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現(xiàn)代文閱讀必考題:文學類文本(23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l一14題。
舊燕
張中行
①人總是覺得幾乎一切鳥都是關的,可愛的。如果只許選一種,以期情能專注,我必選“燕”。
②我成年以前住在鄉(xiāng)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磚瓦屋,都是祖?zhèn)餍问?,正房五問,東西廂房各三間,正房靠東西各間住人,中間一問兩旁砌柴灶,這一間前部有門,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門.兩層: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開,名為風門;靠內(nèi)的左右兩扇,高及頂,向內(nèi)開,白日大敞。入睡前才關閉。這樣,起來之后,入睡之前,這前門就總是半敞著。是不是歡迎燕來住半年,生兒育女呢?說不清楚,因為祖祖輩輩都是“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③總是公歷四五月之間,估計就是去歲那一對,回來了。門外罕有長者車轍的小家小戶添了熱鬧,風門之上,燕飛入飛出,早期是銜泥筑巢或補巢,其后是產(chǎn)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雛鳥。人也忙,因為正是春種的時候?,F(xiàn)在回想,其實不是因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大德,才能夠如此和平共處。關于和平共處,還可以具體說說。只說兩件,都屬于克己諒人的,先說燕一方,巢筑在屋頂稍靠后的一根檁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開,向外偏上,農(nóng)家早中晚三頓飯都要燒柴,煙氣火氣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過??墒菦]看見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說人一方,吃飯放矮長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黃口待食的時候常有糞便落下,怎么對付呢,照例是飯桌移動位置,而不說抱怨的話。人燕和平相處,由人方面說是鳥獸可與共群,取其詩意,可以說是羲皇上的境界。
④羲皇上與現(xiàn)代化難得協(xié)調(diào),于是由二十年代后期起,我出外上學,離開鄉(xiāng)村的祖?zhèn)魇椒?,改為住學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門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風門,室內(nèi)不見檁,也就再也不見燕巢以及燕飛入飛出了。有時想到昔日,很懷念。幸而還有個余韻,是七十年代早期.我由干校放還,人未亡而家已破,當然還要活下去,只好到北京大學女兒家寄居。住房是五十年代建的四層磚樓,比較高大。我們夫婦住的一間南向,記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飛來一對燕,選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興,想到又可以與燕結鄰,心里熱乎乎的。巢筑得不慢,常常見“空梁落燕泥”。及至筑成,我吃了一驚,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魚壺形,長圓,近上部的一旁開個小口,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種燕呢,還是在鄉(xiāng)隨鄉(xiāng),在城隨城呢?兩種巢相比,我還是更喜歡家鄉(xiāng)那一種,因為可以看見雛鳥的黃口。但總是又來身旁了,應該慶幸。慶幸之余,有時想到次年,至今還會回來吧?不負所望,次年的春末準時回來。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舊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許對環(huán)境有什么意見吧,第三年回來,飛旋幾次,看看舊居,遠去,就不再來。
⑤其后是時和地更現(xiàn)代化,我遷入北郊一座高層樓,居室有窗,有陽臺,都封閉,蚊蠅尚不能入,更不要說燕了。由樓窗下望,有空地,卻永遠看不到“乍晴池館燕爭泥”的景象。
⑥常想到鄉(xiāng)村的舊居,可惜先則人禍,家里人都散而之四方,繼以天災,房屋倒塌,現(xiàn)在是連遺跡都沒有了。其他人家,會不會仍保留祖?zhèn)鞯倪z風,年年有舊燕歸來飛入呢?但愿仍是這樣。不過,縱使能夠這樣,總是離我太遠了。那么,關于舊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年作也未能離開失落感的詩了,這是:漫與寒衾夢繡幃,天街細雨濕春衣。年年驛路生春草,舊燕歸時人未歸。(選自張中行散文集《舊燕》有刪改)
11.從全文看,作者描繪了燕子的哪幾種生活情形?(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④節(jié)作者詳細描寫了燕巢的形狀,試分析其用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畫線的兩處分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說“羲皇上與現(xiàn)代化難得協(xié)調(diào)”,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現(xiàn)代文閱讀選考題。請從甲、乙兩類文本中選定一類作答,不得再選做另一類內(nèi)的小題。(15分)
甲、論述類文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題。
和尚動得,我動不得?
