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剝繭抽絲現(xiàn)真容

2009-04-29 00:40:23王勤濱
理論月刊 2009年2期
關鍵詞:文藝思想言志民族性

王勤濱

摘要:打碎一切政治枷鎖,干干凈凈以文學為基點研究文學史、以純中國人心靈分析文學史是司馬長風治史的基本原則。文章主要從文藝思想、散文創(chuàng)作和人品方面分析論述司馬長風在《中國新文學史》、《新文學叢談》中對周作人的接受。

關鍵詞:文藝思想; 個性; 民族性; 言志; 載道

中圖分類號:I20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9)02-0126-03

對周作人文學成就的總體評價,司馬長風顯得與眾不同。提起周作人,人們大多認為他是大散文家,而忽視了他在文藝思想方面的成就。其實他的散文,只在新文學初期算是出色的作家。從文學的標準來看,晶瑩簡練不及魯迅,抒情想象不及徐志摩,細膩瑰麗不及朱自清。到了20世紀30年代新文學在散文方面全面成熟,散文界出現(xiàn)了馮至、朱湘、李廣田、沈從文、何其芳等人。司馬長風認為這些人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均超過周作人,單從散文來說周作人不值得人們十分重視。人們喜愛周作人作品,并非因為他散文的優(yōu)美,而是欣賞他知識的淵博,態(tài)度的雍容。再說,散文應以抒情敘事的美文為正宗,而1926年以后周作人很少再寫美文,大多是一些讀書札記之類的作品。這些作品注重知識的評介,散文的味道已經(jīng)比較淡薄了。司馬長風筆鋒一轉,周作人的散文成就雖然并非杰出,但在文藝思想方面則有承前啟后、出類拔萃的貢獻。與劉西渭、朱自清、朱光潛、李廣田和李長之可并列為現(xiàn)代六大文學批評家。這其中又以周作人的貢獻最大。司馬長風認為,對此人們迄今為止尚未給予適當?shù)脑u價。

司馬長風把1917-1920年看作周作人文藝思想的初期探索階段。周作人發(fā)表《人的文學》是在1918年12月7日,同年12月又發(fā)表了《平民文學》。這兩篇文章不但在當時是文壇的指路明燈,而且對此后整個新文學的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抗戰(zhàn)時期著名的西南聯(lián)大教授羅常培1942年7月在昆明發(fā)表演講《中國文學的新陳代謝》,當時的周作人已經(jīng)身受“偽職”,可他在總結概括新文學運動時仍然說,新文學的“中心只有兩個,一個是要建立一種‘活的文學,一個是要建立一種‘人的文學。前一個是文學工具的改革,后一個是文學內容的改革。中國新文學的一切可以包括在這兩個中心思想里頭?!焙m1958年在臺北一次演講中也說“除了白話是活的文字活的文學外,我們還希望它是人的文學。”羅常培的講演距周作人《人的文學》發(fā)表已經(jīng)24年,胡適的講演則相距已經(jīng)40年。就是直到今天,談新文學運動,肯定“人的文學”的影響者恐怕還是大有人在。不過,司馬長風認為,周作人“人的文學”的主張卻只堅持了一年多,就又悄然改變了。

周作人在五四時期發(fā)表《人的文學》和《平民的文學》是頗具眼光的。周作人熟悉日本近代文學的發(fā)展歷史,中國的新文學革命在某種程度上很可能是日本近代文學的重演。周作人在這方面可以說是高人一籌的。

《人的文學》大約六千字左右,文章一開始就說“我們現(xiàn)在應該提倡的新文學,簡單的說一句是‘人的文學,應該排斥的便是反對的非人的文學”,文章結尾則希望通過“人的文學”的提倡,使人們“養(yǎng)成人的道德,實現(xiàn)人的生活”。司馬長風認為,這是從文學開始而以道德收尾。

