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夫 曾敏之 隱 地
際嵐、宋瑜二位近好:
謝謝你們寄來的新版《臺港文學選刊》,面對如此厚實而豐富的新刊,我有掩不住的驚喜,你們這種求新求變求好的務實精神,我想所有讀者都會報以贊許的掌聲。以前你們一度改為通俗化,以遷就現(xiàn)實的“溫馨小品”取勝,雖也很成功,但未必有一種歷史性的成就感,但于今的“轉(zhuǎn)回”,可說是一項了不起的、戰(zhàn)略性的,對流行大眾文化的顛覆。我五體欽服,舉四肢贊成!
這期重新出發(fā),內(nèi)容極為精彩,作品都達到彰顯人文、趣味雋永、富于創(chuàng)意的素質(zhì),除了高品位、高可讀性的小說散文之外,還有艾琳的詩,以及對我們《創(chuàng)世紀》圖文冊的推介,如此扎實而多彩的刊物才是一個真正的具有嚴肅意義的文學選刊。
為了表示對新版的支持,我特別趁興寄來兩組新作,可以一次發(fā),也可分兩期發(fā),但希望能收到載有拙作的贈刊,當然,如能每期收到贈刊,那就喜出望外了。
此外順告,累積數(shù)十年詩作的《洛夫詩歌全集》(共四大冊)將于今年4月上旬在臺北出版,我將于3月底返臺參加4月5日的新書發(fā)表會及詩歌朗誦會,如果方便,我真盼望二位能來臺參加這一盛會。匆此順祝
新版成功,靈思泉涌!
洛夫
200938
際嵐、宋瑜同志:
十分高興收到寄來新版的《臺港文學選刊》,厚重的內(nèi)容,編排的形式,插圖的巧思,令我敬佩你們改革以迎困難的精神。讀了改版的明確方向:“多彩的東西文化,精致的華文文學”,可說是宣告選刊邁步向前的遠景。以你們積累的二十年經(jīng)驗,必能在當今浮躁的文學風氣中突出特色,取得預期的收獲。
我將全卷拜讀,藉蔚期待之情及祝福的心意。
登翰兄的大文,以學科未能建立提出可思考的脈絡、內(nèi)外的因素,值得大家合力作出探討。當我看到海外傳媒形成強力的集體向世界爭取中文、漢語的語權(quán)形勢時,憬悟到華文文學也當密切配合形成消除歧見走向爭取學科的建立,并以之向廣闊的國際空間反映華文文學的重要作用,不論對海外華僑、華人及和平統(tǒng)一臺灣都將是重要的貢獻。
士清兄的文章,無異呼吁我們要積極回應胡錦濤主席對臺新形勢的策略要求,因此也更顯示《臺港文學選刊》的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功效。希望在組織研討時論方面多加注意,為引起辯論更能拓開思路、言路,有助集思廣益,凝聚麩同意識。
專此致意并祝
新年萬事如意體筆兩健!
曾敏之上
2009年2月10日
際嵐兄:
收到2009年第1期貴刊,令我眼睛一亮,這才是一本好的文學讀物,從封面設(shè)計,到編排和內(nèi)容,都煥然一新,這就對了,好的文學看物,摸在手里,就是讓人舒服!
希望銷路也能就此打開。
祝福
隱地敬上
2009.2.12臺北
從容自信精致多彩
王澄霞
新春伊始,空氣中還彌散著牛年的喜慶氣息,全新改版后的2009年第1期《臺港文學選刊》(以下簡稱《選刊》)就跟讀者見面了。翻開紙質(zhì)厚實裝幀雅致的冊頁。我在驚喜之余重又找到了曾經(jīng)的親切和熟悉,不覺產(chǎn)生了一種“熟悉的陌生人”之感。
說它熟悉。是因為筆者算得上是《選刊》的忠實讀者。從它1984年創(chuàng)刊起,作為大陸第一扇嘹望兩岸四地的文學窗口,《選刊》就深深吸引著無數(shù)喜歡它的讀者。當時刊物推出的“女作家專號”、“問題小說專號”、“愛情小說專號”、“名家名作回顧展”、“臺灣小說潮”、“歐美華文小說林”、“葉葉心心”等欄目,都是大家爭相閱讀的首選。所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冊《選刊》在手真是一種享受,這種說法毫無矯情的成分。
說它陌生,那是因為隨著后來國內(nèi)經(jīng)濟的長足發(fā)展和由此推動下的互聯(lián)網(wǎng)絡等傳媒資訊工具的日益發(fā)達,《選刊》為了適應文化市場的千變?nèi)f化和激烈競爭進行了大幅度調(diào)整,刊物性質(zhì)由原先的純文學類向小品類轉(zhuǎn)變,“亂花漸欲迷人眼”,在文字編排上頻出變招,嘗試一份雜志的正反閱讀。以迎合追新逐變的青春少年讀者群之口味和興趣。嚴峻的文化生存環(huán)境下,刊物編者們之用心堪稱良苦。不過說實話,經(jīng)過那等調(diào)改后的《臺港文學選刊》,讓我們這些長期讀者除了感覺面目一新而外,就很難再找回曾有的那種親切感和認同感,閱讀的熱情自然也淡薄了許多。
