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愚
尼羅河大約在6500萬年以前就業(yè)已存在了。在遠古時期,埃及和北非地區(qū)處在濕潤期,到處是郁郁蔥蔥的草木。以后,隨著北非氣候的變化,這里廣闊的草原變成沙漠,唯獨尼羅河谷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人們逐漸走向尼羅河谷,于是,和許多古老文明一樣,一個偉大的古老文明由一條大河孕育出來,并在這里誕生了埃及文明古國。
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埃及就是尼羅河”。古希臘歷史學(xué)家希羅多德就曾說過,“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敝灰鹊矫磕暌欢确簽E的河水消退,人們把種子撒在土地上,就只等收獲了。在尼羅河三角洲古城塞伊斯的一尊女神像的基座上就刻著這樣一句話:“我就是一切,過去、現(xiàn)在、未來”。這句話應(yīng)該是埃及人對尼羅河最精辟的概括了。
在原始社會,埃及人在精神上還不能把自己從自然界中分離出來,那世間充滿無形力量的一切都被當(dāng)做神來崇拜。據(jù)統(tǒng)計,在古埃及宗教中,林林總總前前后后神祗數(shù)目多達2000多個,而太陽神始終名列第一,而太陽神崇拜又總是與尼羅河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每天早晨,太陽從尼羅河?xùn)|岸冉冉升起,在天空中緩緩運行,普照大地;黃昏時分,落入大河西岸的沙漠之中;夜間,它經(jīng)歷了黑暗運行之后,又獲新生,重新在東岸升起。在光明與黑暗的交替中,古埃及人認為太陽不僅帶給人類光明和溫暖,而且是生命永恒的象征。
埃及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宗教信仰助長了古埃及人對來世的希冀。尼羅河每年有規(guī)律的泛濫和消退,與之相應(yīng)的植物茂盛和枯萎,太陽每日的升起和下落,這些自然現(xiàn)象的周而復(fù)始,給古埃及人這樣的觀念:世界是循環(huán)往復(fù)的,自然萬物可以由死而生,永恒不變。生與死不過是永恒生命的一個過程,太陽神寄托著他們對永生的追求,而這種追求,使他們對死后如何之注重,遠遠超過了對生的現(xiàn)實的向往。人們相信,現(xiàn)世是短暫的,來世才是永恒的,死后最幸福的生活應(yīng)當(dāng)具備生前最向往的東西,所以他們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在死后享用。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希冀和信念,才有了古埃及絕妙的木乃伊制作技術(shù)、神秘的金字塔和獨特的墓葬習(xí)俗。而且在埃及你能看到的都是陵墓和廟堂,而古代的村落遺址已很難找到了。
一提到埃及人們就會想到金字塔;一提到金字塔,就會想到埃及。金字塔集中了埃及文明中所有的重要元素,成為一個文化符號,是埃及的象征。埃及的“金字塔”時代,是法老們興起的。從公元前3200年前后埃及第一個王朝建立起,歷經(jīng)了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三個時期31個王朝,綿延3000年。因為王國的國王稱法老,故稱法老時期。在這3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法老們的權(quán)威也正是在埃及人與尼羅河的相依、相爭中形成的。法老們的威嚴從作為法老們的陵墓——金字塔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埃及的金字塔,其高、其大、其輝煌、其神秘,不僅創(chuàng)下了多個世界之最,而且給人類留下了無數(shù)的謎團。在埃及已查勘到的金字塔已有80多座,歷經(jīng)風(fēng)雨吹打,目前尚屬完整的有30多座,它們都位于尼羅河下游西岸,綿延100多公里。這也正是古埃及的觀念所決定了:以尼羅河為界,東岸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是生命源頭的象征,為“生界”,而太陽降落的西岸則是亡靈的世界,稱為“死城”,法老們的陵墓——金字塔自然要建在尼羅河下游的西岸了。