①阿Q伸手去摩靜修庵小尼姑新剃的頭皮,小尼姑滿臉通紅地說:“你怎么動手動腳……”阿Q的答復是:“和尚動得,我動不得?”
②說“和尚動得”,不免有誣蔑之嫌,且不去管它。但這句話實在警辟,它簡潔而又活脫脫地勾出了一些人的一種心理和處事原則。本來并不認為“動”得有理,但既然有人先動了,那么我也來動一動,便是理直氣壯,至少無可非議的了。“和尚動得,我動不得?”能化非為是,變無理為有理,既有助鼓起自己“動”的勇氣,又可以充當?shù)钟熾y的擋箭牌,功能多樣,效用明顯,所以這一原則便被一些人廣為采用。
③但這種處事原則,通常只施之于弱于己者。阿Q只把它應用于小尼姑。當年列強的“門戶開放,利益均沾”政策也只加之于貧弱的中國。此外,有時也用于某些公物或近于無主之物,近六十年前杭州鄉(xiāng)下人紛紛去挖雷峰塔的磚,便是一例。
④不幸的是,舊社會的這種分泌物至今仍然頑強地附著在某些人身上?,F(xiàn)在,缺少自衛(wèi)能力的弱小者已經(jīng)很少(因為有人民的政權保護著)而公物卻日見其多起來,而這公物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卻又似乎與無主之物難以區(qū)別,于是“和尚動得,我動不得?”這一原則的施用范圍,便越來越廣泛。看見別人在那里用公款大吃大喝,我至少也得小吃小喝一番。你多占了三間房,我便也來多占三間,如果沒有你那么大的能耐,便多占一間也行。既然你開得后門,我有什么開不得?……于是,對于種種不正之風,盡管頗為不滿,卻又往往不免多少沾點邊。然而,雖然沾了點邊,卻仍然心安理得,因為有“和尚動得,我動不得?”的原則在。
⑤“和尚動得,我動不得?”是一種泯滅良知的麻醉劑,一種自我欺騙的借口,一種向邪惡看齊的哲學。這樣一種心理或處事原則,如果在社會上彌漫開來,不但扶正祛邪難以實現(xiàn),而且會形成一種破壞力量。當年的雷峰塔終于倒掉,西湖至今缺了一景;今天某些廠礦設備遭到哄搶,某些森林被濫砍亂伐,不過是小焉者。其大焉者則是是非觀念的淡漠以至混淆,人們的靈魂受到污染和銷蝕。
⑥在“和尚”動手的面前,可以有三種態(tài)度:出面制止,不許他動,這是革命者和先進分子;他動我不動,不失為潔身自好的正直之士;你動我也動,便屬于無賴甚至可惡了。這里沒有硝煙炮火,但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場考驗。
⑦“和尚動得,我動不得?”固然要不得,應該受到譴責,但有這種想法的人畢竟不是首惡。我們應該首先斥責、制止、懲處那些先動手并且在那里大動特動的“和尚”。否則,不但有欠公允,而且可能于事無補。
⑧至于有的人,本身就是一位大“和尚”,卻也在那大嚷大叫,批什么“和尚動得,我動不得?”,更應該加以揭露,還他一個本相。
15.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和尚動得,我動不得?”這句阿Q的“名言”穿針引線,結構全篇,這不僅使全文結構嚴謹,而且極大地增強了說理的形象性和幽默感。
B.因為“和尚動得,我動不得?”這種處事原則功能多樣,效用明顯,所以在今天這一原則的施用范圍,便越來越廣泛。
C.“當年的雷峰塔終于倒掉,西湖至今缺了一景”這一例證意在揭示“和尚動得,我動不得?”這種處事原則也用于某些公物或近于無主之物。
D.作者將動手的和尚分為“大和尚”和“小和尚”,并尖銳地揭示其惡劣行徑,這樣的分析不僅精到透辟、淋漓痛快,而且情趣盎然。
16.第④段中畫線的語句對論述文章的中心有怎樣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們應當怎樣遏止“和尚動得,我動不得?”這種現(xiàn)象?請依據(jù)文意分條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實用類文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題。
中國之行的泰戈爾和他的忘年交徐志摩
1924年4月12日,泰戈爾應邀來到他向往已久的中國,游歷講學。在這個他認為是他前世生活過的地方,他與他的忘年交徐志摩完成了他們的人生約會。
