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錫龍 盧小燕
沿東陽城學士路北行,路的盡頭出現一個美麗的畫面:坦蕩如砥的平原上,藍天作幕,綠野為席,映襯著一座既有現代風貌又具古典氣質的村莊。設計精巧的排屋和別墅整齊排列,寬敞平坦的水泥大道纖塵不染,村中休閑廣場的健身路徑上,不時可見老人與孩子歡快的身影……
這座以村容整潔、村風文明著稱的村莊,就是人稱“東陽名村”的王峰村。
從“王坑”到王峰
王峰的村名,隱隱透著崢嶸之意。但放眼望去,村邊并無一峰一嶂。
然而“王峰”之名,確實又因山而得。據黨支部書記王世明介紹,其實王峰村莊邊上,原先有兩座矮山,但從2006年實施舊村改造后,王峰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胼手胝足,搬走了兩座矮山,填平了村中地勢低洼之處,使整個村莊的高度提升了4米!與此一起提升的,還有王峰人的生活質量和發(fā)展水平。如今,王峰村已是“一峰獨秀”。
王峰原是東陽江北的一處“洼地”,村名叫王坑。這不僅僅是因為村莊地處低洼,而且社會經濟發(fā)展也落于人后。附近村莊村民碰到王峰人,總愛開如此的玩笑:“難道王坑改名王峰,你們就不住‘坑里了么?”原來,由于村莊地處低洼,高低落差最大達8米,王坑人一直被譏為“住在盆底”。上世紀70年代后期,村民不滿“王坑”之名,強烈要求把村名更改為“王峰”。本以為這樣一來可以揚眉吐氣,但無法更改的事實讓“王峰”始終徒有虛名。直到1994年以前,王峰村內還極少見到紅磚房,村民所住的都是泥木結構的老房子;整個村只有一條機耕路,還是黃泥路,晴天一身塵,雨天兩腳泥,村民得了病,連救護車都開不進來。
痛定思痛的王峰人在2006年開始了舊村改造。然而,此時擺在王世明等人面前嚴峻的事實是:如果按照規(guī)劃行事,那么村莊土地缺口極大。因為多年來王峰村民的房子都是擠擠挨挨“摩肩接踵”,各戶房屋間距狹窄,前后采光極差。要讓村莊顯得舒展,讓村民住得寬敞,在地盤有限的前提下,王峰該向何處要土地資源?
于是,王峰人把眼光投向了村邊的兩座小山——要是能搬走這兩座矮山,不僅可以獲得建房所需的土地,而且綠化、廣場、道路等公共設施也有了“用武之地”。
聽說要把一直“圍困”著王峰的矮山搬走,王峰人除了興奮之外,也有懷疑。而且,兩座山挖掘出的土石方可不是個小數目,這么多的土石該往何處去?王世明等人大膽地提出了新想法:把土石用于填平村莊地勢低洼處。這樣一來,王峰人又面臨第二個難題:必須把所有的房子預先拆除,把整個村莊夷為平地。
這樣一來,許多人不樂意了。改革開放后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王峰村已經建起了許多紅磚房,不少樓房高達四五層。就在規(guī)劃出臺時,一些人家的新房還沒住“熱”,要讓他們親手拆除新房,舍得嗎?不少村民叫道:“拆掉容易再建難,要是建不起來怎么辦?”王世明等人信誓旦旦地向大家保證:“我們干部帶頭拆掉自家房,保證讓大家兩年內住上新房,要是有一戶人家住不上新房,我們干部都住露天。”面對著這群耿直的漢子,加上嶄新的藍圖極具誘惑力,大家很快統一了思想,投入了這場“愚公移山”的戰(zhàn)斗。2006年5月10日,王峰人永遠記著這個日子,因為這天,王峰村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全村拆遷工作??粗约涸浺淮u一瓦建造起來的房子,又被自己推翻拆除,王峰人心里說不出是什么滋味。但他們清楚地知道,凡事不破不立,今日的“破”,是為了來日更好地“立”。
不到一年,王峰人就欣喜地看到,祖祖輩輩住了數百年的村莊被填平、墊高了4米,他們終于有望結束住在“坑底”的日子了。
為了盡快地建造一個新王峰,村黨支部、村委會嚴格按規(guī)劃行事,實施了“六統一”:統一規(guī)劃、統一招投標、統一評估、統一外廓、統一涂料、統一基礎設施。在宅基地的安排上,干部與群眾一視同仁,但又突出人性關懷,優(yōu)先照顧當初拆遷時損失最大的村民?,F今王峰村最佳地段的69幢樓房,就屬當初拆建時損失最大的村民所有。在小區(qū)干部保存的村莊舊貌照片上,也清晰地顯示這幾戶村民的老房不僅占據了原先村中最好的位置,而且不論是房屋高度還是建筑水平,都在村中“鶴立雞群”。為了消弭各戶之間的差別,規(guī)劃中采用了別出心裁的一招:每兩房住戶為一單元,各單元之間前后左右道路皆寬8米,而且各戶庭院也為8米長?!霸鹤哟罅?,出路好了,住在哪里都一樣?!闭且驗槟軓募毠?jié)處精心描繪,并在整個舊村改造過程中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王峰村沒有出現一起上訪事件。
