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晶 王婭妮
今天的孩子幸福嗎?談起這個問題,家長通常會說,現在的孩子就像在蜜罐里長大的一樣,幾乎要什么有什么,還能不幸福嗎?“可是孩子的答案恰恰相反,感覺自己不幸福的孩子不在少數。”兒童心理咨詢專家翟靜說。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兒童節(jié)前夕,記者就此問題展開了調查。
孩子,你幸福嗎?
“媽媽,作業(yè)怎么這么難呀?我都不想活了!”很難想象,這句話出自山東省青州市一個四年級小學生的口中。他的媽媽袁女士擔憂地告訴記者,當聽到孩子說這話時,自己的心情很沉重,真怕孩子出點什么事,但也無可奈何:“現在不逼他學習,以后哪有出路?”“我是一名初三學生,即將面臨中考,可是我的學習成績一塌糊涂,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每當坐在教室里就像在囚牢里一樣,一看到課本就頭疼。再有幾個月就要中考了,可我一點信心也沒有?!币晃豢鄲赖纳倌陮τ浾哒f。
這是一個星期天,在濟南市一家文化藝術培訓中心昏暗的教室里,17歲的女孩楊洋正在百無聊賴地彈著鋼琴。她說,自己的童年并不快樂,記憶里只有補課的影子,“每天晚上練琴是我最不愿意的事,有時我故意裝病。媽媽說,別的孩子都在學,你可不能輸給別人?!?/p>
青少年心理咨詢專家孔屏從大量真實案例中發(fā)現,不少孩子在學習上存在著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寫作業(yè)磨蹭、好動等不良行為,這些孩子普遍存在學習障礙。不少孩子還存在自卑心理,有的因為成績差而自卑,有的因為容貌比不上周圍的伙伴而自卑,有的因為沒有朋友而自卑,還有大量孩子因為學習不好而恐慌。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中國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而自身的教育水平又過低,這種矛盾成為孩子感覺不幸福的重要原因?!苯痃f,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從小就給孩子灌輸了一種人生模式: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白領階層=成功人生,絕不允許孩子偏離自己設計的這個航道。
濟南一位母親李艷無奈地說,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女兒從3歲就開始上各種培訓班,有故事班、美術班、舞蹈班、琵琶班、奧數班、英語培訓班、鋼琴班,有的特長培訓一直堅持到現在?!按笕撕秃⒆舆@么辛苦,就是為了讓孩子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多一點勝算。”她說。
有專家指出,現在家長在子女教育問題上表現出一種輸不起的心態(tài),把孩子的成長等同于成績,把成績等同于課堂,把課堂等同于考試。他們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長歷程,只是一味地向孩子要成績。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什么手段都敢用,恨不得榨干孩子所有的精力去換取所謂成功的明天。
一位教育專家戲稱:“傻孩子”、“笨家長”、“苦老師”越來越多,似乎誰也不幸福。學習負擔的加重讓孩子過早失去了本應有的幸福時光,除了學習,孩子和家長的生活沒有了別的主題。最終,我們培養(yǎng)出的孩子可能會成為物質上的富翁,精神上的貧民,幸福指數上的乞丐,價值觀上的糊涂蟲。
還給孩子幸福,教育理念要徹底變革
家庭和學校培養(yǎng)的所謂“精英”是否被社會承認?專家認為,這不盡然??荚嚦煽兒貌⒉淮硪欢ň陀谐晒Φ娜松芏嘣诟黝I域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往往并不是學校里的第一名,他們不囿于課本,敢想敢做,這對個人成才往往是更重要的。
山東師范大學副校長王志民說,在2006年中國科協(xié)年會上,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語出驚人:“我所認識的20世紀和21世紀拿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很多,其中很少是學校里面考第一名的?!贝搜砸怀觯顕鴥缺姸嗤映升埖募议L瞠目結舌。
金琰認為,要幫孩子找回幸福,首先要改變家庭教育的方式,做學習型家長,重修父母這門課,重讀孩子這本書。家長保持一顆平常心,合理設置對孩子的期望值。還有專家認為,隨著基礎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應該是教育發(fā)展的方向。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改革應試教育方式,減輕學生的高考壓力,還給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時間和機會,不要讓我們的學生成為精神畸形的高分低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