1861年泰戈爾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裕之家,他從小天資聰穎,十四歲開始寫詩,1913年成為亞洲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集文學家、詩人、哲學家、教育家、畫家和社會活動家于一身。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在世界范圍內(nèi)也是令人矚目的。對于當時年輕的徐志摩來說,大他二十六歲的泰戈爾是他一生崇拜的偶像。他與泰戈爾可以說是性靈相通的朋友,這樣的一種緣分也許與他們對“愛”的追求的一致和相同的性格分不開。“愛”是徐志摩創(chuàng)作的源泉,也是泰戈爾的人生哲學,這個“愛”是“博愛”,是愛別人、愛生命。
此外,他們的性格與氣質(zhì)也極其相似:他們在二十四歲前對于詩的興味并不濃,相反,卻都做著政治家的夢。兩個人仿佛都能夠從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相互吸引,相見恨晚。而他們的交往,也成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徐志摩得知泰戈爾要來華訪問之后,欣喜若狂,熱情似火。他一方面頻繁地與秦戈爾通信,商榷來華事宜;一方面在報刊上造勢宣傳泰戈爾,先后發(fā)表了《泰戈爾來華》、《泰山日出》等四篇文章,宣揚他“偉大的人格、熱烈的愛情、超越的思想和小孩子一般的純潔精神”。努力營造出一種熱烈的歡迎氣氛。在寫給泰戈爾的信中他還就即將伴隨泰戈爾并擔任他的翻譯一事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我已答應了講學社在你逗留中國期間充任你的旅伴和翻譯。我認為這是一個莫大的殊榮。雖然自知力薄能渺,但我卻因有幸獲此良機,得以隨世上一位偉大無比的人物而難禁內(nèi)心的歡欣雀躍?!?/p>
泰戈爾終于如期蒞臨。他在上海入境,經(jīng)南京、濟南來到北京。在北京,泰戈爾度過了他六十三歲的生日,還接受了梁啟超的贈名——竺震旦。竺即天竺,是古印度的別稱;震旦是中國的別稱。這也恰好可以表達泰戈爾熱愛中國、希望中印友誼長存的真實感情。4月26日,泰戈爾在京的最后幾天,徐志摩陪他游覽了法源寺。法源寺是北京名剎之一,以滿園丁香負有盛名。自清代開始,常有詩人相聚于此舉行“丁香大會”。徐志摩此次陪同泰戈爾前來觀賞丁香花,繼續(xù)了這個傳統(tǒng)的雅事。徐志摩詩興大發(fā),在樹下通宵做詩。
泰戈爾還在上海、北京等地發(fā)表了精彩的演講。他以其獨特的詩的語言、詩的意象,表達了他深奧的政治、哲學觀點。泰戈爾的演講內(nèi)容豐富且詩意縱橫,要翻譯精確是相當困難的。然而,對精通英語且文學功力深厚的徐志摩來說,翻譯起來游刃有余。他用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從容不迫、聲情并茂地把泰戈爾的思想傳遞給眾多聽眾。
在泰戈爾訪華的三個月時間中,他和徐志摩形影不離,常以詩畫互贈,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泰戈爾還為徐志摩起了個印度名字“蘇薩瑪”,意為“月亮寶石”,徐志摩則稱泰戈爾為“老戈爹”。
泰戈爾訪華結束后,徐志摩又陪他訪問日本,并把他送到香港,才依依惜別。泰戈爾回到印度,將他在中國的演講匯編成《在中國的講話》,書的扉頁上寫著:獻給我的朋友蘇薩瑪,由于他的周到照料,我得以結識偉大的中國人民。
15.下列對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泰戈爾1861年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他的偉大的人格,熱烈的愛情,超越的思想和純潔的精神,深深地吸引著徐志摩。
B.泰戈爾對中國有深厚的感情,他甚至認為自己前世在中國生活過。三個月的中國之行,更加深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感。
c.泰戈爾在文學、哲學、教育等多個領域均有不凡建樹,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更是世界矚目,這與他從小就熱愛詩歌是分不開的。
D.泰戈爾在中國講學期間,不僅游覽了北京名剎法源寺,還在上海等地用英語發(fā)表了內(nèi)容豐富、詩意盎然的演講。
