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小紅
內(nèi)容摘要:俄藏敦煌дx.11038有件《家僮放書》?!百住?,屬奴婢、賤人,須由主人親手寫出放書,“長子以下聯(lián)署”,“經(jīng)本屬申牒除附”,才可放免為良人。本家僮放書也屬放良書的一種。放良書的內(nèi)容是講明貴賤的原因、放良的理由、放良之后的祝詞、主人的保證。俄藏的這件放僮書彰顯出佛教思想的影響。放僮書樣文反映出唐代以來,官府是多方限制奴婢制發(fā)展的,對奴婢的放良是支持鼓勵的。
關(guān)鍵詞:俄藏;敦煌,放僮書;放良
中圖分類號:K8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06(2009)01-087-04
《俄藏敦煌文獻》中,дx.11038寫本是有七件社會應(yīng)用文的冊頁本,其中一件是比較完整的“家僮放書”樣文。“僮”屬于奴婢、賤人?!胺刨讜敝胺拧笔墙獬髌完P(guān)系,即把家僮的身份解除掉,放他為良人?!胺刨讜币彩菍儆诜帕紩械囊环N,放良書之“放”是免賤為良,使奴婢脫離奴籍,成為平民。下面擬對俄藏的這件《家僮放書》先作錄文和注釋,然后聯(lián)系其他一些放良書,對敦煌放良書的內(nèi)容做一些分析和探討。
一文書釋文與注釋
дx.11038-4錄文:
1謹立《家僮放書》一道竊以天高
2地厚,人在其中,南閻眾生,受
3葉(業(yè))不等,況厶乙貴者,前目(因)脩(修)廣
4今世以得尊高,賤者,曩劫債
5負,今配生居下品,況厶乙身繼續(xù)
6于旱(卑)流,須則來效工力。念汝孝
7道之心,放他出良。一為先慈亡
8過,不歷三途;次及見存,無諸
9災(zāi)障。從良之后,如魚得水,任
10意沉浮,如鳥出籠,高飛云
11外,寬行南北,大步東西,今葑(對)四
12王設(shè)誓,八部燈盟,地陷天傾不
13遺(移),故勒此契。
第2行“南閻眾生”:佛家語,南閻即南閻浮提之簡稱,據(jù)《長阿含經(jīng)》卷18《閻浮提洲品》云,須彌山有四大洲,其南部稱南閻浮洲,原本指印度之地,后泛指人間世界。南閻眾生即天下眾生。
第2—3行“受業(yè)不等”:據(jù)佛教觀念,受業(yè)有三類,即苦、樂、舍三受。受業(yè)不等,乃所受業(yè)的不同。
第3—4行“前因修廣,今世以得尊高”:前世由于修行寬廣,故今世得以居高位,受尊重。
第4—5行“曩劫債負,今配生居下品”:曩者,往昔之謂。前世由于欠負債務(wù)太多,故今世才居于下等人的地位。
第6行“卑流”:卑賤之流,即奴隸、僮仆一類的人。
第8行“不歷三途”:據(jù)《無量壽經(jīng)》卷上,三途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是眾生造作惡行所遇到的境遇,不歷三途,指讓已經(jīng)亡故的父母,不歷三惡道之途。
第8—9行“次及見存,無諸災(zāi)障”:據(jù)《阿毗達摩順正理論》卷27,諸災(zāi)障,指諸種防礙向上修道的災(zāi)患,可歸為尋、伺、苦、樂、憂、喜、出息、人息等八種,此處是說,對現(xiàn)存的人能免去這些災(zāi)障。
第11—12行“今對四王設(shè)誓,八部燈盟”:四王,據(jù)《長阿含經(jīng)》卷12,指護世四天王,即東方持國,、南方增長、西方廣目、北方多聞四王,常護守佛法。八部,據(jù)《法華經(jīng)》卷2,又作天龍八部,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等守護佛法之諸神。燈盟,指對諸神燃燈盟誓。這里是說對四天王及天龍八部發(fā)誓,即使天陷地傾也不改變此決定。
