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這邊廂BOBO族方興未艾,那邊廂NONO族又悄然登場。與時尚前衛(wèi)的BOBO族不同,NONO族對所謂的潮流完全不感冒,他們奉行的是拒絕名牌的“新節(jié)儉主義”。在他們看來,名牌不過是表面的浮夸,骨子里的精致與典雅才是時尚的精髓。
走近NONO族
NONO一詞據(jù)說來自加拿大記者納奧米·萊恩(Naomi Klein)于2002年出版的暢銷書《拒絕名牌》(No Logo)。書中揭示了當今世界瘋狂的消費狀況,以及人類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品牌及其廣告的騷擾和欺詐,它為身處高消費社會的西方人敲響了警鐘,并直接導致了,NONO族的興起。
NO這個英語單詞,我們都知道是“不”的意思,NONO其實就是“對一切虛偽說NO,對矯揉造作說NO,對沒有個性的一味跟風說NO,對千人一面的品牌說NO?!焙唵蔚卣f,NONO族就是指那些有經(jīng)濟實力卻有意不買名牌的人。他們奉行的是理性消費、簡約生活的“新節(jié)儉主義”,不愿意作名牌的奴隸。他們以“潮流規(guī)則解密者和顛覆者身份出現(xiàn),追求高品質(zhì)的生活,注重個人感受,拒絕被潮流程式化而淹沒自己的個性?!?/p>
比起前衛(wèi)時尚的BOBO族,他們在人群中并不扎眼:一襲黑衣,沒有笑容,一副冷眼看世界的模樣。他們的穿衣原則是舒適第一、簡約第二,自我感覺最重要。名氣越大的衣服,他們越覺得俗,只有MaNn Margiela這種簡單到?jīng)]有商標、低調(diào)到幾乎不做宣傳的牌子,才人得了他們的青眼。
可可就是一個這樣的NONO族。她只穿自我設計的衣服,選料、設計、剪裁一手包辦。她最喜歡的一件衣服是麻布質(zhì)地的,那麻布則是從奶奶的箱底翻出來的。她說這種布料看起來粗糙,可每根線都是用手捻出來的,再用家庭織布機織出來,不像現(xiàn)在的布料都是機器織出來的,穿起來沒味道。
可見,NONO族的衣著雖然看起來樸素。實際上卻并不簡單,自有其同類才能欣賞的典雅。事實上,他們雖然不大買名牌的賬,但跟所有的新新人類一樣,非常在乎生活的質(zhì)量與品位,無論衣食住行都講究環(huán)保、自然、精致,生活細節(jié)上錙銖必較。譬如說,他們吃自制的面包——當然要用全麥面粉,不加發(fā)酵劑;也會在黎明出發(fā),驅(qū)車幾個小時,只為購買全國最好的火腿。
據(jù)說,一個標準的NONO族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她們用自制的香水,不買現(xiàn)成的名牌貨,她們的衣服最好也是自制的,不行的話,也要自我搭配,絕不跟著流行雜志走;她們不愛身上掛得跟珠寶店一樣,唯一的首飾是一顆不起眼卻昂貴的鉆石;她們愛逛的商店是沒有店面也沒有櫥窗的,第一眼看上去像個車間,而且不臨街,要先進一個門,然后上樓梯,這才走進一間公寓……
他們不喜歡被控制的感覺,不喜歡用手機,電話在家里,有事請留言。在他們的家里,刻意裝飾的成分少之又少,殊不知角落里那個不起眼的瓷器花瓶,卻是傳世的古董。而幾件不引人注目的配飾,往往就讓極簡的空間產(chǎn)生畫龍點睛的效果。
為了保護環(huán)境,他們頂討厭汽車,最常用的代步工具是地鐵、自行車和摩托。他們喜歡自由自在地出行,不過說到休假。去海邊暴曬是不行的,最好是森林深處有自己的別墅,每年去住幾個月……
精神上的貴族
除了不買名牌以外,NONO族與其他的新新人類并沒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一樣講究細節(jié),追求生活的質(zhì)量與品位。真要說有區(qū)別的話,那就是他們更清高,清高到認為自己是精神上的貴族。
在他們的字典里,有錢與有品位是兩回事,渾身名牌、掛滿珠寶、招搖過市的富人是他們最不屑的一種人。他們認為,靠名牌來顯示自己社會地位恰恰是一種沒身份的表現(xiàn),什么時候見過真正的貴族站在高處大喊“我有錢有地位有文化”?