16.從文中看,徐志摩和泰戈爾成為忘年交,有哪些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泰戈爾的“中國之行”,受到徐志摩的哪些周到照料?請依據(jù)文意分條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請以“難”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四市2009屆高三第三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加考題(選修歷史)
一、閱讀材料,完成19—2l題。(10分)
炯,華陰人。顯慶六年舉神童,授校書郎。后為婺州盈川令。炯恃才憑傲,每恥朝士矯飾,呼為“麒麟楦”。或問之曰今假弄麒麟戲者必刻畫其形覆驢上宛然異物及去其皮還是驢耳。聞者甚不平,故為時所忌。炯博學善文,炯嘗謂:“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睆堈f曰:“盈川文如懸菏,酌之不竭。恥王后,信然;愧盧前,謙也。”
19.用斜線(/)給文言文中劃線的句子斷句。(限六處)(6分)
或問之曰今假弄麒麟戲者必刻畫其形覆驢上宛然異物及去其皮還是驢耳。
20.“恥王后”,“隗盧前”中“王”“盧”分別指的是“初唐四杰”中哪兩位詩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據(jù)文意,推測“麒麟楦”的含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閱讀題(15分)
22.下列有關名著的說明,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寶玉挨打后,林黛玉倍感傷心,不禁感懷身世,于暮春時節(jié)掃起落花,埋在土里,稱為花冢,寫下了充滿抑塞不平之氣的《葬花吟》。
B.《鳳凰涅粲》中鳳凰的自焚是與舊世界徹底決絕的反抗行動,是叛逆精神的強烈爆發(fā)與燃燒;氣吞日月的“天狗”是一個具有徹底破壞和大膽創(chuàng)造精神的一個形象。
C.魯迅的《狂人日記》正文以白話體展示“狂人”的13則日記,前面卻設計了一段文言體的序文,從而形成“我”與“余”的雙重視角。這是《狂人日記》在結構形式上的一大創(chuàng)新。
D.《雷雨》中,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蘩漪把真相全部說出,四風受不了刺激,坤進花園后觸電身亡,周萍前去救她,也觸電而死。一對年輕的戀人就這樣結束了他們不幸的愛情。
E.《老人與?!愤\用多種敘述角度,在直敘桑提亞哥與馬林魚、鯊魚的搏斗過程中,不斷插敘他對往事的回憶和對眼前事物的感慨,使單凋的捕魚過程顯得多姿多彩,引人人勝。
23.簡答題(10分)
(1)《三國演義》中描寫了三個最為重要的戰(zhàn)役:官渡之戰(zhàn)、彝陵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請簡述彝陵之戰(zhàn)的情節(jié)。(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為了證實他的叔父克勞狄斯是不是殺害他父親的兇手,特意安排了一場“戲中戲”來試探。清簡述“戲中戲”的情節(jié)。(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材料概括分析題(5分)
近一年多來,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便一直成為整個社會爭議不魄的熱點。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不分科,文理兼修,培養(yǎng)“全才”,無疑更好。但問題是,三年高中學期是不會改變的,不分科,則意味著學生課業(yè)要增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數(shù)量多了,質(zhì)量勢必要下降,對我們的教育事業(yè)更為不利。況且,高中生一般在高二上學期分科學習,分完科后,非高考科目便不再開設相關課程,有更充足的時間備戰(zhàn)高考。再者說來,學生到了高中,即使不分科,他們也已經(jīng)有了偏科的傾向,不如因勢利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愛好特長,何必把他們不喜歡的東西硬塞給他們呢?