二對放僮書的研究
先秦兩漢以來,“僮”一直是對奴婢的別稱。《禮記》載:“長者賜少者,賤者不敢辭。”對此,漢鄭康成注曰;“賤者,僮仆之屬?!睉?zhàn)國末,張良在韓國有“家僮三百人”。《史記·貨殖列傳》載:“僮手指千?!迸狁喖庠疲?/p>
《漢書音義》曰:僮,奴婢也。古者無空手游日,皆有作務(wù),作務(wù)須手指,故曰手指,以別馬牛蹄角也。
僮仆屬于賤類,可以被任意出賣。漢初,季布被通緝時,得濮陽周氏救助,設(shè)計“置廣柳車中,并與其家僮數(shù)十人,之魯朱家所賣之”。漢南越國相呂嘉謀反,指斥國后說:“盡持先王寶器人獻天子以自媚,多從人,行至長安,虜賣以為僮仆?!蔽鳚h神爵三年(前59)資中縣的王褒《僮約》,就是一件買“髯奴”的契約??梢?,“僮”是一種身份低下、完全沒有人身自由的賤類勞動者,不屬于良人。
僮仆奴婢的來源,多為災(zāi)荒、貧困和戰(zhàn)亂,
東晉太興四年(321)五月天旱,晉元帝于庚申下詔:
昔漢二祖及魏武皆免良人。武帝時,涼州覆敗,諸為奴婢亦皆復(fù)籍,此累代成規(guī)也。其免中州良人遭難為揚州諸郡僮客者,以備征役。
西晉末年的中原戰(zhàn)亂,造成許多中州良人流離失所,以致淪為揚州諸郡的僮客,即奴婢或客戶,故才有免其僮客身份以備征役的詔令。梁朝末年的侯景之亂,“其被略為奴婢者”也不少。北魏文成帝和平四年(463)八月壬申下詔云:
前以民遭饑寒,不自存濟,有賣鬻男女者,盡仰還其家,或因緣勢力,或私行請托,共相通容,不時檢校,令良家子息仍為奴婢。今仰精究,不聽取贖,有犯加罪。若仍不檢還,聽其父兄上訴,以掠人論。
《魏書·刑罰志》載延昌三年(514)尚書李平奏稱:
冀州阜城民費羊皮母亡,家貧無以葬,賣七歲子與同城人張回為婢?;剞D(zhuǎn)賣于鄃縣民梁定之,而不言良狀。
此事曾被朝廷當作典型案例,引起眾議,殊不知民間類似的家貧賣子鬻女的情形還多得很,直到唐五代時也還是如此,敦煌所出S.3877v《丙子年赤心鄉(xiāng)百姓阿吳賣兒契》即是一例,現(xiàn)將其契文主要部分摘錄于下:
赤心鄉(xiāng)百姓王再盈妻阿吳,為緣夫主早亡,男女碎小,無人救濟,供給衣糧,債負深廣。今將腹生兒慶德柒歲,時丙子年正月廿五日,立契出賣與洪潤?quán)l(xiāng)百姓令狐進通。斷作時價干濕共三拾石,當日交相分付訖,一無懸欠。其兒慶德自出賣已后,永世一任令狐進通家口充家仆。
阿吳賣兒是由于欠負深廣,七歲的慶德被賣后,就永世成為了令狐進通家的僮仆。
正因為僮屬于奴婢、賤人,所以在本件《放僮書》中才寫有“放他出良”的事。放,在此同樣具有釋放、解放之意,即從賤民、賤類中解放出來,而成為良人,唐代《戶令》規(guī)定:
放奴婢為良及部曲、客女者,并聽之。皆由家長給手書,長子以下聯(lián)署,仍經(jīng)本屬申牒除附。
這是對放奴婢為良人一套程序的規(guī)定。本件《放僮書》就是供主人用的一種樣文,故“長子以下聯(lián)署”、“經(jīng)本屬申牒除附”的手續(xù)都沒有,像這一類的放奴婢為良的手書,可通稱之為放良書。
敦煌所出的放良書,據(jù)沙知先生對英藏、法藏文書的統(tǒng)計,共有7件,名稱多不相同,如S.5706為《放良書樣文》、S.4374為《從良書樣文》、S.6537v-1為《家童再宜放書》、S.5700為《放家童青衣女書樣文》、S.0343v-1為《奴放良書樣文》,S.
