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郝 偉 彭洪林
[摘要]電影音樂是電影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部成功的電影,大多有出色的音樂藝術表現(xiàn)從聽覺的層面支撐視覺畫面氛圍的營造。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的音樂采用了天籟與地籟交響的方式呈現(xiàn),不僅能夠給廣大觀眾以耳目一新之感,而且還能夠讓人??闯P?。拍攝視、聽俱佳的影視作品,在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同時,能夠促進電影事業(yè)的進一步繁榮與發(fā)展。
[關鍵詞]電影音樂;天籟;地籟;交響
由張藝謀導演,章子怡、孫紅雷、鄭吳領銜主演,北京新畫面影業(yè)公司與廣西電影制片廠聯(lián)合攝制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自公映之日起就獲得海內外眾口一詞般的好評。筆者認為,該電影之所以歷久彌新,是因為其表現(xiàn)題材雖然老,但藝術表現(xiàn)手法新,思想內涵包蘊豐富,故事情節(jié)樸實感人。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導言》中,在分析古希臘藝術“何以仍然能夠給我們以藝術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guī)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時,曾經指出:“一個成人不能再變成兒童,否則就變得稚氣了。但是,兒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嗎?他自己不該努力在一個更高的階梯上把自己的真實再現(xiàn)出來嗎?在每個時代,它的同有性格不是在兒童的天性中純真地復活吧?為什么歷史上的人類童年時代。在它發(fā)展到最美的地方,不該作為永不復返的階段而顯出永久的魅力呢?”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表現(xiàn)的是上個世紀50年代發(fā)生在窮鄉(xiāng)僻壤的一個愛情故事,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它所謳歌的真摯愛情無疑能夠讓進入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廣大觀眾,體味世間真情美好,感悟奉獻人生的永恒。正如瓦西列夫在他的《情愛論》中所言:“愛情是作為男女關系上的一種特殊的審美感而發(fā)展起來的。愛情創(chuàng)造了美,使人對于美的領悟能力敏銳起來,促進對世界的藝術化認識?!惫P者認為,這部電影之所以感人至深,是源于多種因素的有機綜合。下面,筆者想從個人專業(yè)的角度,就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的音樂表現(xiàn)藝術論述淺見。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的音樂表現(xiàn)藝術非同尋常。它既沒有刻意為該電影量身定做插曲,也沒有企圖通過震耳欲聾的音塊轟炸而獲得特定氛圍場景,而是以一段極具民族風格的五聲羽調式旋律作為主題曲,隨著電影劇情的展開、發(fā)展,或隱或顯、或連或斷地呈現(xiàn)。這段旋律與電影畫面中隨機出現(xiàn)的對話聲、雞叫聲、鳥鳴聲、水流聲、讀書聲、鉅碗聲、織布聲、汽車發(fā)動機的轟鳴聲……或特立獨行、或前后呼應、或交織并行——通過這天籟與地籟的交響,營造出電影故事所歷經的場景氛圍。為影片的成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建構與支撐作用。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的故事情節(jié)以“倒敘”的方式展開——
我(生子)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從外地趕回故鄉(xiāng)。生子拿起當年父親與母親的合影,此前僅有人物簡捷對話的電影開始響起了音樂,這音樂由朦朧逐漸轉為明晰,畫面也由此前的黑白轉為色彩斑斕,隨著鏡頭由遠及近地推,移,穿著紅碎花上衣的母親逐步從眾鄉(xiāng)親人群中凸顯。
母親招弟年輕時是附近十里八鄉(xiāng)遠近聞名的美人,她不僅心靈手巧,而且由于她勇敢地戀上生子的父親——一個從城里來的青年教師,而演繹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佳話。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所敘述的愛情佳話,既傳統(tǒng)又新穎。
說它傳統(tǒng),是因為整部電影從始至終充滿著濃郁的民族精神、民俗底蘊。電影中,囿于長期受民族傳統(tǒng)精神文化與世俗風情的制約規(guī)范,母親與父親在戀愛期間盡管連手都沒有碰一碰,但卻讓人感到他們愛得卻是那樣的刻骨銘心!