但分科,確實會如有些人擔心的那樣,培養(yǎng)出大量偏科人才來。但仔細想想,從古到今,世界上的所有人才哪一個不都是“專才”而非“通才”?放眼高校,哪一個學校又不分院系,不分專業(yè)?如此看來,分科是大勢所趨,是時代潮流;而不分科,是理想,卻不現(xiàn)實。舍宜之策,不是盲目取消文理分科,而是應該讓學科分得更科學合理?!奥劦烙邢群螅g業(yè)有專攻”。不管分給孩子啥樣的課,一定要讓他們學之有用,而且能學精學深,學成專才、人才。千萬不能培養(yǎng)出機械呆板,死背書目,一旦變通便立馬不適應的“高分低能”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要想出人頭地,實際上不需門門精,只需精一門,這個道理恐怕大家都不難懂吧?
24.請概述作者不贊成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原因。(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請你根據(jù)本文作者的觀點,針對目前現(xiàn)狀,闡述應對文理分科的做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蘇省淮安、宿遷、徐州、連云港四市2009屆高三第三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試題答案(11-25題)
五、現(xiàn)代文閱讀必考題:文學類文本(23分)
11.(5分)①燕子與人們和平相處;② 燕子與人結鄰,卻不能像先前那樣安定;③燕子不再與人共處。(前兩點分別2分,第三點1分。意思對即可)
12.(6分)與第③節(jié)所描寫的燕巢形成對比,(2分)借以說明燕巢在現(xiàn)代化發(fā)展進程中發(fā)生了變化,揭示了人與自然之間已經(jīng)有了隔閡,(2分)表現(xiàn)了作者對“羲皇上的境界”的一種懷念。(2分)(意思對即可)
13.(6分)(1)為能再與燕子為鄰感到高興,為燕子能否還會如往日一樣如期歸巢而擔憂,期盼能與燕子和諧共處。(3分) (2)對人世滄桑的感慨,對命運多舛的無奈和傷感,對舊居及往日生活的懷念。(3分)(意思對即可)
14.(6分)羲皇上追求的是指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克己諒人的一種傳統(tǒng)生活方式。(2分)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環(huán)境的改變和破壞,人們生活方式的調(diào)整和改變。(2分)
能夠協(xié)調(diào):現(xiàn)代化的過程就是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更高水平的和諧的過程,這與羲皇上的生活追求并不矛盾。只要我們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關系,就能實現(xiàn)羲皇上和現(xiàn)代化的協(xié)調(diào)。(2分)(意思對即可)
難以協(xié)調(diào):羲皇上的生活方式已經(jīng)成為過去,現(xiàn)代化代表歷史發(fā)展的方向,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必然會改變,兩者自然難以協(xié)調(diào)。(2分)(意思對即可)
六、現(xiàn)代文閱讀選考題(15分)
甲、論述類文本
