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濤
一年一度的全國書博會,在繁榮出版業(yè)的同時,對各地文化事業(yè)乃至經(jīng)濟的發(fā)展都作出了貢獻。從第一屆書博會設置17個展銷處,展銷圖書13310種、接待讀者76萬多人次、銷售圖書370萬多元,到2009年第十九屆全國圖書博覽會,設展位2420多個、參展出版物達30多萬種、現(xiàn)場參會人員近80萬人次、實際訂貨碼洋達19.6億元,歷史記錄一次次地被刷新著。
剛剛結束的第十九屆書博會,據(jù)組委會透露,濟南主會場有35萬讀者參與,青島、曲阜兩個分會場也有30多萬讀者參與。參會記者評論說,如此多的讀者趕到現(xiàn)場參加活動,不算絕后,也算空前。書博會能有這么大的影響力,主辦單位應該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開始還是各地新華書店來扛大旗的,接著就是各省宣傳部來唱主角,再接著就是省政府領銜主演了。
歷屆書博會亮點
綜觀歷屆大手筆、大動作的全國書博會,除了有些共性外,也各具特色,有許多亮點。
在成都,書博會組委會與成都市公交公司簽約,書博會代表憑代表證、工作證免費在市內(nèi)乘車。在武漢,首次設置期刊館,首次推出電子出版物的展銷活動。在深圳,首次采用深圳市新華書店和三聯(lián)德泰(香港)有限公司聯(lián)合開發(fā)的BIMS圖書營銷信息管理系統(tǒng)。在長春,首次由省、市政府共同主辦;首次設立農(nóng)村分市;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出版業(yè)代表首次組團參加。在南京,把書博會辦成了“江蘇的文化秋游節(jié)”,突破了單一的交易模式。在昆明,首次設立印刷精品展。在福州,首次邀請臺灣出版界組團參加,使第十三屆全國書博會成為完整意義上的全國書博會。在濟南,上海展團“悅讀新上海,走近世博會”的主題成為第十九屆圖書博覽會的新亮點,高大的“海寶”在展館門口笑迎八方客。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在十九屆書博會期間透露,國務院已決定明年向全國人大正式提交設立“全民閱讀節(jié)”的議案。
書博會是融出版物展銷、信息交流,行業(yè)研討和倡導閱讀等功能為一體的一項文化盛事。其訂貨功能的逐步弱化是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產(chǎn)業(yè)升級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正因此,才彰顯出展示功能的強化。書博會對于出版發(fā)行界來說,既是好圖書的薈萃地又是新圖書的處子秀場。
書博會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
現(xiàn)在,書博會的功能逐漸由訂貨向展示策劃創(chuàng)新過渡,這也是順應時代變化的自然選擇。如今,網(wǎng)絡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對書博會的展示功能形成了很大的沖擊,那么,書博會還有存在的價值嗎?他的生存空間又在哪里呢?
事實上,除了展示,書博會還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能夠為出版人,作者與媒體和讀者提供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交流和互動在書博會上早有體現(xiàn),像業(yè)界研討會、主題論壇,簽名售書等。但出版社作為主體,參與的主動性還不夠,活動的頻次尚不足,這就需要組織者進一步引導,調(diào)動出版人的主觀能動性,策劃更加豐富的互動形式,真正在出版人,作者、媒體和讀者之間搭建起溝通和交流的橋梁。深入挖掘這一互動與交流的功能,將為書博會拓展新的生存空間。
再者,建議全國書博會的舉辦時間及長度,有個統(tǒng)一規(guī)定比較好,這樣容易形成品牌效應。從往屆來看,時間分布比較亂,4月的有1次,5月2次,6月1次,8月2次,9月2次,10月7次,11月1次,跨9月和10月的有1次。舉辦全國書博會時間的選擇,要考慮出版方,學生和市民這三大群體的作息時間,還要考慮宜于本地旅游的時節(jié)。比較而言,時間長度以9天為宜,跨兩個雙休日。如果在書博會展覽地帶,還種植一些飄香的植物,有一個雅致環(huán)境的話,那就更為賞心悅目,靈魂之香和自然之香相融,熏陶的效果將會更佳。
著名作家王蒙在第十九屆書博會上說的好:“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理解書的過程也是生活的過程,我們要在讀書與生活之間保持一種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