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詹姆斯·林奇 著 劉育林 譯
1968年,美國第一個圍繞教育對死亡率所造成的影響的科學分析,由芝加哥大學兩位科學家伊夫林·北川和菲利普·豪瑟博士聯(lián)合發(fā)表。這項研究后來經(jīng)修正和擴充公開出版了,書名是《美國境內(nèi)的死亡率差異》。他們根據(jù)1960年人口普查所做的生命統(tǒng)計分析,讓世人第一次了解了死亡率和教育程度之間令人驚訝的逆向關系。
書中指出,幾乎每一種死亡原因都是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居多。他們發(fā)現(xiàn),沒念到八年級的白人女性過早死亡率竟然比同年齡大專畢業(yè)女性高出105%!如果是男性,整體死亡率竟高出64%!
北川和豪瑟的結論是,如果大專畢業(yè)者與教育程度低下者的整體死亡數(shù)字比率與統(tǒng)計資料吻合的話,那么1960年將有近25萬美國白人死亡,此后每年也將保持這個死亡數(shù)字。
在每個年齡層,教育程度比較低的人死亡率均比較高,值得注意的是25歲~64歲之間的差距尤其大。根據(jù)人口普查報告,1960年各年齡層死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人占過早死亡人數(shù)的七成,教育程度最低的白人女性死于心臟病的比率幾乎是念過一年以上大學女性的三倍!
調查顯示,教育程度最低的男性高血壓死亡率是大專程度者的1.8倍,女性則相差幾乎三倍。死亡率增加同樣急劇的還有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教育程度最低的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幾乎兩倍于大專教育程度者。
相同的趨勢也在死于癌癥的情形中看到。在因肺癌、氣管癌和支氣管癌而過早死亡的男性中,教育程度最低者的死亡率幾乎是大專教育程度者的兩倍,胃癌也一樣,小腸癌和直腸癌則高出22%。至于女性,教育程度最低者的尿道癌死亡率是大專程度者的2.1倍,小腸癌和胃癌也是如此。情形唯一相反的是乳癌,教育程度最低的女性比大專教育程度者低22%,最佳的解釋是調查發(fā)現(xiàn),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生產(chǎn)與親自哺乳的比率越低。
過早死亡的重大原因直接跟人類行為有關,教育所發(fā)揮的影響也同樣驚人。教育程度最低的男性意外死亡(除車禍外)的死亡率比大專程度者高2.3倍,車禍死亡率是2.5倍,自殺死亡率是兩倍。
用別的視角考察這些數(shù)據(jù)后,北川和豪瑟估計25歲以上女性的壽命期待值,他們的結論是,受過一年以上大專教育的女性可預期比教育程度五年級以下的女性多活將近10年。
教育最有趣的共變項是經(jīng)濟地位,至少它能更精確地找出教育程度偏低造成過早死亡的危險性何以增加。統(tǒng)計資料也已證實教育和收入間強有力的關聯(lián)。一個人所受教育越高,年收入就越高。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清楚地顯示:收入越低者死亡率越高。所以,如果要問受教育和死亡率的增加何以相關,答案就會指向諸如個人經(jīng)濟地位的第三項因素。
為有助考察和解決這個問題,北川博士和豪瑟博士把所謂的“共變項分析”技術用在1960年人口普查的取樣上。也就是說,他們在探究一大群人的死亡率時,年齡及收入水平等項目維持不變,而讓教育程度變動。結論是:即使收入相等,教育程度偏低者的死亡率依舊明顯增加——高收入而低學歷者的死亡率依舊比高學歷者高。
對這些前后一致的發(fā)現(xiàn),北川和豪瑟評論道:“擁有高學歷和高收入的人,平均死亡率將低于高學歷的低收入者以及低學歷的高收入者。顯然學歷和收入與死亡率的關聯(lián)具有高度的獨立性。”
(摘自《我的哭聲無人聽見》漓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