15.(3分)C(這一例證意在揭示這種不正之風的社會破壞力。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16.(6分)這些語句從現(xiàn)實的角度揭示了“和尚動得,我動不得?”這種不正之風施用范圍愈加廣泛的現(xiàn)象,(2分)對當前一些人侵吞公物,化公為私的丑惡靈魂作了“動態(tài)”的心理刻畫,(2分)同時又為下文深刻揭示這種處世原則的實質(zhì)、危害等提供了堅實的論證基礎。(2分)
17.(6分)(1)做革命者和先進分子,譴責、制止“動手者”,不許他動;(2)斥責、制止、懲處那些先動手并且在那里大動特動的首惡者;(3)提高警惕,揭露那些掩耳盜鈴、賊喊捉賊的腐朽分子的真相,以警醒人們。(三條,每條2分。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乙、 實用類文本
15.(3分)C(“他從小就熱愛詩歌”錯誤,泰戈爾在24歲以前對詩的興味并不濃。見原文第二自然段。)
16.(6分)(1)彼此都能夠從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相互吸引。(2分)(2)他們在對“愛”的追求上是一致的,“愛”既是徐志摩的創(chuàng)作源泉,也是泰戈爾的人生哲學。(2分)(3)他們具有極為相似的性格和氣質(zhì):他們在24歲以前對于詩的興味并不濃,而是都做著政治家的夢。(2分)
17.(6分)(1)在泰戈爾訪華前與之頻繁通信,商榷來華事宜,并在報刊上為其造勢宣傳(2分)。 (2)在泰戈爾訪華期間全程陪同,照料周到,并為他的演講做了出色的翻譯(2分)。 (3)在泰戈爾訪華期間常以詩畫互贈,進行文學交流,結下深厚情誼,并使泰戈爾對中國人民有了更深的認識(或:對中國產(chǎn)生了更深厚的情感)(2分)。
七、 作文(70分)
18.70分。
以質(zhì)賦分,建議作文切入分為55分,但作文均分不一定達到這一標準。切入分不是起評分、平均分;要拉開評分檔次,讓有思想個性、感情真摯、語言表達好的文章得高分,質(zhì)量低的文章得低分。
附:必考題文言文譯文
韓億,字宗魏,他的祖先是真定靈壽人,后來遷徙到開封的雍丘。中進士,任大理評事、永城縣令,有治政的聲名。其他縣邑不能斷決的案子,郡守皇甫選就讓韓億斷決。任陳州通判時,適逢河水決堤,治理河堤的費用數(shù)以萬計,韓億沒有向百姓征收賦稅而營建構筑河堤。到洋州為官。洋州有一惡霸李甲,兄死后他逼迫其嫂改嫁,就誣稱她的孩子是別人的姓(別人的孩子),以圖霸占她的財物。嫂告官,李甲就賄賂府吏拷打其嫂使她屈服,十多年,其嫂不斷上訴。韓億把李甲召來并把孩子的乳醫(yī)找出來給李甲看(作為證人),冤案于是斷明。后任尚書屯田員外郎。河北大旱,轉運使沒有把實際情況上報,只有韓億把當年饑荒情況旱情上報,并打算寬限百姓當年的租稅。有人誣陷韓億的兒子韓綱受人請托接受了別人的金子(賄賂),韓億請求自己斷案審查這件事,事情最終雖然明辨,但韓億還是被降職為大名府通判。
吳植主管臨江軍隊(臨江的軍職),他派人送金子給(賄賂)宰相王欽若,趁他手下的衙吏到京師,審查衙吏,言語間(對吳植送金子給王欽若這件事)多有泄露,王欽若知道事情已經(jīng)不可掩蓋,就把這個衙吏抓起來上報?;噬舷轮冀唤o御史臺處置,而吳植卻說自己沒有送給王欽若金子,反而誣陷衙吏錯把問候親近人的話傳給了王欽若。韓億徹底追查了這件事,原來是吳植因生病害怕被罷職(于是向王欽若行賄),(只是沒想到)金子沒送到而事情已經(jīng)暴露。吳植于是被除去名籍。連帶審查王欽若,(但)皇上下詔對王欽若不加追究。自薛奎以后,韓億獨自掌管御史臺事務一年多。
在益州為官。舊例,益州每年要拿出官糧六萬石,以賑濟賣給百姓。這一年大旱,韓億拿出比往年多幾倍的官糧,先給百姓,百姓由此沒有受到饑餓。韓億又疏通了九升江口,使下游幾千頃民田得以灌溉。維、茂兩州與羌夷接壤,蕃部每年都要到永康官場來賣馬,韓億擔心他們偷窺兩川情況,就上奏把官場遷到了黎州境內(nèi)。
