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今年春晚小品節(jié)目《不差錢》,很受歡迎,小沈陽的異軍突起,趙本山的寶刀不老,都功不可沒。不過,還有一個“姓畢的姥爺”,也出力不小。為了上星光大道,幾個人爭著與主持人老畢套近平,丫蛋、小沈陽,甚至趙本山都說自己有一個姓畢的姥爺……
小品內(nèi)容固然是虛構的,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姓畢的姥爺”現(xiàn)象卻相當普遍。拉關系,找靠山,想辦法和“畢姥爺”套近乎的;攀龍附鳳,吹噓自己有個“畢姥爺”的;或者以“畢姥爺”親戚身份招搖撞騙的,那可是大有人在。而且確實也大有好處,收獲甚豐,怪不得一些人會對“畢姥爺”趨之若鷥,爭著給自己姥爺改姓。
譬如說,現(xiàn)如今在文藝圈里,如果誰有個“畢姥爺”當影視導演,即便演不了一號,也得演個配角,看看現(xiàn)在的影視劇里,夫妻店,父子配,親友團齊上陣的,早已不是什么新聞了。而在某些地方的官場里,如果有個“畢姥爺”坐鎮(zhèn),咱家孩子早晚都會出人頭地,青云直上。君不見,只要眼下一有人坐火箭升官,就會有無數(shù)網(wǎng)民通過“人肉搜索”來查他的身世背景,看他背后有沒有一個“畢姥爺”,而這種搜索居然多有斬獲。
深圳有個單位招聘員工,公然白紙黑字宣告,有親戚在政府機關的優(yōu)先錄用,若是有個“畢老爺”的孫子來應聘,那還不得捧到天上。就連某些小學老師,也會在學生家長登記表里努力子找“畢姥爺”的身影,以備不時之需。最可笑的是,河南省汝州市溫泉鎮(zhèn)連疙瘩村村民魯某在去澆地途中,疑被路旁突然倒下的電話線桿砸死,死者家屬與網(wǎng)通公司協(xié)商時,工作人員竟然說“你家在市委沒人,有人的話就賠錢多了”。(《鹽城晚報》1月10日)市委里如果有人就能多賠錢,市委里要是有個嫡親的“畢姥爺”,那還不得一賠就賠出個人富翁來?當然,如果市委里若真有個“畢姥爺”,他的外孫也不至于還在土里扒活兒。
朝里有人好做官,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雖然于今為烈,畢竟也是古已有之,可以說是國人的一個丑陋習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為典型的是,東漢時,“跋扈將軍”梁冀當權,他一家于前后封侯的有七人,當上皇后的有三人,還有六個貴人,二十大將軍,夫人、女兒封了食邑、冊為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為妻的有六人,其余的卿、將、尹、校達五十七人。就連剛出生的孫子、外孫,都襲有爵位,享有俸祿,多虧了他們的“半姥爺”。唐玄宗時因楊貴妃得寵,而使楊氏一家都升官發(fā)財,飛黃騰達,權傾朝野,更是人盡皆知的歷史事實,誠如白居易的《長恨歌》所描述的那樣:“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睏罴业陌l(fā)跡,雖沒有神通廣大的“畢姥爺”,卻有一個“三千寵愛在一身”的“畢姥姥”。
當然,要把“卓姥爺”現(xiàn)象的根源一股腦地都推給老祖宗,肯定是不公平的,因為除了傳統(tǒng),更重要的還是體制的問題,管理的漏洞,風氣的影響,道德水平的滑坡,都為“畢姥爺”的茁壯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們的目標是要建設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社會,每個人都享有同樣的權利,都能在公平條件下參與競爭,就必須把形形色色的“畢姥爺”們請出賽場,不讓“畢姥爺”干擾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只要你有真才實學,不論你有無“畢姥爺”,都能脫穎而出,大顯身手。在小品《不差錢》里,小沈陽就是依靠自己的出色才藝而不是靠“姥爺姓畢”贏得主持人青昧,彰顯了“靠本亨吃飯,不靠關系混事”的觀點,這也正是觀眾給予這個節(jié)目熱烈掌聲的主要原因。
要把關系社會變成能力社會,就須請“畢姥爺”走開!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