古埃及人靈魂不滅的理念,不僅表現(xiàn)在讓世界震撼的金字塔的建造上,還表現(xiàn)在具有高超技術(shù)的木乃伊制作上。在古埃及人看來,死者復(fù)生的重要前提是保存好靈魂所要依附的尸體,保存的方法就是將尸體脫水,制成木乃伊。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工藝先進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埃及歷史上最偉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就被很好地保存了下來而且為一睹這位法老木乃伊的“風(fēng)采”,在法國展出期間還引發(fā)了震驚世界的一連串風(fēng)波和故事。
法老墳?zāi)?,這種顯示王家財富的誘惑是不可抗拒的。隨著埃及民間盜墓之風(fēng)盛行,到新王國時期,法老們便不再為自己修建金字塔,而是競相在新王國時期的首都底比斯的尼羅河兩岸山谷,鑿巖成窟,以作為墓地,安放自己的遺體。這就是所謂的帝王谷。帝王谷的確是塊風(fēng)水寶地。它遙望首都底比斯,腳下是日夜流淌的尼羅河,背靠連綿的底比斯山。雖荒涼卻威嚴。至今帝王谷已挖掘過62座陵墓,與帝王谷齊名的王后谷,也已挖掘有70多座。
當(dāng)古代埃及的國王們不再注重金字塔的時候,還有另一種用來表達對先王的哀思或?qū)ι耢篁\的宏偉的建筑物“神廟”便異軍突起。特別是自新王國起,在前后500年的時間中,埃及建成的神廟數(shù)量之多、規(guī)模之巨、建筑之華美與恢弘,又成為讓后人為之嘆為觀止的奇跡。其中尤為著名的如坐落在尼羅河?xùn)|岸的盧克索神廟、卡爾納克神廟以及阿布·辛拜勒神廟等,都留給人們無盡的贊嘆、遐想。據(jù)說,曾有50多位法老參與建造卡爾納神廟,而阿布·辛拜勒神廟的“神光”更有讓人捉摸不透的神奇:每年2月21日和10月21日清晨,一束陽光總會穿過61米長的洞穴,依次照到太陽神、拉美西斯二世和阿蒙神臉上,而與阿蒙神緊緊相鄰的第四座雕像冥神卻永遠享受不到這束“神光”。尤其讓人稱奇的是,2月21日正是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的生日,而10月21日則是他的登基日(約公元前1290年即位)。如此巧妙、精準(zhǔn)的計算結(jié)果,足見在3200多年前古埃及人已經(jīng)擁有了多么驚人的智慧和設(shè)計能力。
此外,方尖碑、太陽船、紙草紙等,也都是緊密聯(lián)系著尼羅河與太陽神的古埃及文明的見證。方尖碑是用整塊花崗石制成的正方柱體碑,由下向上逐漸變細,碑頂呈棱椎體,多用金箔包裹,在太陽照耀下,宛如光彩奪目的太陽,故而古埃及人把它看做太陽神的象征。它總是佇立在埃及神廟的入口處,面向尼羅河。方尖碑一般有二三十米高,上百噸重,它也當(dāng)是古代世界最令人驚嘆的工程業(yè)績之一了。還有太陽船,它是古埃及人想象中的溝通尼羅河兩岸的交通工具。法老們多仿制太陽船,并用在下葬的儀式中,以象征在尼羅河乘船而走,完成太陽神夜晚在尼羅河的旅行。在胡夫金字塔附近發(fā)現(xiàn)的五個石坑中收藏的五艘船,似乎也表明太陽船作為古老埃及法老通向永生之路的工具,伴隨木乃伊一起而葬入金字塔。至于在研究古埃及文明中無數(shù)次提到的紙草紙,也是尼羅河和埃及所獨有。紙草是一種多年生綠色草本水生植物,盛產(chǎn)于尼羅河谷和三角洲一帶。它不僅是古代埃及重要的造船和建筑材料,用它制作的紙草紙更是古埃及人對人類文明最偉大的貢獻之一。紙草紙用于書寫一直持續(xù)到10世紀。當(dāng)公元8世紀唐朝工匠將中國造紙術(shù)傳到阿拉伯世界后,紙草紙的制作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并最終被中國的造紙術(shù)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