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姻緣傳》是繼《金瓶梅》之后,明清之際一部重要的白話世情小說。它以因果報應連接兩樁惡姻緣故事,并穿插許多小故事,組成一部百回世情大作。小說前二十二回講述山東武城縣晁源與妻妾的矛盾糾葛。晁源在家庭暴富之后,嫌棄發(fā)妻計氏,娶娼女小珍哥為妾,并縱妾虐妻,致使計氏被逼自殺。且在一次圍獵時,他又殺害了一只仙狐,種下了孽緣的前因,后來晁源因與別人妻子通奸而被本夫殺死。二十三回以后是今世姻緣,晁源死后托生到山東繡江縣明水鎮(zhèn)狄家,名狄希陳。仙狐托生到薛家名薛素姐,二人結為婚姻。婚后素姐以各種方式虐待狄希陳,狄希陳則畏妻如虎。狄希陳到北京坐監(jiān),又娶計氏托生的童寄姐為妾,小珍哥托生為珍珠做了寄姐的婢女。寄姐逼迫珍珠致其吊死,又時常打罵狄希陳。狄希陳到成都做官,依然不能逃脫妻妾的折磨。后經高僧胡無翳指點,狄希陳虔誦金剛經一萬卷,素姐病死,狄希陳生活恢復正常。
因果報應思想的滲入,給這部小說帶來眾多的批評,那么,在多元的現代文化語境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小說的果報思想,果報損害了小說描寫生活的真實性了嗎?從小說寫作的主題和目的來看,作者并不是用故事的果報來宣揚佛教的宗教教義,而是在思考和探索世俗生活中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問題,即惡劣婚姻關系問題,并力圖解釋這一人生現象的真諦,在小說的《引起》中,作者西周生對夫妻關系就表達了自己的思索,他首先認識到,人和人之間最親密的就是夫妻關系,“人世間和好的莫過于夫婦。雖是父母兄弟,是天合之親,其中畢竟有許多行不去,說不出的話,不可告父母兄弟,在夫妻間可以曲致?!钡挚吹浆F實中的夫妻,“十個中倒有八九個不甚相宜”,“或是巧拙不同,或是媸妍不一,或做丈夫的憎嫌妻子,或是妻子凌虐丈夫,或是丈夫棄妻包妓,或是妻子背婿淫人?!彼?,他又認為“人世仇恨的也莫過于夫妻”。為什么最應和好的夫妻關系在現實中卻大多不和諧呢?思來想去,西周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傳統(tǒng)的“因果報應”思想,認為惡姻緣“都盡是前生前世的事,冥冥中暗暗造就,定盤星半點不差?!睆亩忉屃藧毫踊橐鲫P系的原因,并作出一種道德的勸誡。
西周生選擇因果報應這一解釋,有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處理之弊,但我們似乎不應該苛責古人,現代人應以體認的心態(tài)去理解古人及其文化環(huán)境。因果報應輕易進入小說中,無論如何是有時代和社會文化原因的,我們在此有必要作了解。中國人很早就有“積善余慶”、“積惡余殃”的“天道”報應思想。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進入中國以后,逐漸與本土的報應觀念融合,不斷中國化、世俗化。也就是,在民間的接受心理中,人們注意的是因果報應的善惡終當有報的許諾,而對它原始的宗教含義和目的則不太在意。唐宋以后,因果報應作為一種思想觀念,就不只是一種宗教教義,而是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進入中國人心理意識中,成為人們對世界和事物的一種認知和評價準則。古人在面對種種不能把握的自然、生活現象時,因果報應往往就成為一種有效的解釋命運的理論依據。
明清時期三教合流已成了一種社會思潮,果報思想和儒家的善惡觀結合,成為維護社會正義的一種手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各種社會思想矛盾日趨尖銳復雜。從明萬歷年間以后,皇帝的怠政、臣子的黨爭、宦官的專權等使社會制度日益腐朽,朝野上下一片混亂。百姓的利益無法得到保證,生存環(huán)境非常惡劣。另一方面,社會商品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理學衰微,心學興起,隨之帶來人們道德價值觀念的變化。金錢至上,人欲橫流,舊的道德價值觀念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破壞。各種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邪惡猖獗,正義不彰。人們對現實感到憤懣失望,陷入痛苦的心靈自然地靠近果報思想,希望通過善惡有報警戒眾生,并因此得到一些心靈的安慰。所以,果報思想在明清時代成了一種時代情緒,西周生生活其中,自然深受影響。黑格爾說:“沒有人能夠真正超出他的時代,正如沒有人能夠超出他的皮膚?!笔煜は聦用癖娚畹奈髦苌膊焕?。
果報是大眾普遍接受的觀念,小說家在創(chuàng)作時,不管是從自身出發(fā)還是考慮接受大眾的審美習慣,采取果報觀念來組織小說內容都是最簡便有利的選擇。明末以后的中國小說對因果模式的采用,比以前任何一個時期都普遍。這時期的作品如《金瓶梅》、《三言二拍》中的許多內容,《續(xù)金瓶梅》、《隔簾花影》,短篇小說集如《石點頭》、《醉醒石》等,都把因果報應的意識融進小說的結構和內容中。《醒世姻緣傳》中的因果報應,就是這種含有集體表象因素的思維定勢的延伸。所以,對于小說采用因果報應結構故事,我們似乎不應過于責備作者,正如嚴云受所說,“文學是民族心靈的結晶。在千余年的小說發(fā)展中反復出現的因果報應,決不能用創(chuàng)作個體的世界觀的陳腐來說明。它是民族心理的積淀,其根子深深地伸進民族歷史文化的土壤中。”況且,小說中的果報思想運用還有自己的特點。
