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磐石為我開
你吃什么,就是什么樣的人。你讀什么,就是什么樣的人。你信什么,就是什么樣的人,你說什么樣的話,寫什么樣的字,你就是什么樣的人。所以移民美國12年的宜蘭,最后沖著父親爆發(fā):“我說中文的時候,不是一個好妻子。因為我從小在這種語言里,沒有學(xué)會如何去愛。當(dāng)我學(xué)會了另一種語言,活在英文中,重新獲得了表達和溝通的能力,我才開始學(xué)會去愛?!?/p>
父親憤怒了,“難道是我和你媽造成了你的婚外戀?你背叛丈夫,愛上有婦之夫,又使他背叛自己的妻子,都因為我們沒教會你用中文來表達自己?”一個多小時,語言夾雜、味道寡淡的故事,忽然進入高潮。言語稀少的父女倆,一口氣說出了電影中一半以上臺詞。宜蘭說,“你和媽媽就從來不談你們的問題。所以我也學(xué)會了不談,也不懂怎么去談?!?/p>
直到她學(xué)會英語,躲在英語中說“I love you”??瘫∫稽c說,當(dāng)你失喪了在母語中的盼望時,也只配在第二種語言中偷情。這時“偷情”不只是對一段婚外戀的描述,而是對宜蘭和她情人的整個生命狀態(tài)的界定。如果說,我的靈魂在今生就是一場流亡,那么我這一輩子,用兩個漢字來描述,就沒有比“偷情”更貼切的了。這是對“偷生”的一個更文學(xué)性的表達。
林和生先生送我一本他譯的《喪鐘為誰而鳴》。玄學(xué)派詩人、大主教約翰?鄧恩,病入膏肓,躺在床上,當(dāng)時倫敦瘟疫肆虐,每天都能聽到教堂的鐘聲為死者響起。鄧恩寫下了那段著名的感言,說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因為鐘聲告訴你兩件事:第一,你必有一死。第二,你不是一座孤島,人類是一個整體,任何一個人的死,都是我的一部分的減損。
為什么、憑什么在鄧恩那里,一個不相干的人死了,卻是我的減損?在鄧恩與另一個死者之間,是有一個中介的,就是基督耶穌和他的教會。鄧恩說,“教會為一個孩子施洗,和我有關(guān)?!币驗檫@孩子從此與教會相聯(lián)系,而我是教會的一部分。因此,“教會安葬一個人也與我有關(guān)”,因為“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同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屬于同一卷書”。
宜蘭的爸爸也常談到死亡和對人生譬如朝露的追思。他逢人就說,從報紙上知道,蟋蟀要在地下活17年才鉆出來,夏天歌唱,然后死亡。他老伴去世了,和許多中國人一樣,對生命意義的指望,延續(xù)到了女兒和未來的孫兒。他來美國看女兒,骨子里不但要看一個從他而出的鮮活生命,也是來看一個死亡之后的世界。
華裔作家和導(dǎo)演都擅長處理語言文化差異。原著作者是哈金之后,近年成就最著的華裔女作家李翊云?!肚昃雌怼肥撬龑覍耀@獎的短篇小說集。語言的議題,也在小說與現(xiàn)實之間跳躍。因為李女士多次表示,她的小說拒絕譯為中文。對我來說,看王穎這部電影,就是最方便的選擇了。
有意思的是鄧恩也用語言的轉(zhuǎn)換來描述死亡。他說,“一個人死了,就好像書中的一章,并不會被撕去,而是被轉(zhuǎn)變?yōu)榱硪环N更美好的語言?!睋Q個角度,《喪鐘為誰而鳴》其實就是約翰?鄧恩的清明節(jié)。但他吊唁追思的,不只是親人,而是每次喪鐘響起時的死者。肉身衰殘的鄧恩,在33篇“緊急時刻的禱告”中,最終獲得盼望,以支離破碎的人類語言,抵達了偉大信仰的澄明之光。
但清明節(jié)的意義之于我們,仍然不是“喪鐘為誰而鳴”,盡管清明也提醒每個緬懷親人的人,你必有一死。但一個無從得到安慰的提醒實在殘忍。當(dāng)鄧恩說,塵世是我肉身的憑據(jù),天國是我靈魂的憑據(jù),我們在親人墳前,除了燒紙擺肉,糊弄自己的傷感,又能說什么呢。
婚姻衰敗的標(biāo)志之一,是我們幾乎看不到一部用漢語細致描述家庭倫理的電影。家人的生命關(guān)系及倫理張力,始終不是中國導(dǎo)演關(guān)懷的焦點。宜蘭的話,套用在李翊云和王穎身上大概也蠻貼切的。如果你在一種語言中,從來沒有學(xué)會表達愛。當(dāng)你學(xué)會第二種語言,你就只能遠離母語,到藝術(shù)中去偷情。
宜蘭的爸爸年輕時參加革命,是一位火箭工程師,后來和女助手關(guān)系親近。這個“作風(fēng)問題”,使他離開工程師的職位,做了半輩子文書。當(dāng)他回答女兒“我和你媽從來沒什么問題”,宜蘭再次爆發(fā),說,“你的謊要說到什么時候,就因為那個女人,從小人家就指著我說風(fēng)凉話。我和媽媽都知道。”
這一段,特別叫我難過。因為看見盼望的喪失,比疾病更容易遺傳,又比疾病更難以醫(yī)治。幸福轉(zhuǎn)瞬即逝,但捆綁與糾纏,卻在一代又一代之間抽刀斷水水更流。
最后的場景還是隔膜。父親在房間,自言自語,講述當(dāng)年的真相。宜蘭卻在一墻之隔,收拾行裝,轉(zhuǎn)身而去。多少家庭如此相似,沒有溝通,只有爆發(fā)。井噴式的關(guān)系,用一輩子來筑底。
宜蘭和情人分手時用了句古話,“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她用英文說,“你要祈禱一百年,才能共渡一條船。你要祈禱一千年,才有好姻緣?!辈贿^修行與祈禱,剛好道出佛教世界觀與基督教世界觀的迥異。修行在自己;祈禱,卻是仰望一個萬古以先的恩典。是否需要一個中介,在我們不能和好時,與我們和好;在我們無力溝通時,與我們相交。兩種世界觀正好相反?;浇滔嘈拍且晃皇旨苌系幕剑潜仨毜闹薪?。去掉這個中介,直接相連,就是人文主義。
所以,把“千年修得共枕眠”這句話,換成基督教式的回答,就是感謝神。像一首古圣詩所唱的,“萬古磐石為我開,讓我藏身在主懷?!背腔揭褳槲液臀覑鄣娜似矶\了一萬年,我們才能愛。一個不知道如何去愛的人,總要找個地方藏起來。我藏到十字架的愛里面,宜蘭卻藏在了第二種語言里面。
王穎《千年敬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