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用人都想用能人,能人是指有一技之長的人,這類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智者多詐,勇者多怒”,要使人才真正地發(fā)揮作用,就必須做到兩手都要硬,既懷之以德,又嚴之以法,使他們揚長避短,各盡其用。
與有德無才者相反,小人也許才華橫溢,但品德有失高尚。這樣的人才怎樣使用,請看曾國藩是怎樣巧用劉銘傳的。
劉銘傳生長在民風強悍的淮北平原,自小養(yǎng)成了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豪霸之氣。李鴻章奉曾國藩之命回原籍招募淮軍時,第一個就看中了他。這支隊伍為李鴻章建立功業(yè)出了不少力,但對于劉銘傳的倨傲狂妄,李鴻章也著實惱火。因此,當曾國藩借用淮軍剿捻時,李鴻章就把“銘軍”撥給了老師,希望曾國藩能夠熏陶、管教他一下。
果然,在“剿捻”過程中,劉銘傳軍與另一悍將陳國瑞軍發(fā)生了爭斗。怎么處理這個事端,可真讓曾國藩犯了難。不處理吧,于事不公,雙方都不能平心靜氣,今后還會內(nèi)訌;處理吧,這是李鴻章的屬下,且劉銘傳謀勇兼?zhèn)?,又有洋槍洋炮,今后自己還要倚重他。于是,曾國藩想了個萬全之策,就是對劉銘傳進行嚴厲斥責,嘴上說得狠,但對其過失不予追究,使他心生悸畏。這一招果然管用,只是不久,曾國藩就調(diào)銘軍獨自赴皖北去剿捻了。
對于老師的辦法,李鴻章心領神會,所以他照方抓藥,在剿捻成功后,他向清廷力保劉銘傳的功績,使劉銘傳得以委任臺灣道員。正是這個桀騖不馴的人,在中法戰(zhàn)爭中帶領臺灣軍民奮起抵抗法軍的進攻,使法軍終未能攻下淡水,占領臺灣的夢想破滅了。
1885年,清政府將臺灣正式撤道改建成省,劉銘傳被任命為臺灣第一任巡撫。
所以,對于有才無德者,要控制使用。這就好像劍一樣,控制好了,則為利器,控制不好,則為兇器。什么人能收服悍將呢?有兩種人,一種是比悍將更強悍的人,另一種是有威嚴、能震懾住悍將的人。
前邊提到的陳國瑞,原是蒙古王爺僧格林沁的手下大將。十五歲時,在家鄉(xiāng)湖北應城投了太平軍,后來又投降清軍,幾經(jīng)轉輾被收在僧格林沁部下。據(jù)說他異常驍勇,打仗時,炮彈擊碎了他手中的酒杯,他不但不避,反而抓起椅子,端坐在營房外,高叫“向我開炮,向我開炮”。手下都很敬畏他。
僧王死后,曾國藩接替“剿捻”事宜,與陳國瑞軍打上了交道。當處理陳國瑞與劉銘傳所統(tǒng)率的兩軍械斗事宜時,曾國藩感到只有讓他真心地服自己,才有可能真正地使用他。
但是,陳國瑞莽性難改,所以一回營就照樣不理睬曾國藩所下的命令。看到軟的作用不大,曾國藩馬上請到圣旨,撤去陳國瑞和辦軍務之職,剝?nèi)S馬褂,責令戴罪立功,以觀后效,并且告訴他再不聽令就要撤職查辦,發(fā)往軍臺效力了。陳國瑞一想到那無酒無肉、無權無勢的生活,立即表示聽曾大人的話,率領部隊開往指定地點。
所以,曾國藩駕馭悍將,無外用兩種手段,或軟硬兼施,或外嚴內(nèi)寬,堅持兩手都用,兩手都要硬。這樣,就可以人盡其才。
(楚天摘自《人力資源報》2008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