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靜
(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小學21560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努力營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與思考,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體驗。眾所周知,讀一篇文章不僅僅是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類,還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脈,要體會文章的情致、風格。如果離開了反復的誦讀,又該怎樣去感悟去體會呢?因此,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p>
1.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愛讀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因此,教師首先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 例如在教學《鼎湖山聽泉》一文時,我先請學生自讀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然后借助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學生通過美麗的畫面,悅耳的聲音真切感受到鼎湖山景色的迷人,泉聲的美侖美奐。課件的使用,使學生克服了空間、地域的差異,充分領(lǐng)略到大自然風光的瑰麗,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興趣。當我請他們用聲情并茂的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大家時,他們一個個舉起了手,用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變化多端的表情訴說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梢?,課堂上要使學生愛讀、樂讀,不僅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寬松愉快的氛圍,還要善于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只有在學生心中產(chǎn)生了內(nèi)驅(qū)力,朗讀才會變成一種自覺行為,才會成為學生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詮釋與表達。
2.傳授方法,教學生會讀
讀的指導可分為讀通、讀懂、讀熟、讀好,在“讀好”中有讀的情感上的指導和讀的技巧上的指導,主要形式有追蹤指導、情境誘導、推進式引導等。"讀得有感情"前提是要對課文有理解,有體悟,有感受,然后愿意表達自己的密詠恬吟、自我體驗,愿意聽自己的朗讀的聲音、語調(diào),愿意被自己的朗讀所感動。教材處理中,應(yīng)抓住值得品味、誦讀的語言,讓學生好好地讀,充分地讀。如在教學《灰椋鳥》一文時,我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寫鳥的句子,接著用投影出示這幾句話,讓學生反復朗讀,想象當時的情景;然后出示畫面,讓學生看;最后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用頭腦去“看”這幅圖。這樣經(jīng)過幾番讀、聽、想,學生漸入佳境,置身于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中,化身為一只無拘無束的灰椋鳥。這樣,不僅對文中的話語有了真切的理解,而且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生朗讀情感已到位時,還有必要在朗讀技巧上進行指導,比如要依據(jù)情感抒發(fā)需要注意聲調(diào)的抑揚頓挫,語速的快慢,語句的重音、停頓等。
3.恰當評價,促學生多讀
《語文課程標準》從“正確朗讀,讀得流利,有感情朗讀”三方面談了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評價。一般要求是:吐字清晰,發(fā)音正確,注意語調(diào)和速度。雖然這三方面是由低到高的要求,但是我們并不能把它分割開來,應(yīng)該從學生開始學習朗讀的時候就較為全面的要求。以往課堂上我們經(jīng)常聽到學生在評價他人朗讀時總是非常機械單調(diào)的幾句:“有感情”、“讀出重音”等等,缺乏的是在聆聽他人朗讀后自我內(nèi)心真實感受的正確抒發(fā),或是在聽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文章理解后的深一層次的表達,所以課堂朗讀導向意識非常重要。朗讀評價形式有師評、生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主要導向通過讀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知、理解、感悟、體會,導向個人頭腦中的“放電影”,即談?wù)勛约旱难矍案‖F(xiàn)了什么。如讀船長哈而威英勇就義的語段時,引導學生評議:聽了他的讀,我好像覺得視死如歸,英勇無畏,忠于職守的哈而威就站在我的面前;他讀得好,我從中聽出了哈而威舍己為人的崇高品格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等等。
前蘇聯(lián)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jīng)說過:“閱讀在孩子發(fā)展中起著重大的作用。童年讀的書可以讓孩子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fā)展?!币虼耍瑹o論從世界觀、人生觀的培養(yǎng),還是從知識的遷移、拓展來看,閱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方法和途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想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精神,要想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教師要善于審時度勢,強化朗讀訓練,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
收稿日期:200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