現(xiàn)在,再一次改版調(diào)整后的《臺港文學選刊》就靜靜地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編者開宗明義告知了2009年《選刊》的調(diào)整步伐??陀^而言,牛年第一期的《選刊》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確實獲得了上述收效,特別是所選文本在貼近當下現(xiàn)實、描摹世態(tài)萬象和展示人生理想上,在作品質(zhì)量和閱讀的親和力上,在真實與純粹、特色與品位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和契合。這當然要歸功于編者的眼光和用心,歸功于他們?nèi)諒鸵蝗諝q歲年年的默默耕耘和辛勤付出。
這一期《選刊》的欄目設(shè)計顯示了華文文學的豐富多彩和不拘一格,既注重推出名家名作、名家新作,也為文學新人顯身手提供“新獎銘牌”的平臺。“創(chuàng)世紀”詩人群、王鼎鈞、朱天心、鄭寶娟、古蒙仁等等,對于《選刊》的讀者來說都是富有號召力的名字?!拔膲呵铩敝锌l(fā)的三十幅彩色圖片,則生動直觀地展示了“創(chuàng)世紀”詩人們的別樣風采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另類表達。這一欄目的設(shè)計編排頗見匠心?!叭松鷷鴮憽焙汀笆老嚯s譚”其實都是散文專欄,或描敘抒情,或逼視當下議論評說?!叭A文道場”一欄中三位學者前輩回顧展望性的短文,以質(zhì)樸平實的文字讓讀者再次領(lǐng)咯了華文文學研究所走過的風雨歷程,這不僅增加了本期《選刊》的歷史厚重感,也體現(xiàn)了刊物所標舉的。文化和文學并重。的宗旨。
“小說方陣”和“流年敘事”其實都是小說欄目,只是不知這樣的劃分有無什么特別的用意?是否一為旨在呈現(xiàn)實力派小說,一為提示作品的當下現(xiàn)實性?應都體現(xiàn)了編者的用心。
“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沒必要為離開的人而放棄/這一處園圃自有她的季節(jié)——只為等待她的人而美麗”。擁有這份底氣和澹定,擁有這份期許和執(zhí)著,我堅信《臺港文學選刊》一定會從容綻放,展示它獨有的魅力。
再一次激起美妙的期待
陳葦
近年來,復古和懷舊悄然成為一種公眾情結(jié),為此動用的紀念方式則技出多門,肩踵疊加,蔚為文化的主流。加之國家意識和一個人的成長史屢屢在路上邂逅并完成了一趟又一趟榫卯精密的吻合之旅,讓我們在金融風暴的凜凜寒意中,竟意外發(fā)現(xiàn)了那么多暖色調(diào)的柔軟氈墊;在成本利潤的正視之余得以偷閑回望,始知春光不易,天道有常。而剛剛收到的這本改版后的《臺港文學選刊》,也使我有幸進入了這一頗受撫慰的行列。這期刊物除了紙質(zhì)、版式、厚度、色調(diào)等純粹由物的挑弄造成的迷人效果外,編者的苦心勞作實在讓人不忍再有所挑剔。對一本功能定位準確的文學類期刊而言,也的確挑剔不出什么明顯的缺憾了。
不知是由于詩意玉成還是純屬偶然,我信手一翻,率先落入眼底的竟是《創(chuàng)世紀》詩刊圖像冊專輯,那些彌足珍貴的往日留痕,比宋體字的排版多出了一種沉淀與流動相生的魅力,而洛夫、辛郁、張默、痖弦等詩人的不俗畫作。讓我想起德勒茲在為塞爾日·達內(nèi)的《電影日記》寫的前言中,對“證實”的理由所作的玄妙闡述:“您甚至到日本去看輕井澤并證實日本的風是如何吹拂鑾旗的??墒悄翘鞜o風,您只看到可憐兮兮的風車,它們替代了風。而奇跡發(fā)生了,這些風車竟給畫面帶來了那種內(nèi)在的、不可摧毀的增補,那種意外的神韻,這是那種只能由畫面留住的美和思想,因為這種美和思想只能存在于畫面之中并由畫面創(chuàng)造出來?!?/p>
這段話很精確。隱約符契于此的,或許還有本期中顏艾琳的詩。在維系著以往單純的抒情杠桿的同時,更多出了一種智,性的詭異。仿佛一扇不起眼的窗子,卻可以無限地打開,望盡遼闊景深似的。而賀淑芳的短篇《夏天的旋風》則內(nèi)容與題目相悖,一點都不是疾速、粗糙和混沌的。她鐘情于那種酷肖人性截面的清晰的曖昧,在讓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纖毫畢現(xiàn)時,也讓這樣的一雙手纖毫畢至地撫摸了每一個與她有關(guān)的“他者”,讓我們看到形成致命缺失的,往往就是那些近在咫尺、在呼與吸之間闖入的東西……
最后說一點,以我的閱讀直覺和編輯學方面少得可憐的一點常識妄斷,套用一句時下每每令人無名振奮的話,這是一支和諧的團隊。文字、圖像和各類刊物符號各安其所,卻又給人留下珠璧之合的完美印象。這樣的團隊和他們慧目拾珍的成果一樣,值得我們站在退潮前的沙地上,再一次激起美妙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