唃廝啰與趙元昊相互攻打,唃廝啰來獻戰(zhàn)利品。朝廷商議準備加封唃廝啰官職。韓億說:“他們都是外族臣子,現(xiàn)在不能告諭他們使之解除仇恨,卻(竟然)趁機加封他,這不是用來安撫控制四方的辦法?!贝俗h于是停止。元昊每年都派人到京師,他們出入民間沒有任何限制,韓億請求下詔為他們建(專門的)館舍并以禮待之,并讓官府來主管貿(mào)易,(這樣)外表雖然看起來煩亂,但實際上是(以此)限制提防他們。
開封知府范仲淹向皇上獻《百官圖》,指宰相呂夷簡選拔不公,而暗地里推薦韓億可重用。到范仲淹被貶后,皇上告訴了韓億。韓億說:“范仲淹因公舉薦我,我的愚鈍陛下您是知道的;范仲淹因私舉薦我,那么我自從做官以來,從未曾有意結交托請別人?!庇谑潜蝗温殲閼舨?、參知政事。適逢忻州發(fā)生大地震,諫官韓琦進言宰相王隨不是輔弼之才,又說韓億的兒子韓綜為群牧判官,不應自己請求讓他的兄長韓綱代替他任這一職務。于是韓億與宰相王隨都被免職。韓億死后,追贈太子太保,謚號忠憲。
韓億性格端方穩(wěn)重,治家嚴整,即使賦閑在家,也從不懈怠。遇到有孤苦貧困的親友,就常給他們婚嫁和喪葬的資助。
辛棄疾《定風波?暮春漫興》宋詞鑒賞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鍾。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詞分上下兩片。
上片以“少日”與“老去”作強烈對比?!袄先ァ笔乾F(xiàn)實,“少日”是追憶。少年時代,風華正茂,一旦春天來臨,更加縱情狂歡,其樂無窮。對此,只用兩句十四字來描寫,卻寫得何等生動,令人陶醉!形容“少日春懷”,用了“似酒濃”,已給人以酒興即將發(fā)作的暗示。繼之以“插花”、“走馬”,狂態(tài)如見。還要“醉千鍾”,那么,連喝千懷之后將如何顛狂,就不難想象了。而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憶中才能出現(xiàn)。眼前的現(xiàn)實則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懷不是“似酒濃”,而是“如病酒”。同樣用了一個“酒”字,而“酒濃”與“病酒”卻境況全別。什么叫“病酒”?歐陽修《蝶戀花》詞說:“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薄安【啤保敢蚝染七^量而生病,感到很難受?!袄先シ甏喝绮【啤保瑯O言心情不佳,毫無興味,不要說“插花”、“走馬”,連酒也不想喝了。只有呆在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幾杯茶,消磨時光。怎么知道是小房子呢?因為這里用了“小簾櫳”?!皺伞敝复吧蠙裟?,而“簾櫳”作為一個詞,實指窗簾。掛小窗簾的房子,自然大不到那里去。
過片“卷盡殘花風未定”,有如奇峰突起,似與上片毫無聯(lián)系。然而仔細尋味,卻恰恰是由上片向下片過渡的橋梁。上片用少日逢春的狂歡反襯老去逢春的孤寂。于“茶甌香篆小簾櫳”之前冠以“唯有”,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關心。其實不然。他始終注視那“小簾櫳”,觀察外邊的變化。外邊有什么變化呢?春風不斷地吹,把花瓣兒吹落、卷走,如今已經(jīng)“卷盡殘花”,風還不肯停!春天不就完了嗎?如此看來,詩人自然是恨春風的??墒墙酉氯?,又立刻改口說:“休恨!”為什么?因為:“花開元自要春風?!碑敵跞绻麤]有春風的吹拂,花兒又怎么能夠開放呢?在這出人意外的轉折中,蘊含著深奧的哲理,也飽和著難以明言的無限感慨。春風催放百花,給這里帶來了春天。春風“卷盡殘花”,春天就要離開這里,回到別的什么地方去了?!霸噯柎簹w誰得見?”問得突然,也令人感到難于回答,因而急切地期待下文??聪挛模腔卮鹫媸恰胺艘了肌?,妙不可言:離此而去的春天,被向這里飛來的燕子碰上了,她是在金色的夕陽中遇見的。那么,她們彼此講了些什么呢?
