年滿后可以作出兩種選擇:歸宗或出舍。所以說出舍和歸宗是年限女婿和養(yǎng)老女婿的兩種結(jié)果。”
從劇中情況來看,張氏的女婿就屬于養(yǎng)老女婿,那么他要想在劉天祥夫婦去世后繼承劉家財產(chǎn)就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劉安住不認祖歸宗;二是張氏的女兒為劉天祥親生。但事實上這兩個條件完全不存在,認祖歸宗的劉安住始終是劉家財產(chǎn)的唯一合法繼承人,所以張氏的贅婿實際上對劉家財產(chǎn)并不具有繼承權(quán),他應(yīng)該在劉安住認祖歸宗后選擇歸宗或者出舍。雜劇的末尾,包公在真相大白之后對張氏之贅婿“元非瓜葛”,“限即時逐出劉門”的判決也完全符合元代法律規(guī)定。
注釋:
①關(guān)于現(xiàn)存元雜劇包公戲的數(shù)量,學者之間存在不同看法,筆者以明代臧晉叔《元曲選》為依據(jù),認為現(xiàn)存元雜劇包公戲共有十種,分別是:關(guān)漢卿《包待制三勘蝴蝶夢》、關(guān)漢卿《包待制智斬魯齋郎》、鄭庭玉《包龍圖智勘后庭花》、李行道《包待制智賺灰闌記》、曾瑞卿《王月英元夜留鞋記》、武漢臣《包待制智賺生金閣》、無名氏《包待制陳州糶米》、無名氏《包龍圖智賺合同文字》、無名氏《神奴兒大鬧開封府》和無名氏《玎玎珰珰盆兒鬼》。
②范嘉晨.元雜劇包公戲評注.齊魯書社,2006:281.
③④胡興東.元代民事法律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79.
⑤同上.2007:80.
⑥范嘉晨.元雜劇包公戲評注.齊魯書社,2006:272.
⑦方齡貴.通制條格校注(卷四)戶令.親屬分財.中華書局,2001:179.
⑧范嘉晨.元雜劇包公戲評注.齊魯書社,2006:281.
⑨元典章(卷十八)戶部·婚姻·嫁娶·女婿在逃依婚書斷離.
⑩[元]徐元瑞.吏學指南·親姻·贅婿.
(11)胡興東.元代民事法律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149.
參考文獻:
[1][明]臧晉叔編.元曲選.中華書局,1958.
[2]范嘉晨評注.元雜劇包公戲評注.齊魯書社,2006.
[3]胡興東.元代民事法律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4]方齡貴校注.通制條格校注.中華書局,2001.
[5]楊納校注.吏學指南(外三種).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6][元刻]大元國朝圣政典章.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