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鈺
賈寶玉不僅外貌出眾、氣質(zhì)不凡,更具有獨特的魅力——對女性的尊重和珍惜的態(tài)度。
寶玉對女性可以“把心使碎”,恐黛玉生氣,怕凍著睛雯,擔心紫鵑衣服單薄,囑咐齡官別淋了雨……他處處為女孩兒著想,處處討女孩兒的歡心。他尊重每一位女孩兒的人格,為她們的痛苦而痛苦,為她們的歡樂而歡樂,對她們的體貼、愛憐、關(guān)懷,無所不及。
他也重視女性對自己的評價,說:“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趁著你們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去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托生為人,這就是我死的得時了?!笨梢姡瑢氂裾湟暸詫ψ约旱陌労蛻涯?,他認為自己若能夠得到女性的欣賞和贊美,雖死無憾。
寶玉住在怡紅院,別號“怡紅公子”,怡紅院以女兒棠著名,紅色的海棠花象征著寶玉最突出的特色,而紅色也就成了寶玉的標志色。他品紅、惜紅、憐紅,擁有一顆紅心,這怎能不讓不被充分尊重的中國女性癡迷呢?
然而,在《紅樓夢》的英文譯本中,“怡紅公子”卻被翻譯成了“green boy”,怡紅院也被翻譯成了“Court of Gteen Delight”(怡綠院)。在英語世界里,賈寶玉被“去紅”,成了綠小子。
原來,“red”這個單詞在西方文化里代表著貶義,是火、血腥的聯(lián)想,象征著殘暴、流血搏殺,與暴力、淫蕩、危險有關(guān),如:a red waste of hisyouth(放浪形骸而虛度的青春);red activities(左派激進主義活動);a red light district(紅燈區(qū))等。所以,紅色在西方人看來是一種兇色。
為了不讓西方讀者把寶玉誤解為一個激進分子或浪蕩公子,翻譯家霍克斯做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大膽舉措,給賈寶玉“去紅”。他認為中文中“紅色”的引申義和英文中“金黃色”和“綠色”的引申義相同,于是,西方版的賈寶玉便失去了紅色這個標志色。
賈寶玉“變色”也有其一定的理由,因為“green”這個詞在西方文化里常常引申為“幼稚的、無生活經(jīng)驗的、新鮮的”,如:green hand(新手、沒有經(jīng)驗的人);in the green(血氣方剛)等。美國藝術(shù)心理學教授魯?shù)婪颉ぐ⑺己D氛f:“綠色喚起自然的、爽快的想法?!彼裕瑢氂癯闪恕癵reenboy”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觀察西方文化的現(xiàn)實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寶玉“由紅變綠”之后的“green boy”讓人非常驚訝!西方人通常理解的“green boy”是一個幼稚、軟弱無力和單純的男孩,這種幼稚、可愛的形象和曹雪芹筆下的寶玉大相徑庭。
曹雪芹把寶玉的標志色定為紅色,是在強調(diào)寶玉尊重和欣賞女性這一點,而西方版寶玉的特征則完全沒有了尊重、欣賞女性的一面,他不再是“把心使碎”的寶哥哥,而是懵懵懂懂的寶弟弟,和林妹妹的戀愛似乎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翻版,和中國古典的寶黛愛戀完全不同。
寶玉說過:“我不過挨了幾下打,她們就如此憐惜悲感,假如我一時遭殃橫死,她們還不知道如何的悲感,得她們這樣,我便是死了,一生事業(yè),盡付東流,也無足嘆惜了?!比缃瘢鞣桨娴膶氂癯闪艘粋€幼稚的綠孩子,大家有何感想呢?
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