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有相似性
“百年家族系列”將曾國藩家族作為首選,有其意味深長的考量。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百年變遷,經(jīng)歷了若干個“逢九之年”,60年前,共和國應運而生,120年前,則是晚清末年自強運動的風起云涌。
歷史不會簡單重復,但運行軌跡卻有驚人相似性。在不間斷的跌宕起伏、曲折迂回中,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總是在堅毅前行,從一個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家族變遷史,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百感交集,或許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但不能不說,在當下的話語環(huán)境中,堪稱創(chuàng)意。
曾國藩,一個至今仍毀譽參半,評價不一的名字,一個影響近代中國歷史軌跡的復雜多面體,他未必是最顯赫的,卻是解讀歷史吊詭的不二人選。
曾國藩家族后人,多為各行業(yè)精英,卻很少人入仕為官,這似乎偶然的發(fā)現(xiàn),能否給今天的讀書人留下五味雜陳的啟示?
楊錦麟(鳳凰衛(wèi)視)
曾國藩與中庸
在多數(shù)人的印象里,中庸是個貶義詞,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虛偽。我也曾一度這樣理解這個詞。后來,讀過百花文藝出版的《曾國藩傳》,對這個詞有了重新的認知。曾國藩是中庸的典范,但是他不虛偽,相反,他坦蕩、正直、謙虛、內斂、謹慎,也無怪乎豆瓣網(wǎng)把這本書列為為官者必看的書目之一。在爾虞我詐的中國官場,或許只有這樣才能生存。
當我們越過時間的河流,站在當下來評判歷史人物的時候,往往會更客觀,但也會更挑剔。比如我們會果斷地把一個時代的英雄形象打破,理性地指出他的歷史局限性。用現(xiàn)有的理論來客觀地對比特定時代的人和事。但這其實是不客觀的。中國的處世哲學里有“槍打出頭鳥”這樣的規(guī)則。因此,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如果要在自己不能改變的環(huán)境里成就自己的理想,那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調整自己,適應環(huán)境。如此看來,如果不是曾國藩的中庸,或許我們還看不到他這么多的作為。意味深長的是,他的直系后裔里很少有做官的。
徐立(南京)
公款出國游背后遮掩的共犯結構
北京市政府日前下發(fā)《關于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通知精神堅決制止公款出國(境)旅游的通知》要求,各單位、各部門不得通過旅行社及中介機構為因公出國(境)團組聯(lián)系或購買邀請函,不得報銷中介機構提供的旅游性質的各種費用。
原來領導干部公款出國(境)的所謂資格或資質,竟也可通過《圍城》中方鴻漸所慣用的“克萊登”式手段謀得!而各地公款出國(境)旅游之所以長期屢禁難止,恐怕就是因為其背后遮掩著這樣一個個利益均沾的“共犯結構”。
牧野風(河南新鄉(xiāng))
“河長”駕臨水則清?
在湖北黃岡,包括市委書記在內的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正在適應屬于自己的一個新頭銜——河流的“河長”、湖泊的“湖長”、水庫的“庫長”。推行“河長制”,將使黨政部門主要負責人與全市河流、湖泊、水庫所在地的政府部門共同負責重點水域的水污染防治和環(huán)境綜合治理。
把本來有環(huán)保部門管的事情再分配給主要領導,看似為了使得治理落到實處,但是反過來想想,不任命“河長”難道就沒別的辦法了?為什么認為主要領導一出馬就能解決問題?筆者認為,政府官員存在嚴重的人治思想,解決問題不是依靠立法執(zhí)法,而是依靠領導的威懾作用。如此下去,還得任命“山長”、“空長”(治理空氣污染)……
鄧子慶(湖北咸寧)
教育也媚權?!
