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琴
《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顯然合作學習已成為新課程
指導下的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但在合作學習“遍地開花”之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老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時,存在著一些誤區(qū)。作為課改一線的教師,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有效地實施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訓練合作技能
新課程倡導學生要學會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一些合作的基本技能是合作學習所必須具備的,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
1、聽的技能
合作學習時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學生不會“聽”——不能認真地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缺乏對他人發(fā)言的理會。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首先讓學生明白并不是發(fā)言才是參與,聽同樣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參與學習。其次,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聽別人發(fā)言的習慣。在聽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別人的發(fā)言,邊聽邊想,吸取他人之長,不斷充實自己。同時在聽的過程中也要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
2、說的技能
合作學習時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學生不會“說”——討論發(fā)言無序,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不能讓其他同學聽明白自己的發(fā)言,只顧自己講。首先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敢說,愿意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多鼓勵。其次要引導學生在說話時聲音響亮,條理清楚。教師應多一些激勵性的語言:“看誰先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誰能比他說得更清楚?”,“誰還想再補充?”等。
3、交流的技能
小組合作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學生不會“交流”——不會對別人的見解進行分析,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更不會把小組成員的不同意見進行綜合。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在與別人合作時,學會交流是很重要的,交流時要尊重別人,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善于采納別人的意見,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要服從小組內的合理分工,不要憑自己的意愿參與。
二、教給合作方法
合作學習的重要代表人物約翰遜兄弟認為:“如果學生不能夠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與他人的合作性互動之中的話,那么這些知識和技能都是無用的。……這種教育是失敗的。”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人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為此,我認為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教與一些方法,制定一些規(guī)則,一步一步地讓學生學會在小組中學習,如,在小組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討論時應有意識地安排一名組織者,由其給每名組員分配任務,并且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輪換組內角色,讓每名學生都有機會擔任組中的不同角色,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的形成過程,并把自己的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小組匯報時,教師還可以嘗試設一個小組的意見為靶子,引導小組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發(fā)表見解,在具有團體性質的爭論中,發(fā)現(xiàn)差異,思維的碰撞,深刻認識問題。除教給他們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還可努力創(chuàng)設便于學生思考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動腦欲望,逐步形成動腦、動口的習慣,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敢想、敢做、敢說。
三、把握合作時機
合作學習的目的是把小組中的不同思想進行優(yōu)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沒有了獨立思考的過程,合作就會失去了真正的意義。沒有一定的時間作保證,學生的研究探索將一事無成。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機會,在什么時候運用合作最恰當,哪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用合作方式最合適,在備課時,教師都應周密考慮。教學中每次合作學習的時間一般不宜超過20分鐘,時間一長學生
會產生一種厭倦感,反之,如果學生在20分鐘內還不能完成合作任務,則可能教師讓學生合作的內容有問題,難度太大或要求不明確。教師要把握合作的時間,讓合作學習在有限的時間里取得較好的效果。
四、重視合作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巧就在于發(fā)揮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們感到在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要求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將常模參照改為標準參照評價,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yōu)樾〗M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jù),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因此,教師要做好“學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動手,大膽發(fā)言,勇于說出自己的意見,這樣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再次合作的欲望。
總之,新教材為教師提供了展示合作學習的舞臺,但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改革課堂教學目標、結構與形式,改進課堂教學策略,不斷總結,不斷反思,走合作學習之路,使新課改下的課堂不斷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