司馬長風認為人們至今沒有對周作人的文藝思想給予適當?shù)脑u價,這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大多數(shù)人所贊揚的實在是周作人早期的鹵莽和錯誤;其二是說他真正的成就和貢獻則很少有人提及。

封建時代的載道文學是陳獨秀、魯迅和周作人等新文學先驅者首先要打倒的對象。由于他們在思想上尚沒有清醒地認識到:文學不能做載道的工具,也同樣不能做其它任何目的的工具。文學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存在。當初周作人主張人的文學,以為文學也無非是人生的表現(xiàn),文學應該用來批判改良人生??墒?,人生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改良社會是人生,革命是人生,政治斗爭也是人生。司馬長風認為,為人生而藝術之門一開,無疑給新文學寫了一張賣身契,被人輾轉販賣,直到今日尚無恢復自由之身。

周作人早期文藝思想的激進與五四時期的時代背景關系密切。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華民族積貧積弱,屢受列強欺侮。1912年中華民國雖然成立,封建軍閥和各種封建思想?yún)s仍然甚囂塵上,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此時的愛國知識分子激昂慷慨,發(fā)誓拯救中國于危急之中。在這種情況之下,是不可能出現(xiàn)冷靜全面客觀的思考的。司馬長風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周作人1920年前的文學批評作品基本上都收錄在1926年出版的《藝術與生活》一書中。1920年-1923年的作品集中在1923年出版的《自己的園地》、和《雨天的書》中。為什么1920年前出版的作品拖到1926年才出版,而1920年以后的作品卻在1923年就出版了呢?具體的情況我們尚不得而知,但觀其內容可以發(fā)現(xiàn),《藝術與生活》里面的內容是周作人已經(jīng)放棄了的觀點,而《自己的園地》和《雨天的書》則是周作人大徹大悟之后的認識。

周作人在當時客觀形勢的影響下,雖然開啟了文學功利主義之門,但他似乎一開始心里就不是很塌實,覺得有些道理還沒有弄清講透。例如周作人在1920年1月6日的一次演講《新文學的要求》中就說了這樣的話“從來對于藝術的主張,大概可以分為兩派,一是藝術派,一是人生派。藝術派的主張是說藝術的獨立的價值,不必與實用有關,可以超越一切功利而存在。這‘為什么而什么的態(tài)度,固然是諸多學問進步的大原因,但在文藝上重技巧而輕情思,妨礙自己表現(xiàn)的目的,甚至于以人生為藝術而存在,所以覺得不甚妥當。人生派說藝術要與人生相關,不承認有與人生脫離關系的藝術,這派的流弊是容易講到功利里邊去,以文藝為倫理的工具變成壇上的說教。正當?shù)慕庹f,是仍以文學藝術為客觀的目的,但這文藝應當通過了作者的情思,而與人生有接觸。換句話說,便是作者應當用藝術的方法,表現(xiàn)他對于人生的情思,使讀者能得到藝術與人生的外貌。這樣說來,我們所要求的當然是人的藝術派的文學。”司馬長風感到周作人這番話的前半段,對藝術派和人生派各打五十大板,不過都不全面,而試圖把人生派和藝術派加以調合,可是又沒有能夠自圓其說。其實,文學根本不必為什么,作者只是把個人的情思,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用文字作媒介,藝術地表現(xiàn)出來即可。這樣一來,一談文藝,人生和藝術都在其中了。因此為人生、為藝術都是偏曲之見。這些道理,周作人到了20世紀30年代才圓熟通透。

周作人已經(jīng)覺察到為人生而藝術的弊端, 1920年12月他在所擬的《小說月報》改革宣言中就產(chǎn)生了更清晰的理解:“同人以為今日談革新文藝,非徒事模仿西洋而已,實將創(chuàng)造中國之新文藝,對世界盡貢獻之責任。則預備研究,愈久愈博愈廣,結果愈佳,即不論如何相反之主義咸有研究之必要。故對于為藝術的藝術與為人生的藝術,兩無所袒。”周作人由一個為人生而藝術派,逐漸變成了兩無所袒論者,其文藝思想的演化軌跡,清晰可尋。