近日,烏魯木齊市第十二小學要求學生背記相關領導人的名字引起熱議。一名女同學說:領導的名字不像課文那樣有吸引力,所以很難記住。兩個六年級學生稱:“上個星期我們就在背領導的名字,不光是烏魯木齊市市委書記的名字,老師還讓背國家主席、國家總理、烏魯木齊市市長、市委領導、本校校長、教導主任、班主任等人的姓名?!庇屑议L認為學校的做法很功利,就是想在領導面前爭個面子,想通過這件事和領導拉近關系。(《中國青年報》4月2日)
領導人的名字,記得也就記得,不記得也就不記得。對時政感興趣的學生,自然會記得,也易于記得;而對時政不感興趣的學生,自然相對難于記得——如有女生稱“領導的名字不像課文那樣有吸引力……”,而就是記得也未必有什么用處。
于立生(湖南鳳凰)
禁令抵擋不住《越獄》的誘惑
國家廣電總局日前出臺《通知》規(guī)定,“未取得許可證的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理論文獻影視片,一律不得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傳播。”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網(wǎng)上目前傳播美劇、日韓劇和臺灣地區(qū)的影視劇大多屬“無證”播放。這意味著網(wǎng)友在線收看美劇、日韓劇日子將走到盡頭。(《青年報》4月2日)
隨著國家廣電總局的一紙禁令,美劇、韓劇真的會就此從網(wǎng)上絕跡嗎?對此,我心理有一個很大的問號。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這條規(guī)定根本就不是什么新規(guī)定,影視作品沒有取得許可證就播放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這個規(guī)定本身就是永遠正確的廢話。
國家廣電總局的許可證制度有助于規(guī)范目前的網(wǎng)絡影視播放,有利于影視作品的版權保護。但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是,一方面是網(wǎng)絡上美劇、韓劇、日劇的熱播,深受網(wǎng)友歡迎;可另一方面卻是幾家衛(wèi)視同播一部電視劇場面頻頻出現(xiàn)。這其實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觀眾的需求與影視部門的眼光出現(xiàn)了偏差。很顯然,出現(xiàn)這種偏差并不是觀眾的錯,而在于有關部門沒有及時掌握觀眾的心理需求。試想,如果那些熱播的美劇、韓劇能夠及時引進,獲得許可,我們根本不需要打破腦袋去網(wǎng)上尋找。
關東客(沈陽)
記者眼
令人心酸的理想
民工子弟學校辦學人老鄒請我去參加他們辦的主題班會,想讓我去給孩子們講講勵志故事。在他看來,我所干的還算是個正當而有出息的差事。
我來到他們那所廢棄倉庫改造的學校,在一間并不太規(guī)則的教室里和孩子們面對面。這些孩子來自于幾個不同年級,老鄒覺得機會難得,于是把孩子們盡可能多地召集來。
我坐在講臺上,道貌岸然得有些心虛,看著臺下那些閃爍著殷切光彩的眼睛。按老鄒的意思,本節(jié)主題會是談理想,我于是設計,請同學們先說說自己的理想,也就是長大之后想干什么?
孩子們舉手并不踴躍。我點了前排幾個八九歲左右的孩子,請他們談談理想。他們并不太利索地說了,有說要開包子店,有說要賣餅子,有說要開皮鞋美容店,偶爾有一兩個說要當超級男生或女生,則立馬引來一陣哄笑。老鄒悄聲對我說,孩子們的所謂理想,并沒超出他們父母的職業(yè)。這與我在城里一些學校和孩子們的交流大相徑庭,后者眼界更廣闊,動輒就是當博士研究航天飛機或當大老板辦大企業(yè)。與他們相比,民工子弟們連想象也怯生生的。這讓我對電視里那些支楞著要讓他們與別人比明天的虛妄說詞充滿了擔憂。
讓我刻骨銘心的一段回答來自于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女孩,她說:我要好好讀書,長大之后去當城管。
“為什么要當城管呢?”
“我當城管,在街上碰到媽媽的菜攤時,可以慢慢追,慢慢攆!”
孩子們都哄笑起來,甚至發(fā)出鄙視的吼叫。而我不知為什么,卻忍不住心里一陣發(fā)酸。
老鄒告訴我,那女孩的媽媽,前幾天賣菜時,因為躲追趕,撞在電線桿上受了傷??赡苁艽舜碳ぃ庞辛诉@樣的理想。
媒體記者曾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