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水洋
1983年,我們去美國時,正遇上國內副食品供應緊張,許多地區(qū)一年才發(fā)半公斤至1公斤雞蛋票。到美國一看,雞蛋、雞腿到處都是,那是最便宜的食品。
在美國,一般肉類都不貴,而大部分蔬菜不便宜,剛好,大家可以“開洋葷”了。
但是,一兩個月下來,開葷厲害的人有反應了,嘴發(fā)苦,身發(fā)熱,舌苔發(fā)紅,有些人嚴重便秘。于是,不少人開始注意葷素搭配,飲食平衡了。
我一看外國人每天吃這么多魚、肉沒事,我們中國人吃這么一點就不行,就查找原因。后來聽到一些解釋,但我都覺得理由不充分。
一次,我看到一篇關于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文章,很有啟發(fā)。進而又看了一些有關的研究文章,明白了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多吃肉的原因。
肉類食品營養(yǎng)豐富,且容易腐爛,所以,像老虎、獅子、狼等食肉動物的腸子又短又直,沒有許多褶皺。肉是濃縮性食物。營養(yǎng)充足,不需要很長的腸子去慢慢消化吸收,腸道短又可以把因肉類腐爛而產(chǎn)生的毒素盡快排泄出去。
而食素的牛、羊、兔等,素食中的植物蛋白與人體中的蛋白質有很大差別,纖維很多,難于吸收,所以,負責攝取食物營養(yǎng)的腸子必須較長,這樣才能吸收到足夠的營養(yǎng)。
研究發(fā)現(xiàn),兔子身長約0.4米,腸子長8米,腸子是身長的20倍。山羊的腸子為身長的22倍。而老虎,身長為1.3米,腸子只有5.4米,腸長是身長的4.1倍。狼的腸長僅為身長的3.5倍。食草動物的腸子,比食肉動物的腸子長很多。這是因生存條件的不同而產(chǎn)生的差異。
千百年來,由于東西方所處的生存條件不同,決定了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習慣的不同。人類與動物一樣,腸子的長度也產(chǎn)生很大差異。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以肉食為主的西方人,身高1.8米的人,其腸子的長度平均為5.4米,腸長倍數(shù)為3;而以素食為主的亞洲人,身高1.7米的人,其腸子的長度平均為8.3米,腸長倍數(shù)為5,差異的確很大。
中國人如果改成以肉食為主,那么,我們比西方人長那么多的腸子,就會充分吸收肉食中的營養(yǎng),使我們的營養(yǎng)過剩,而且又不能像西方人那樣,把肉食在體內腐爛產(chǎn)生的毒素盡快排泄出去,這樣必然影響健康。
不僅如此,飲食習慣和腸子的長短,也決定了人和動物的秉性差異。
食肉動物追捕的獵物是會跑會跳的,它們在捕獵動物時必須即時興奮。精力與體力充沛,不能進行過多的思考,要有冒險精神,而且要手段殘忍;對食草動物來說,植物是不會逃跑的,可以來得及仔細觀察周圍環(huán)境,分析是否安全,因此養(yǎng)成了不慌不忙、三思而后行的習慣。
人類也是一樣。腸子長的人,一般文靜且理智。性格保守、中庸,而腸子短的人性格粗獷,易怒、好斗、進取心強、克制力差、容易走極端等。
腸子要消化、吸收動物蛋白質,會分泌出“去甲腎上腺素”。如果以肉食為主,就會較多地分泌這種激素。這種激素能促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劇。使大腦皮層缺少控制情感的能力而變得容易激動。長期下來,就造成了以肉食為主的西方人容易興奮。
而素食蔬菜中的“青汁”,它的化學結構同血紅素相似,長期飲食既能降低血壓,又能使人精神舒暢。長期以素食為主的東方人,也就潛移默化地塑造出溫和、文靜的秉性,形成了強調整體與和諧的東方文化。
當然,小小的一根腸子并不是決定人類健康和性格的唯一因素。但是,如果我們從中得到啟示,那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