司馬長風認為1921-1927年是周作人文藝思想的覺醒建樹階段。五四前后,中國知識分子處于絕望和激進相互交織的循環(huán)之中,那時,最冷靜的人也難以保持理性。例如胡適該多么理性,竟也附和“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周作人當然也未能免俗,但他覺察較早,反省較快。

這個時期有關周作人文藝思想的文章主要收集在《自己的園地》(1923年)、《雨天的書》(1923年)和《談龍集》(1927年)三本散文集中?!蹲约旱膱@地》這本集子的書名就是周作人的文藝思想走向成熟的標志。他與功利主義文藝觀決裂而又找到了個人的園地,迎來了個性的風光。

司馬長風認為這時期周作人文藝思想的主要觀點有:(1)自我的個性的文學觀。(2)民族的或國民性的文學觀。關于第一點,周作人在《文藝的寬容》中有這樣的話“文藝以自己表現(xiàn)為主體,以感染他人為作用,是個人的,亦為人類的。所以文藝的條件是自我表現(xiàn),其余思想與技術的派別都在其次?!敝茏魅嗽诖_立文學是自我的表現(xiàn)后,認為為人生而藝術和為藝術而藝術兩種觀點都不合適。周作人對它們進行批判整合,雖然做得不是很徹底,但已打下了不可動搖的基石。所以他在《自己的園地》中說道“總之藝術是獨立的,卻又原來是人性的。所以既不必使它隔離人生,又不必使它服侍人生,只任它成為渾然的人生的藝術便好了。” 司馬長風感到周作人做得不徹底,因為他還拖著一條功利論的尾巴。一觸及功利論,藝術的獨立性便不穩(wěn)固了。關于第二點周作人在《國粹與歐化》中強調我們主張尊重個性,對于個性的綜合的國民性自然一樣尊重,而且很希望它在文藝上發(fā)展起來,形成有活力的國民文學。同時,周作人也指出不要害怕歐化,只要有自覺的國民性,歐化就成為豐富國民性的必要手段。

個性與民族性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個性是社會的一分子,而民族是國際社會的一分子。個人應有個性,民族也應有個性。因此,文學需有個性,也自然需有民族性。個性與民族性是文學藝術的生命,是創(chuàng)作的前提。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那就永遠不能融入世界文學潮流之中。司馬長風認為明白這個道理,中國人才能自覺地反對割斷民族傳統(tǒng)、反對全盤西化。

個性與民族性的連貫性、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立性和作家的創(chuàng)作自由,都是周作人關注的內容。他在《地方與文藝》中談到“我們所希望的便是擺脫了一切的束縛,任情地歌唱。這樣的作品,自然具有他應有的個性,便是國民性、地方性和個性,也即使他的生命?!敝茏魅嗽凇兜胤脚c文藝》一文中借用尼采的話向人們呼吁“我懇求你們,我的弟兄們,忠于地?!贝罅Τ珜膶W的地方性和民族性。他覺得現(xiàn)在的人太喜歡凌空的生活,生活在美麗而空虛的理論中。他希望人們能夠腳踏實地寫出有個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文學作品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是由于他模仿任何外國名家的結果,而是因為他的作品真實地表現(xiàn)了日本的民族傳統(tǒng)。缺乏鮮明的民族性的文學作品,在國際文壇上永遠不會有一席之地。周作人在文學上這種自覺的個性意識和民族意識出現(xiàn)在歐化思潮高漲的20世紀20年代是難能可貴的。

司馬長風把周作人1928-1935年間的文藝思想看作是成熟而又存在不足的時期。這一時期能夠反映周作人文藝思想的著作有:1932年出版的《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周作人散文鈔》和1936年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一集·導言》