在最大程度考慮人性化居住功能的同時,王峰還大力優(yōu)化配置公共設施,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潔化等工作樣樣到位。投資100多萬元的村中花園,園中有湖,湖中有魚,還有籃球場、排球場、健身路徑和舞池等,楊柳倒映,魚躍鳥鳴,環(huán)境幽雅,景色迷人。
從文化“沙漠”到“綠洲”
2007年7月,隨著王峰村舊村改造基本完成,王峰的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掀開了新的篇章。最為顯著的,就是文化生活從此結束了“魚翔淺底”的低落狀態(tài),從“沙漠”向“綠洲”邁進。
在舊村改造前,王峰人連基本的文化活動也難以開展。改造完成后,村里建立了文化領導小組,從組織、經費、硬件等方面予以保障。投資410萬元建成的文體活動中心,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3500平方米,內設圖書閱覽室、電腦室、文藝排演室、球類活動室、棋牌室等,采用流動值班制和專人專職負責制的方式進行管理。在文化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王峰建立了多支文體活動隊伍,包括柔力球隊、健身球隊、氣排球隊、籃球隊和排球隊,還有一個文藝表演組,帶領村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每天清晨,王峰村就展開了一幅朝氣蓬勃的文體活動圖。中心花園內是村民最集中的活動場所,各種體育活動器材上都有人;廣場上,村民們有的打太極拳,有的打羽毛球、排球和籃球,生龍活虎;參加健身球、柔力球運動的村民,隨著音樂節(jié)奏進退自如,英姿颯爽。一到晚上,這里又上演著“舞林傳奇”,人們或成雙結對,或自得其樂,踩著樂拍翩翩起舞。至于文體活動中心,則是村民白天的好去處,老年人在棋牌室里激戰(zhàn)正酣,中青年在圖書閱覽室內品味書香,電影放映室內隨時根據村民需要播放精彩影視劇,或者根據政策形勢需要對村民進行遠程教育。有意思的是,由于電腦室內設備齊全,不少老年人迷上了電腦。
村莊變大了、變美了,各種大型群體活動也有了施展身手之地。村里每年都為村民組織大型文藝匯演,春節(jié)時組織迎龍燈活動。多層次的活動還吸引了企業(yè)中的外來員工,甚至吸引了鄰村村民。文化共享集聚了人氣,和諧了關系,穩(wěn)定了秩序。而最讓王峰人驕傲的是他們徹底甩掉了“王坑”的帽子,變得揚眉吐氣。2008年11月,曾經不知文化生活為何物的王峰村,成為市級文化示范點。王峰人的精神面貌與村容村貌,實現了同步提升。一位老人自豪地告訴筆者,舊村改造前,由于住房狹窄,村民之間經常發(fā)生摩擦,特別是婆媳之間經常吵架。“現在,住房問題解決了,一家人和睦相處,還出現了媳婦教婆婆跳舞,婆媳搭伴共舞的喜人局面?!?/p>
從溫飽到小康
今日的王峰,已是名副其實的小康村。全村176戶516人,2008年人均純收入達16800元。
不僅如此,王峰村的干部還殫精竭慮,不斷為村集體經濟實力的壯大而努力著。村里建造了多幢廠房,出租給企業(yè),用租金改善村民的福利,并逐年水漲船高。村民全部參加了失地農民保險和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保費由村里出資繳納,村民只需坐享其成。
小康生活離不開干部的無私奉獻,也離不開村民的全力支持。為了讓村莊保持清爽干凈的面貌,干部每周都要參加義務勞動,清掃道路,搬運垃圾,并帶動村民參與。村里還給每戶村民發(fā)放了垃圾桶,做到垃圾入桶,每天讓人定時收集處理。最有意思的是,春節(jié)時為了讓大家不致因宰殺雞鴨而影響環(huán)境衛(wèi)生,村里干脆給每戶發(fā)放50元的補貼,用于購買處理干凈的雞鴨等禽肉?!按甯刹肯氲眠@么周到,做夢都要笑醒?!辈簧倮先诵呛堑卣f。
有著這樣一心為民的好干部,有著這樣深明大義的好村民,難怪“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市文明單位”“文明示范村”等榮譽,都花落王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