真正的貴族應當大隱隱于市,靠內(nèi)涵而不是靠外表。而他們,骨子里早就承認自己就是精神上的貴族,品位有,內(nèi)涵也有,自然不必在外表上炫人,不必跟潮流,也不必拿名牌來顯示自己多高貴。
身為某大公司部門經(jīng)理的李海,每年度假旅游,別人出國的出國。去風景區(qū)的去風景區(qū),他卻只去偏遠農(nóng)村。旁人覺得不可理解,他卻覺得值?!爸挥性卩l(xiāng)下我才能找到一份寧靜,讓我不堪工作重壓的心靈得到徹底的放松。”
這種特立獨行、不趕潮流的行事風格正是NONO族所欣賞的。自Naomi Klein以來,追求簡單而不失品位的生活,拒絕浮華、造作和賣弄,就一直被視為NONO族的精神標簽。
在外企工作的于玲就是這樣。經(jīng)常約朋友去酒吧是幾年前的事了,現(xiàn)在的她已然返璞歸真。每天最大的享受就是洗完澡躺在床上看書,獨享那種沒有紛擾的寧靜。她說她要的是一種完全屬于自己的寧靜生活,關(guān)鍵是自己覺得舒服。以前跟著人傻乎乎地過洋節(jié),什么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現(xiàn)在想想,一年有那么多節(jié),都過下來多累啊,還是不要理會的好。
在工作上,NONO族不贊成那種拼命三郎式的老“土”方法。他們對事業(yè)的追求拒絕物質(zhì)上的患得患失,自信與從容讓他們得以我行我素。
簡妮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在外企工作,收入頗豐,后來卻辭職去一個邊遠小城執(zhí)教,讓所有同學都大吃一驚。簡妮的回答卻很輕松,“我只是熱愛這樣一種生活狀態(tài)罷了。當你在一個地方耗盡你的激情的時候,你就要想辦法在其他地方為自己補充能量。”她覺得自己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人一輩子能做很多事情,但要享受一份簡單與寧靜往往是你做再多的事情也難得到的。”
不買名牌還不夠
NONO族最早出現(xiàn)在發(fā)達國家,中國目前也有相當數(shù)量的NONO族。2004年,長沙市某樓盤推出了全國首個NONO族活動聚落社區(qū)。安妮寶貝的書里也舉目都是NONO族。男女主人公都有著鉛華落盡的簡單,都喜歡穿棉布的裙子或褲子,連鞋子也都是球鞋。
在外企任職的韓小姐本來是個愛趕潮流的時尚MM。同事買了LV包,她就要買CHANEL的裙子。每月領(lǐng)到薪水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商場??上В@樣的攀比并沒有讓她快樂。后來,她在朋友的啟發(fā)下意識到只要穿得舒服,吃得開心,是不是名牌根本不重要。她不再買名牌,而是根據(jù)自己的品位到小店里淘東西,到某小巷的鋪子裁衣服。這樣的生活很快讓她樂在其中。
很多NONO族都跟韓小姐有著同樣的經(jīng)歷。所以有人說,BOBO族其實是NONO族的前驅(qū)。一個很在乎品位的人,剛開始肯定狂熱追名牌。時間長了,眼光高了,品位好了,自信多了,就會返璞歸真地追求簡單生活,一不小心就從BOBO族變成了NONO族。
不過,要成為一個NONO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僅僅靠不買名牌是遠遠不夠的。
首先。你得有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生活中所有的精致都需要一定的物質(zhì)支持。想想看,森林深處的別墅,不要說買,租著住幾個月都應該花費不小吧。
然后,你得訓練自己的品位。從精神上給自己洗腦。盡量向NONO族前輩看齊。他們雖然不穿名牌,但一件雜牌衫穿出來照樣有味道,這個本事也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得到的。
其次,你還得有閑,沒有大把空余時間,怎么去發(fā)展自身興趣?
再次,你還要建立一個同族人的關(guān)系網(wǎng)。想想看,那種隱藏在深巷中的裁縫鋪,那種不臨街的小店,如果沒有朋友推介并饋贈地址,你怎么找得到?
NONO族的“新節(jié)儉主義”,不是因為生活水平低而節(jié)衣縮食,而是收入不菲卻精打細算,不是不愛生活,而是用更理性的態(tài)度去享受生活。這是一種繁華過后更趨成熟的人生態(tài)度,是一種返璞歸真的處世哲學,也是一種理性務實的消費理念,一種明朗而積極的生活方式,于國于家都有利,在未來肯定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如何應對這股消費理念。是不久的將來各行各業(yè)的商家都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