說它新穎,是“這一出”愛情故事的藝術展現(xiàn)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影片中的主題音樂既簡潔又生動。它與劇情的展開如影相隨般地貫穿始終——
母親招弟看上了教書先生,她為了能夠聽到先生朗朗的讀書聲,不惜繞遠路去前井擔水。此時,悠揚的主題音樂響起,隨著母親擔水路上的步移景換,雞叫聲、水流聲、鵝叫聲、鳥鳴聲漸次響起,并且與主題音樂相互映襯——天地萬物仿佛都在為母親的人生抉擇而祝福。
先生朗朗的讀書聲從教室里傳出,回響著的主題音樂先是與先生領著學生的讀書聲疊加,而后隨著先生的讀書聲音漸趨高亢響亮,音樂逐漸轉為低回婉約——主題音樂此時只是為了襯托出先生讀書聲之朗朗。
母親為了能夠引起先生的注意,她癡情地每天在先生送學生回家的路邊等候他。在金黃色的原野、綠色的樹林的映襯下,招弟的粉紅上衣、紅色圍巾格外醒目。此時,隱約、片斷的主題音樂與孩子們童稚的歌聲:“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交織融匯在一起,電影畫面明艷,音響立體而豐滿,此情此景、此音此響,構成了一曲贊頌健美青春、謳歌人生希望的視聽交響。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當招弟在灶間剝著蒜等候駱先生來吃飯之際,駱先生匆忙趕來向她道別,此時,主題音樂再次響起。隨著招弟追趕載著駱先生回城馬車的峰回路轉,招弟在山上摔倒,盛著蒸餃的青花大碗也被摔破,這使得招弟由急轉哀,悲從心來。此時的主題音樂改由板胡主奏,這音響凄涼而無奈,表現(xiàn)出在命運的播弄面前,招弟與先生的愛情面臨著重大考驗。
這個情節(jié)的出現(xiàn),凸顯出“悲劇”的作用——就是將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撕碎給人看!
在招弟沿路仔細尋找駱先生給她的愛情信物——塑料發(fā)卡的過程中,主題音樂一直與之相隨相伴,這使得觀眾同招弟一起沉浸在對人間美好事物的感懷、追憶之中。
當招弟打開柜櫥,看到已經被鉅好的青花大碗時,主題音樂適時響起,再次讓觀眾與招弟一起感同身受般地重溫真摯愛情的神圣與美好。
臘月初八,是駱先生與招弟約定的返校的日子。招弟頂風冒雪來到大路上去等先生。此時,由鐘琴演奏的主題音樂陡然鳴響,弦樂聲嗚咽著作為陪襯,這音響與呼呼作響的北風、鋪天蓋地的大雪攪和交織,讓觀眾越發(fā)感到招弟此情之誠、此愛之摯!隨著天色一點點轉暗,主題音樂也一點點擴大,推動著劇情一步步深入,震撼著觀眾的心弦……
病中的招弟終于等來了她的心上人駱先生。她終于又能夠聽到她最愛聽的駱先生的讀書聲了:“春天來了,萬物都在生長……”主題音樂和著這久違了的朗讀聲,讓觀眾揪著的心不僅就此放下,而且看到經歷了刻骨銘心的人生磨難,招弟與駱先生的愛情也在生長。
駱先生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招弟,他們兩人一愛就是四十年,相濡以沫,從青春年華走到年老體衰……
電影由彩色再次轉為黑白,駱先生在縣城病逝,眾人前去接靈,抬棺。
漫漫抬棺返鄉(xiāng)的長路上,漫天的風雪與抬棺人踩雪的“咯吱,咯吱”聲、車隊的轟鳴聲、主題音樂聲渾然一體。構成一幅情景交融的沉痛悼念駱先生的感人場景。
悼念逝者,常常是為了激勵后人。不同閱歷、不同職業(yè)的觀眾,可以從中得到啟迪,從而認真設計、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安排過丈夫的葬禮以后,年邁的母親拿出多年的積蓄為村里建新學校捐款。她再次來到駱先生奉獻了一生的教室,又聽到了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那是生子在用駱老師自編的識字課本在教學——“人生在世,要有志氣。讀書
識字,多長見識。大事小情,提筆就記。知今知古,知天知地……”
母親沿著村路向學校走去,教室里,生子像當年的駱老師一樣,以純樸、清朗、穿越時空的聲音在教孩子們讀書。頓時,兒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的眼中置換,畫面中,又出現(xiàn)了青春貌美的招弟穿著碎花紅襖,雀躍地走在那讓她永遠也走不完的初戀的小道上。此時,主題音樂不再以器樂演奏,而是以略帶沙啞的女聲獨唱,唱出那令觀眾早已耳熟能詳?shù)囊粽{。這音調是那樣的感人,又是那樣的平實:是那樣的撩人魂魄,又是那樣的直抵心底。此時的音樂處理,是由器樂向聲樂的升華,這一升華再次印證了“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的音樂藝術感染力。