0343v-2《婢放良書樣文》;S.6537v-2為《婢放良書樣文》?!抖聿囟鼗臀墨I》中,除本文重點討論的《家僮放書》外,還有一件дx.3002《丁已十一月十七日親情給與放書》,姑將其文轉(zhuǎn)錄于下:
本件放書雖未見人名,但從尾書的具體年月日來看,可能屬于一件行用中的放良書,沙知先生編《敦煌契約文書輯校》時,將本件列在放妻書之前,或許就是因它有“丁已”紀年的緣故,不過,在此應(yīng)當說明的是,本件不是放妻書,而是放良書。本件文字不完整,其第7—9行文字,雖下有缺,據(jù)其前后文可以將其缺文補齊:“放出以后,更不許兄弟子侄論理,如有論理者,一任執(zhí)此放書,將憑官斷,恐后無憑,書紙為記。”
這是所有放良書中保證詞寫得最明確具體的一件,同時也道出了放良書的實際功能和作用。一旦有人論理,可將此放書拿出,呈請官府憑斷。
敦煌所出的放良書,從內(nèi)容看,也各有側(cè)重,盡管文字詳略不一,卻大體上與俄藏《放僮書》無本質(zhì)的差別。如果說有所差異的話,則俄藏《放僮書》更彰顯出佛教思想方面的影響。
放良書文字表述的內(nèi)容,以俄藏《放僮書》為例,再參之以英、法所藏放良書,大體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講貴賤不同的原因,都是由于前世修行的結(jié)果,如“貴者,前因修廣,今世以得尊高。賤者,曩劫債負,今配生居下品”,類似的宿命論說法在其他放良書中也多有反映,如S.0343v《放良書樣文》中則為“蓋以人生于世,果報不同,貴賤高卑,業(yè)緣歸異,上以使下,是先世所配”,唯有S.5706《放良書樣文》中的追敘較為實在,文中將成為奴婢的背景歸之為社會原因:“素本良家,賤非舊族,或桑梓堙沒,自鬻供親;或種落支離,因是為隸。一身淪陷,累葉沉埋。”這一追敘,是在說明奴婢、僮仆的產(chǎn)生是由于貧困和災(zāi)難造成的。
第二部分講放良的理由,在本《家僮放書》中,對此說得比較明確。在這里主人雖然肯定了家僮很賣力,有孝道之心,這可以作為放僮的部分原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還是為了使主人家亡去的父母“不歷三途”,現(xiàn)存的人免除災(zāi)障,所以才放他出良。這種放良,從根本上說,不是為了家僮自身,而是為了主人。S.0343v-1《奴放良書樣文》中就直接寫為“今者家長病患,厶乙宿緣慶會,過生我家,效力年深,放汝出離”。不過,也有出于同情、體恤之心放奴為良的,如S.4374(從良書樣文》中說:“奴某等身為賤隸,久服勤勞,旦起肅恭,夜無安處。吾亦長興嘆息,克念在心,饗告先靈,放從良族。”這是從奴隸自身待遇、勞苦和安??紤]的,出于同情而放奴為良的,從整個放良書看,直接為改變僮奴身份為目的放良者,畢竟是少數(shù)。
第三部分是對放良之后奴婢的祝詞,是對奴婢被解放后自由身份和自由生活的肯定。
第四部分為主人的保證詞。本《家僮放書》中的保證詞具有更濃的佛教色彩:“今對四王設(shè)誓,八部燈盟,地陷天傾不移,故勒此契?!庇械膶懙帽容^具體,如S.5700《放家童青衣女書樣文》:“故對諸親,給此憑約,已后子孫男女,更莫惕護,請山河作誓,日月證明,岳壞山移,不許改易。清泰三年厶月日給曹主厶甲放盡一記。”S.4374《從良書樣文》則寫作:“任從所適,更不該論,后輩子孫,亦無闌惕。官有正法,人從私斷,若違此書,任呈官府?!贝吮WC詞,與前論的《丁巳放書》一樣,都提到了“呈官府”憑斷的保證。這一部分都是在保證放良之后永不違約,而且子孫男女也應(yīng)該遵守放良書的約定。
除了以上四部分外,完整的放良書文字還應(yīng)有第五部分,即主人的簽名畫押及子弟、親鄰等人的簽署,這在俄藏《家僮放書》樣文中未有,但是在S.4374《從良書樣文》后面則有“年月日郎父×××”、“兄弟×××”、“子孫×××”,再后面還列有“親保”、“親見”、“村鄰”、“長老”、“官人”、“官人”等,后面的這些人物,都應(yīng)視作到場的證明人。由于放良書是作為奴婢放良后身份證明的契約文書,所以這些人的到場及其簽名押署是十分重要的,它決定著放良文書有效性的程度,放良書的寫定,只是放奴婢為良人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然后還要“經(jīng)本屬申牒除附”,即由戶籍所在的基層行牒向官府申報,由官府認可后,除去奴籍,附人良人編戶,在整個放奴過程中,書寫放良書則是其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敦煌放良書樣文的普遍,是唐五代及宋初社會放良的一種普遍需要。因為唐五代以來,官府嚴格禁止壓良為賤,奴婢買賣一定要經(jīng)官府勘檢、立市券方始有效??偟恼f,唐代以來,官府是多方限制奴婢制發(fā)展的,對奴婢的放良,官府不僅支持,而且以十分認真嚴肅的態(tài)度加以對待,規(guī)定放良必須由家長主人手書、長子以下聯(lián)署才能成立,實際就是簽訂一份有主人及家族成員押署保證的奴婢解放文契。如果形式上已給放書而實際上仍壓良為賤者,官府則要對其問罪動刑的,《唐律》明文規(guī)定:
諸放部曲為良,已給放書,而壓為賤者,徒二年。若壓為部曲及放奴婢為良,而壓為賤者,各減一等;若壓為部曲及放為部曲,而壓為賤者,又各減一等。各還正之。
用法律手段來保證放書措施的貫徹執(zhí)行,由此可見唐政府對放書的嚴肅認真。敦煌的大批家僮放書、放良書就是在這種時代潮流背景下出現(xià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