司馬長風認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是周作人對中國新文學史的一次系統(tǒng)的梳理。全書共五講另加兩篇附錄。本書內容著重探討新文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銜接貫通,頗見作者的學術功底。《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一集·導言》則是周作人對自己文藝思想的一個總結,與《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一書互為表里?!吨茏魅松⑽拟n》里的《陶庵夢憶序》、《草木蟲魚小引》、《莫須有先生傳序》幾篇都包含有重要的文藝思想。

司馬氏認為本時期周作人的文藝思想有兩方面可圈可點。一是對兩組關鍵名詞的闡釋,言志與載道,即興與賦得。周作人用即興來闡釋言志,用賦得來比附載道。使自己有關個性的文藝思想更容易為人們理解。司馬長風感到對周作人這兩組名詞的解讀還可以作進一步的拓展。言志和載道談論的是內容,即興和賦得注重的是形式。司馬長風又把它分為:

“即興的言志,獨立自主的表達自己的情思。

賦得的言志,有所限制的表達自己的情思。

即興的載道,自愿地表達他人的見解、思想。

賦得的載道,被迫贊頌宣揚他人的見解、思想?!?/p>

周作人畢生追求的顯然是即興的言志。

這個時期周作人文藝思想的另一個著力點是研究新文學對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傳承。周作人把五四以來的新文學看作是中國明朝末年公安派的復興。司馬長風雖然認為周作人的這種視角有其合理性,又感到視野過于狹窄,如果與他提倡的民族性、地方色彩相結合方能開拓出較為廣闊的前景。

雖然周作人畢生追求的理想是即興的言志,但他在20世紀20、30年代所具體實踐的卻是賦得的言志,而這種賦得的言志被司馬長風看作是周作人本時期文藝思想和創(chuàng)作實踐的一種局限。顯然,司馬長風所希望的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在當時中國的具體國情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就文學論文學,司馬長風對周作人文藝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是較為全面和深入的。他抓住了周作人文藝思想中的精髓——個性和民族性。從而把對周作人文藝思想的接受推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司馬長風在《中國新文學史》第十三章“早熟的散文中”論及周作人的散文時說:“周作人是現(xiàn)代散文的開山大師,到成長期為止,無論就作品數(shù)量和作品質量,他都是不爭的領袖?!北砻嫔峡磥?,司馬長風對周作人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的評價是很高的,甚至比他對周作人文藝思想的評價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司馬長風只是把周作人與劉西渭、朱自清、朱光潛、李廣田和李長之并列為現(xiàn)代六大文學批評家。而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周作人卻被譽為“不爭的領袖”。

但是,司馬長風在具體評價周作人的散文作品時,不知他是有意忽略,還是力不從心,完全不似他在論述分析周作人文藝思想時那么文思泉涌、滔滔不絕、從容不迫、左右逢源。司馬長風具體分析周作人散文作品時,著重分析了他的小品文,而對周作人的雜文則沒有提及。在分析周作人的《初戀》時,認為將情竇初開的少年心理寫得淋漓盡致,而又恰如其分。司馬氏說在讀過的有關初戀的文字中,沒有比這篇更美妙動人的了。司馬長風接著向讀者推薦周作人的《唁辭》,因為它全篇都是至情至性的流露,而且字字句句都有節(jié)制,是抒情美文的上品。司馬氏特別強調《唁辭》有四點值得注意:第一,做到情理交融,理以節(jié)情,情以暢理,和諧勻稱。第二,內容純凈,從頭到尾,旨趣一貫,元氣淋漓。第三,技巧上節(jié)制得宜,所發(fā)皆中節(jié)。第四,引用日本及西方的名文佳句都切合文旨,豐富多彩,讀來有千花萬朵壓枝頭,美不勝收之感。歷來對周作人散文的批評,多認為其文含蓄有味,閑適自在。如胡適、郁達夫都有此評。雖然周作人本人也強調散文要耐讀,要有“余香回味”, 司馬氏卻感覺周作人散文的光彩主要在于見解的高明、學識的淵博及情致的雍容,絕不在文字。相反,他的文字不夠暢達洗練。郁達夫說周作人的散文“易一字也不可”,純屬溢美之詞。司馬氏反而認為周作人散文的大病就在于可易之詞相當多。他指出,《唁辭》一文雖摯情佳義,但摘引起來比較困難,原因是句子冗長嚕蘇。之所以如此,司馬長風認為周作人是紹興人,講不好國語加上他拘泥于歐化語法,還有他有意追求“澀味”、耐讀所致。

