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翔
服裝手縫工藝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手縫工藝曾經(jīng)在人類生活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在今天它仍是服裝工藝中的一項基本功,是不可或缺的輔助工藝技術。它源于服裝工藝,又高于服裝工藝。
作為服裝專業(yè)的學生熟練掌握手縫工藝的各種針法和縫紉技巧,不僅是專業(yè)學習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歷史的呼喚。
那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效地掌握手縫工藝的各種針法和縫紉技巧呢?下面就圍繞手縫工藝教學方法作以下探討:
一、理論實踐結合法——加強理解提高效率
服裝手縫工藝的教學通常以講解——示范——實踐與輔導相結合為主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把理論與實踐充分地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的理解、消化、接受。然而它雖有眾多的優(yōu)點,但也存在一個最大的弱點——示范性,這個示范性對我們服裝手縫工藝的教學方式來說是一大障礙。
原因是:學生的實踐必須立足于專業(yè)教師的充分的示范才能得以順利開展,這一點在本課程的傳統(tǒng)教學中對于每一個初學者來說是很難得到滿足的,而我們教學所面對的學生就是初學者。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示范就是就是采用分批分組的教學方式,即幾個、十幾個甚至更多的學生圍在老師的四周看老師操作,然后歸位后自行練習。
但實際上這種教學方式存在著以下的弊端:
1.學生不能很全面、完整地看到老師的整個示范過程,盡管老師們采用各種方法去啟發(fā)、引導,使盡渾身解數(shù),但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陷入對手縫工藝操作的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中。
2.由于老師不是播放機,因此在每次示范過程中講解和操作的詳略、完整程度不一,這就造成學生個體接受新知識的起點的不同。
3.該教學方法需要老師對同一操作技能進行反復示范,不僅浪費了有限的課堂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容易讓老師產(chǎn)生厭倦情緒,這對于“教”“學”雙方而言都是不利的。
因此,在以手縫工藝教學為主導的情況下,如何使學生盡快形成從理論思維到實踐動手的過程,就是解決手縫工藝教學的關鍵。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體會到采用的從“理論” 到“實踐” 再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是解決該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前面的“理論”與“實踐”是指為了使學生正確而完整地理解手縫工藝教學的要點而運用視頻展示臺、多媒體制作等現(xiàn)代教學技術手段,它的目的是在講授某一操作技法之前,首先利用多媒體的強大演示功能,給學生以非常形象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從多側面了解技法的操制過程,以便更好地把握操作要點,更有效地進行模仿學習和訓練,從而為學習新的縫制技法奠定必要的基礎。
而后面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則是指老師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與示范,使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扎實有效地掌握服裝手縫工藝的各種技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并為今后的靈活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多向交流法——拓寬思維教學相長
由于服裝手縫工藝出自于傳統(tǒng)的手工作坊,所以一直沿用以師代徒的教學方法。但是自本學科步入各院校的殿堂后,經(jīng)過廣大服裝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探索、改革、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使本課程在教學方法上徹底改變了舊有的傳教方式,從而走上了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教育教學軌道。
但是,在全面推進素質化教學的進程中,還要對現(xiàn)有不當?shù)慕虒W方法進行改革,在課堂上要盡量采用啟發(fā)式、研討式、示范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和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有的放矢,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注重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發(fā)掘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此外,還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加強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及多媒體教學手段,把教學內(nèi)容通過計算機生動、形象、快速、準確地演示出來,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目的。但目前服裝教師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意識還不強,今后應逐步加強。
服裝手縫工藝和其他自然學科一樣,是隨著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如果僅僅局限于現(xiàn)成的教材和教法,只能阻礙服裝教學的發(fā)展。而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則是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有效捷徑。具體做法如下:首先要聽取學生的意見。
教學活動的直接對象是學生,他們最有發(fā)言權。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主要針對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進度的安排等內(nèi)容,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其次,要在同行中開展研討。通過聽課、業(yè)務學習、開研討會等形式,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最后綜合各方建議和自己在教學中的體會,進行認真的歸納總結,并記錄在案,為制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提供必要依據(jù),并為今后的教育教學提供第一手的材料。這項工作雖然不是知識教學,但對于教師來說卻是舉足輕重的,因為只有發(fā)現(xiàn)不足,彌補不足,才能不斷把教學引向深入,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三、擴展創(chuàng)新法——強化實踐提高素質
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任何一門技術的最高目標。在服裝工藝設計中,手縫工藝扮演著承上啟下的重要角色,在該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我們主要注重以下幾點:
1.在秉承“實用原則”的基礎上,把基本針法與實踐小制作內(nèi)容巧妙地結合起來,如學習了平縫針法后,讓學生學習制作一個可愛的小針插;學習了回針針法后,請學生學習制作一串逼真的小紅辣椒,等等。這些既具有時代氣息又具有趣味性的小制作,學生縫制起來樂此不彼,這樣既避免了單一、乏味的訓練,又在不知不覺的制作過程中,讓所學技法得到有效的訓練和鞏固。
同時還增強了學習興趣。值得注意的是,結合教學內(nèi)容的小制作既要有裝飾性和實用性,又要考慮制作的可行性,避免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出現(xiàn)“虎頭蛇尾”的現(xiàn)象,從而失去學習信心,適得其反。
2.在制作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各種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如學習手套的制作,讓學生為自己的父母縫制一副漂亮的棉手套,以報答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再如學習裝飾小掛件的制作,既完成了宿舍的美化布置,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成就感、自信心及愛美、愛生活的情趣。
通過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使學生個人的品質、情操及能力都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和培養(yǎng),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服裝手縫工藝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僅僅傳授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知識更新之快促使我們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學習,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把新知識運用到教學中去。
另外在注重課程聯(lián)系,講究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教學對象、專業(yè)特點及學生今后所從事的職業(yè)等諸多因素,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能夠活學活用,真正掌握手縫工藝的內(nèi)涵與精髓!
(江蘇省通州市職業(y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