古典詩詞中的“春歸”有兩種含義。一種指春來,如陳亮《水龍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币环N指春去,其例甚多,大抵抒發(fā)傷春之感。辛棄疾的名作《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亦不例外。而這首《定風波》卻為讀者打開廣闊的想象領域和思維空間,誘發(fā)人們追蹤春天的腳步,進行哲理的思考,可謂另辟蹊徑,富有獨創(chuàng)精神。
把春天擬人化,說她離開這里,又走向那里,最早似乎見于白居易的《潯陽春?春生》:“春生何處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風報消息,續(xù)教啼鳥說來由。展張草色長河畔,點綴花房小樹頭。若到故園應覓我,為傳淪落在江州?!?/p>
黃庭堅的《清平樂》,則遵循這種思路自制新詞:“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p>
王觀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構思也很新穎:“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辛棄疾《定風波》的下片和上述這些作品可謂異曲同工,其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也是顯而易見的。
加考題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10分)
19.(6分)或問之/曰/今假弄麒麟戲者/必刻畫其形覆驢上/宛然異物/及去其皮/還是驢耳
20.(2分)王勃盧照鄰
21.(2分)麒麟楦:比喻虛有其表沒有真才的人物。(意思對即可)
二 、(15分)
22.(5分)A、D(A黛玉葬花在前,寶玉挨打在后 ;D因救四鳳觸電而死的是周沖,周萍是自殺而死)答對一個得2分,答對兩個得5分。
23.簡答題(10分)
(1)(5分)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收復荊州,率領大軍大舉進攻東吳,并取得連勝(2),東吳將領陸遜堅守不出,麻痹劉備(1分)。等到蜀軍“守之久矣”、“兵疲意阻”時,東吳舉兵出擊,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蜀軍大敗,劉備羞愧發(fā)病而死(2分)。
(2)(5分)白普蒂絲姐再三向他的丈夫貢扎古公爵表白她至死不渝的愛,說假如貢扎古先死了,她決不會再嫁,還說除了那些謀殺親夫的毒婦,沒有哪個女人會再嫁的。(2分)后來公爵的近親琉西安納斯為了霸占貢扎古的家產(chǎn),把毒藥灌進在花園里熟睡的貢扎古的耳里,毒死了公爵,并騙取了公爵夫人的委身。(3分)
三、(15分)
24.(9分)①取消分科會使學生課業(yè)數(shù)量增加,學習質(zhì)量勢下降。②不取消更有利于學生備戰(zhàn)高考。③學生本身已有偏科傾向,取消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特長。④分科是大勢所趨,取消分科不現(xiàn)實,不合時宜。(共四點,每點2分,答對4點得9分)
25.(6分)①高中要分科,但要分得更合理,(根據(jù)興趣特長分科,而不是根據(jù)高考需要分科)。②分科后,要讓學生學有所用,能學精學深,學成專才、人才。③分科要避免出現(xiàn)嚴重的偏科現(xiàn)象,要各科都適當兼顧。(3點,每點2分)
附:加考試題文言文譯文
楊炯,華陰人。顯慶六年參加童子科舉,被授職校書郎。后來做婺州盈川令。楊炯恃才傲物,常常譏笑那些朝廷官員造作夸飾,掩蓋真相,說他們是“麒麟楦”。有人詰問他,他說:“你看街上那些弄假麒麟的,總是刻畫頭角,修飾皮毛,然后披在驢身上,大造聲勢,好像真的麒麟一樣。等到撕掉那張皮,不還是一驢嗎?”聽到這些話的人,心里很不平,所以遭到當時人的嫉恨。楊炯學問廣博,善于作文,他曾經(jīng)說:“我排在盧照鄰之前感到很慚愧,而排在王勃之后感到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張說評價說:“楊炯撰文,文思如同懸河注水,取之不竭,羞于位列王勃之后,確實如此;而把位列盧照鄰之前看做羞愧的事情,可以看出楊炯的謙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