司馬長風認為中國新文學從發(fā)生到抗日戰(zhàn)爭前夕為止,周作人和魯迅一直都是文壇的領袖。不但他們的作品為人所傳誦,他們的理論和見解也都產(chǎn)生表率群倫、創(chuàng)導風氣的作用。司馬氏認為周作人與魯迅最大的不同在于周作人的散文著重給予人們的是正面的知識。他充分肯定周作人20世紀30年代的“抄書體”散文,他認為抄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隨便抄一段湊數(shù),一種是把書中最新的見聞、高明的見解,精心地摘錄下來,使得沒有時間或機會閱讀那些書的讀者也能領略到該書的要義和妙趣,功不可沒。

司馬長風對周作人的散文在總體上是肯定的。或許他的本行是研究政治思想史,在分析論述周作人的文藝思想時,充分顯示了作者在這方面的知識積累以及靈活自如的論證分析能力,但涉及到周作人的具體鑒賞和文本分析時,則顯得藝術領悟力的欠缺,相關知識儲備的不足。也就是說,在對周作人散文藝術的分析鑒賞和總體把握方面,司馬長風尚缺乏精辟獨到而又令人信服的真知灼見。這對于一個大半生從事政治思想史研究,晚年才轉行搞文學史研究的司馬長風來說是可以理解的。

司馬長風作為一個強調文學民族性的學者,在贊賞周作人散文成就的同時,也指出了他的不足,周作人在20世紀30年代為了“茍活生命于亂世”,在散文內容上局限于草木蟲魚這些比較狹小范圍里,幾乎變成了冷血動物,司馬氏指出這些是不可取的。尤其他對周作人在抗戰(zhàn)期間的附逆事敵備感“絕望”,他認為這也是一部分國人難以接受周作人的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M].香港:香港昭明出版社,1980.

[2]羅常培.中國人與中國文[M].香港:香港龍門書店,1966.

[3]小說月報[J],1921,(1).

[4]周作人.自己的園地[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

責任編輯 仝瑞中

猜你喜歡
文藝思想言志民族性
言志為本
中華詩詞(2022年4期)2022-12-31 06:22:04
論高等音樂教育中民族性的彰顯
樂府新聲(2022年3期)2022-11-21 08:39:28
言志說及其詩歌史上的體現(xiàn)
中華詩詞(2020年1期)2020-09-21 09:24:52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學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0
托物言志,表情達意
習近平文藝思想淺析
現(xiàn)實主義對左拉文藝思想的影響
法國研究(2016年3期)2016-05-17 03:56:39
會通與專精:楊義學術研究與文藝思想述略
越界先鋒:從文藝規(guī)訓到文化批判——論周憲文藝思想與治學理念
論工筆重彩畫的民族性
天祝| 孙吴县| 永仁县| 天峻县| 中宁县| 德阳市| 利津县| 胶南市| 游戏| 正安县| 鄂托克前旗| 洱源县| 兴隆县| 栾川县| 九龙坡区| 光泽县| 嵊州市| 莱西市| 文成县| 南宫市| 玉溪市| 广宁县| 福建省| 清河县| 青海省| 噶尔县| 巨野县| 扎鲁特旗| 云林县| 丰城市| 南开区| 兴山县| 本溪| 虎林市| 永福县| 罗甸县| 景宁| 方山县| 呼玛县| 英吉沙县|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