上面,僅就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的劇情展開,論述了它的音樂藝術表現(xiàn)。該電影之所以要采用這樣的音樂藝術處理方式,與電影主人公——駱先生那里傳遞I}l的濃濃的文人氣息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
在這部電影中,駱先生作為“文化”的代表符號,一方面具有贊揚民族精神的意義,那就是忍辱負重,甘為人梯。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為對民族靈魂的發(fā)現(xiàn)與重構。
觀眾注意到,在電影中一只青花大碗,既忠實傳遞著當?shù)丶冋鏄銓嵉募绎L,也盛放著招弟對于幸福美好婚姻的期盼。它既見證了招弟對于駱先生的相思相戀,也寄托著招弟對于“烏云散去,花好月圓”的希冀。
善思的觀眾注意到,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包容的內涵卻十分豐富。事實上,包容豐富的藝術品,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了永恒性。
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思想文化發(fā)展歷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據著主流?!爸藗?,成教化”是儒家思想學說的核心內容。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明線自始至終在謳歌著招弟與駱先生至死不渝的感人愛情;隱線則通過駱先生扎根三尺講壇,為教育一代又一代村里的孩子鞠躬盡瘁。奉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影片通過從全國各地趕來的駱先生的學生們所組成的浩浩浩蕩的迎靈隊伍,讓觀眾在熱淚盈眶之余,感悟到“自是桃李樹,何畏不成蹊”的世道人心。
正是出于該電影劇情鋪陳發(fā)展與藝術表現(xiàn)效果的需要。導演張藝謀與作曲家三寶先生才決定采用這種極具表現(xiàn)張力與內蘊十分豐富的音樂藝術表現(xiàn)手法。鄭板橋曾經有詩云:“刪繁就簡三秋樹,立異標新二月花”。事實證明:運用天籟與地籟融會交響的音樂表現(xiàn)手法,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可以算作是_二次可圈可點的藝術實踐活動。
筆者認為,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張藝謀導演的最高藝術水準。而“最高的藝術一定以本身的不朽魅力去感動人的。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民族的文化精英,他們一定是能夠把握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內核。通過他再把這個薪火傳遞給后代”。(范增語)觀眾注意到,張藝謀導演在《我的父親母親》這部影片的執(zhí)導拍攝過程中,始終在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做出努力,并且取得了成功。
廣大觀眾有理由期待,張藝謀導演與他的合作班底能夠繼續(xù)精誠合作,以便為我們這個時代奉獻出更多、更好的影視精品!
[作者簡介]李娟(1977一),女,河北邢臺人,河北宣化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河北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郝偉(1982—),男,河北唐山人,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開發(fā)區(qū)校區(qū)藝術系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彭洪林(1972—),男,河北秦皇島人,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開發(fā)區(qū)校區(qū)藝術系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