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蓉
很早就聽說嶗山的水質特別好,泡出的茶也一定是上品,可是一直無緣去嶗山,所以也就無此口福。
前些日子,隨團去青島考察,回程的前一天,有人提議去嶗山,于是不謀而合,大家租了一輛車,起了一個大早,直奔嶗山。車到嶗山后,因山勢險峭,多陡坡,且路滑,所以我們只好棄車,沿斜路徒步進山。一路聽風,觀海,看山,好不愜意。
走到太清宮,隨團的其他人因久慕道教名山之名,便到宮內(nèi)游覽,上香求神,以求消災迎福。我因喜歡品茶,便去了太清宮茶園。茶園依山而建,茶樹頗多,但我叫不上名字,我僅認識玉竹、石竹兩種茶。玉竹、石竹并不是竹子,它們是生長在巖石間的一種野生茶,可能是制成茶葉后形狀像竹葉,所以稱石竹和玉竹。石竹屬陽性茶,適合男士飲用;玉竹屬陰性茶,適合女士飲用。這兩種茶都有一定的藥效。
茶園附近有太清茶社,免費品茶。于是我們到了茶樓,有小姐引入茶房,讓我們先觀看茶道表演,然后再品茶。
品茶極有講究,一口叫牛飲,二口叫驢飲,三口才叫品茶。所以,一杯水三口喝罷才叫“品”,單一個品字,足見中國文字的淵源。
由于茶葉在制作過程中,難免有塵土混入,所以泡的第一遍茶一般不喝,但倒掉又可惜,因此茶樓多用第一遍茶水沖洗茶壺,他們稱之為養(yǎng)壺。
二遍茶水燜至四分鐘左右,茶道表演的小姐便擺出八個口徑如兩枚銅錢大小的紫砂小茶碗,然后高提茶壺,茶水似九天銀河之水,如絲、如劍、如瀑急落入碗。濺在茶盤上的,則散落成珠,粒粒晶瑩透亮。倒茶時極有講究,茶水分四遍倒。第一遍叫“韓信帶兵”,多多益善,倒茶的動作疾而快,如夏日之雨,水珠四濺。第二遍叫“關公巡城”,動作稍慢,主要是查缺補漏,防止有的杯子茶水過少。第三遍叫“蜻蜓點水”,每一個杯子再倒一些,點到為止,讓茶水平均。第四遍叫“游山玩水”,茶水進杯輕松自然,水到渠成,如閑云野鶴般瀟灑,卻滴滴不濺。
四遍茶倒罷,小姐端上茶水,讓我們細品。因這茶水經(jīng)歷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演變才得來,所以我品得極細,縷縷茶香令人心曠神怡。茶進口后有些苦,但兩分鐘后便覺有些甜,至此才深深體會苦盡甘來的感覺。遙想當年,太清宮的先師們,撫琴臨山而坐,聽風,觀海,品三兩杯嶗山清泉沏成的茶水,心靜神合,天地為一,無我無他,是何等的寫意和自如,是何等的灑脫和豁達。
由于游客太多,人聲噪雜,我已無緣再體會品茶時逍遙神游天地間的感覺,但有此茶香長縈于心,于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