《醒世姻緣傳》雖然用果報轉世來解釋惡姻緣這一復雜的人生現象,但西周生并沒有“為了觀念的東西而忘掉現實主義的東西”(恩格斯語)。這里的果報已被世俗觀念改造,融入了現實生活的邏輯。小說圍繞晁源和狄希陳的婚姻生活向外輻射的生活面很廣,故事發(fā)生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中,自然充滿生活的真實邏輯。晁源是前世的主要人物,他因寵妾棄妻等惡行,作者讓他得到在壯年被殺的現世報,以警戒世上負心淫亂的男子。其實晁源的報應不是神靈的“有意”為之,而是其在現實薄惡的風俗中,貪財好色、奸險狠毒性格行為發(fā)展的必然歸宿。晁源在第15回中,設計謀把有恩于他家,即時落難的梁生、胡旦只身趕出家門后,母親晁夫人氣惱得上吊了一回,被人及時救下來,清醒后說,“我雖是婦人家,不曾讀那古本正傳,但耳朵內不曾聽見有這等刻薄負義沒良心的人,干這等促狹短命的事,會長命享福的理!”(15回)晁夫人的話雖有“天道賞善而罰淫”(《國語·周語》)的意味,但生活中做惡事遭人憎恨以至于陷己于不良境地的機率畢竟要大一些。尤其是淫亂,在古代社會是罪大惡極之事。晁源一貫好色,他嫌棄計氏色衰財匱,與娼妓小珍哥打得火熱然后娶回家,兩人一起虐待計氏。他與家人媳婦關系混亂,又與莊上小鴉兒媳婦通奸,被警覺性很高的小鴉兒發(fā)現后,他出一萬兩銀子也沒能從刀下救出自己的性命。小鴉兒殺了晁源去縣衙投案自首,縣官只給了輕輕的處罰就放他走了。由于晁源平時做人刻薄寡情,在縣衙外圍觀的千人萬人“再沒有一個說聲可憐,不該把他殺了”。(20回)晁源的被殺不被同情,反而成了大快人心的事?!耙蚬麍髴且粋€非常復雜的問題,在一定范圍和條件下的確存在著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的現象。如現實生活中助人即助己,害人即害己,就反映了這種因果關系?!标嗽醋隽撕θ俗罱K害己的事,這里的報應即是這種現實性綜合合力的結果。
今世中狄希陳被設定為晁源的轉世,他受妻妾的殘酷虐待就成了前世作孽的報應。實際上,小說在情節(jié)中充分地描寫了他受虐的現實原因。狄希陳的品行雖沒晁源那么壞,但他性格懦弱,目光短淺又缺少膽識,偏也好色、愚頑。他這樣一個才智下愚的人,又娶了一個“美貌的、恃強好勝的、敢作敢為的夫人”,他遭到素姐虐待,固然有素姐個性的原因,但起因多是他行事不在道理上,心虛理虧。小說認為是報應,素姐在清醒時也說,“我也極知道……丈夫是該愛敬的。但我不知怎樣,一見了他,不由自己,就像不是我一般,一似他們就和我有世仇一般?!保?9回)素姐也用前世之說解釋她對狄希陳的怨恨。但作者卻用情節(jié)說明了真實的原因,是狄希陳的愚笨、好色等原因才使素姐恨他。因此狄希陳的孽緣也是現實生活綜合因素的結果。
從小說整體來看,兩樁姻緣的男主人公都有好色,行止有愧于人等人格缺陷,在家庭生活中讓女性受到各種壓抑和痛苦。因果報應的解釋給現實生活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透過這層神秘思維的帷帳,我們便可以領悟到這樣一個道理:在前世社會中男子對婦女的凌辱欺侮必定受到今生社會中的懲罰,婦女對包括丈夫在內的男子充滿敵意與仇視,一旦有機會便要不顧一切地報復,洗刷屈辱。盡管作者并不甘心于這種反?,F象,但又不得不承認這乃是‘因果報應的必然結果?!蓖跗降目捶ㄊ怯械览淼摹侀_宿命的說法,把兩樁婚姻還原到現實中,可以發(fā)現在當時社會男女地位是極不平等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行事不軌,女子卻要固守三從四德,被封閉在家庭里面,聽命于男人的使喚甚至凌虐。女性對這種不公平的待遇時有反抗,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形成爆發(fā)是在所難免的,素姐等潑婦對丈夫的嚴酷即是這種反抗的一種表現,這就是現實中的“因”和“果”。所以,浦安迪分析的好,“理解此書與這一時期其他小說中報應結構運用的另一個可能性在于融合主義的知識背景?!@種融合性的思想接受造成了術語的彈性,因此報應的概念被重新解釋,它的意義決不局限于一個佛教觀念,事實上它同新儒學思想完全一致,就是說,諸如報應或因果這一類術語也許并不是用來意指神性正義的施行,而是指通過人際關系的力量發(fā)揮作用的行動及其后果間的因果聯系。”話說得很明白,只有將《醒世姻緣傳》置于這一知識背景中,方能了解其獨特之處。
綜上所述,小說以果報解釋惡姻緣現象,是有時代文化原因的。而且果報在惡姻緣的解釋中又有其獨特之處,它突破了宗教含義,融進了現實生活邏輯和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活力因素,呈現出了相應的世俗性和靈活性,使小說在神秘離奇的敘事形式下,保持了寫實的特色。
井會利,陜西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科學系講師,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