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本呼喚理性。回歸最初的小尺寸定義,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無論是對于用戶還是上下游廠商來說,都是符合自己利益的。
——本報記者 劉洪宇
因為賣得太火而導致廠商左右為難,上網本正遭遇這樣的尷尬。戴爾剛剛在官方博客中宣布,停產采用英特爾凌動處理器的12英寸上網本,恢復此前曾停產的10英寸上網本供貨。尺寸變化背后透露出的是利潤博弈,現(xiàn)在已經到了PC廠商不得不做決定的時候了。戴爾不過是開了個頭,上網本將經歷的最大震動正處在爆發(fā)前夜。
從推出至今,上游廠商與PC廠商先是熱衷但心態(tài)各異,最終還是在利潤面前選擇站在同一戰(zhàn)壕里。最初定義時,上網本強調輕薄便攜、尺寸有限、以上網為主,滿足基本需求。英特爾試圖以完整定義進行市場區(qū)隔,既促熟移動互聯(lián)網,又保證自己和PC廠商的利潤。然而,上網本很快走向另一面,成了傷人也害己的“七傷拳”。
激烈競爭不可能讓PC廠商老老實實地守在“紅線”后面,“越矩者”把上網本改造成低價、大尺寸然而性能并不高的筆記本電腦來攻城略地。了解上網本定位的消費者選擇小尺寸上網本作為補充,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更關注低價和實用,以此作為首臺購機而叫苦不迭,事實上,他們可能并沒有接受太多的理性建議甚至勸阻。
上網本火了,可PC廠商也因此嘗到了苦果。筆記本電腦的利潤顯然更豐厚,而上網本不僅沖擊了低價甚至中端價位的全功能筆記本電腦,也給了動輒上萬元的超輕薄筆記本電腦致命一擊。此消彼長造成了PC廠商的銷量增大,而利潤卻因此攤薄,英特爾和微軟連帶受此拖累,受經濟形勢影響明顯的PC產業(yè)也雪上加霜。
戴爾第一個撐不住了,它退回了“紅線”之后。行為背后的潛臺詞不言自明,它在試圖區(qū)隔上網本與筆記本電腦,而這也是其他PC廠商關注的焦點。不只英特爾急于改變現(xiàn)狀,微軟鮑爾默也坐不住了,他明確表態(tài),Windows 7初級版設限——10.2英寸以下的上網本。
戴爾此舉是要冒風險的,因為它很可能會在短期內失掉部分市場份額。然而,“堵”住尺寸似乎是必然的,只是時間早晚問題,起碼英特爾和微軟看似鐵了心要這樣干了。但問題是,如果一味地堵,勢必要留出市場空白,英特爾不就給ARM、威盛這樣的競爭對手騰出了一塊沃土嗎?
好在英特爾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從發(fā)布移動版ULV處理器可以看出它正在謀局,將輕薄筆記本電腦拉至主流價位。它同樣輕薄,但尺寸比10.2英寸的上網本大,性能也要強很多,將與上網本形成互補效應。當消費者意識到二者的價格差距并不大,而實際表現(xiàn)又有很大差別,就會引發(fā)消費者理性消費與選型的思考,而上網本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空白或許也才會因此抹平。
疏導總是要比防堵棋高一著,這是顛撲不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