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廣永
蟬聲響起。在無限風(fēng)光的楊柳枝頭,占據(jù)著季節(jié)的制高點,高聲大嗓地吟唱著炙人的歌謠,自然便成了這個躁動的季節(jié)的代言人。聽去,那些嘯聚山林之徒,一聲唱喝,萬聲響應(yīng),吟嘯成群。真正是熱浪滾滾,蟬聲洶涌。
說起蟬,它是個籠統(tǒng)的名字。其實,蟬有許多種類。剛?cè)胂募?,麥子成熟時節(jié),有一種形體較小,鳴聲尖細(xì)的蟬,土話叫“麥哨錢子”大概是形容它唱的歌像吹哨子,而形體黑不溜秋,像一枚古代的制錢而得名的吧;再過幾天,進(jìn)入了雨季,便出現(xiàn)了那種形體健大、粗門大嗓的黑頭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蟬。你別說,這種蟬唱起來還頗具京劇凈行里“黑頭”的味道呢!聽吧,一聲唱起,山林回應(yīng),一瀉千里;入伏以后,“知了”正式粉墨登場,知了的形體瘦長,顏色略呈墨綠色,其叫聲一改黑頭蟬的直來直去。有了音階的高低,從而變得抑揚(yáng)頓挫了,“知了——知了——”真不知道這位處江湖之遠(yuǎn)的老先生知道了些什么,值得如此的顯擺?等到立秋之后還有一種被老輩人稱之為“沒有麻”的蟬。傳說是一位懶惰媳婦死后變的。因為早年間,一到伏天,地里沒什么活計了,家家都掛起了鋤鉤。婦女們便開始搓麻線納鞋底兒??捎幸患业南眿D好吃懶動彈,整天游手好閑,東家逛了西家闖,又怕人家笑話,逢人便說:“俺沒有麻,俺沒有麻!”意思是俺沒有麻。怎么搓麻線做活納鞋底兒?后來成了人家的笑柄。由于羞愧而死,死后就變成了一只蟬。整天站在樹上自言自語地說:“沒有麻,沒有麻,沒有、沒有、沒有……麻!”
小的時候,經(jīng)常跑到林子里捉蟬蛹。蟬蛹一般是在傍晚時分從地下鉆出來,睜著一雙驚恐似的大眼睛,四下尋找可攀附的樹枝,一旦找到一棵樹干,便揮動著一雙鋸子形的前腿,奮力往上攀爬。在這個漫長的攀登的過程中還要進(jìn)行一次艱難的,甚至可以說是痛苦的蛻變,才能化蛹成蟬。剛剛蛻出來的蟬,渾身蒼白,柔若無骨,虛弱得如同大病初愈的病人一樣。伏在樹上靜靜地喘息,在漫長的暗夜里等待著黎明曙光的來臨。只有在日光的照耀下,那柔弱的身體才能慢慢變得硬朗起來。但是在曙光來臨之前的這段時間是蟬的身體最無力的時候。更是最容易受到攻擊和傷害的時候。一只小小的螳螂,便足以讓這個新生的生命受到巨大的威脅,而時時心驚膽戰(zhàn)。
夏天的傍晚,經(jīng)常提一盞手燈,來到村頭的林子里,夜晚的風(fēng)一掃白日的炎熱,吹拂到身上竟有幾分涼津津的感覺。站在林中靜靜地去聽,隱隱有一絲絲極其細(xì)微的沙沙聲傳來。那便是剛剛從地下的小泥洞中鉆出來的蟬蛹,在努力地向樹上攀爬了。打開手電,在耀眼的燈光中,那個憨頭憨腦的家伙,忽然就一動不動了,好像它自以為不動就不會被發(fā)現(xiàn),不想反而輕而易舉地落入了早已為它準(zhǔn)備好了的塑料袋里了。
要是到了星期天,便找來一條長長的竹竿,竹竿上端縛一根鐵絲,然后抓一把麥子,放在口中不停地嚼,直到把那一把麥子嚼到只剩下一小塊黏性最強(qiáng)的面筋時,才從口中取出來穿在鐵絲頂端。再帶上一只塑料袋,那么,捉蟬用的工具就算是齊備了。在一天中,清晨的露水大,蟬是比較容易捉到的,如果到了中午,蟬身上的水分曬干了,便難以捉到了。粘蟬是要有些技巧的,首先要目測好目標(biāo)的遠(yuǎn)近高低,再有就是要看逆光還是背光,更重要的還有風(fēng)向。粘蟬要有極好的耐性,竿子從選好了位置的樹杈間,向蟬慢慢地靠近,這時手不能顫,如果讓蟬聽到了細(xì)微的風(fēng)吹草動,便會尖叫一聲,撒下一泡尿,溜之乎也了。竿子一定要等到離蟬極近的時候才可以輕輕往前疾點,竿子頂端的面筋,便牢牢地粘在蟬那薄明的翅翼上了。經(jīng)過一陣猛烈的撲騰和掙扎之后,最終還是逃不脫了。此時。那只早已預(yù)備好了的塑料袋里便會有一只唱著悲歌的雄蟬或者只會撲騰的雌蟬入賬了。
捉蟬蛹、粘蟬,不僅僅是為了那一餐小小的美味,它更多的是給童年歲月增添了許多的歡樂。如今看到街上裝在大塑料盆中售出的蟬蛹,心里不禁有些悲哀起來,因為,這些蟬蛹只能讓人一飽口腹之欲,卻不能讓人體嘗到童年夏夜里捉蟬蛹的那份樂趣了。
而今,夏季來臨,蟬的歌聲似乎越來越稀少了,大概是都到人們的肚皮里頭去歌唱了吧!古詩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真不敢想象,沒有了蟬鳴的夏天會是個什么情況,真不知道這是蟬的悲哀呢,還是人的悲哀!
蟬,由于餐風(fēng)飲露,不食人間煙火,歷來被視為高潔的化身。在詩文中,常常載負(fù)著崇高的喻義,這也許是因為它能苦中作歌,高處流響的緣故吧!“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因獲罪于武則天而被囚禁??鄲灥脑娙嗽讵z中,聽到蟬的鳴唱引發(fā)出許多的感觸,遂有了那首千古傳唱的《在獄詠蟬》的詩:“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哪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jìn),風(fēng)多響益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自己的高潔清白有誰人能明白呢?只有寄托于那不食人間煙火的蟬聲了。詩人虞世南也有一首借詠蟬來表達(dá)自己志向的詩:“垂矮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這不正是做人的一份理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