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琪
又是夜雨,如期而至。這雨,直達我心底。
天氣轉(zhuǎn)涼的這幾天,父親病了。母親還在吃藥,每天三次,吃的都是苦口的中藥。從前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我總沒感覺,現(xiàn)在才知道作品細膩之處藏真情。背影、背影?,F(xiàn)實的背影,記憶中的背影,每到雨夜,時而模糊,時而清晰。
又是夜雨,打在瓦上,四濺開來,叮叮作響??上窃谝估?,看不見那四散之美。只有嗚咽之聲穿透耳膜,不絕如縷。
眾多詞牌中我最喜歡《雨霖鈴》。它的動人之處不僅在于那三個婉轉(zhuǎn)的聲韻,還因為在它的背后潛藏著一個感人的故事。話說當年唐玄宗因安祿山叛亂逃往蜀地,“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玄宗算是個重情的人,作為皇帝,宮中自有三千粉黛陪侍左右,似乎犯不上對某個女子動真感情,可是他卻對楊氏動了真情。白居易為此寫下長詩《長恨歌》,余脈還一直延續(xù)到清代,出現(xiàn)了洪昇創(chuàng)作的《長生殿》。同時期的才子納蘭性德也嘆道:“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碧菩诘母腥酥幵谟?,他雖身為帝王。卻拋開了世俗倫理之念,以一種偉大的人情美創(chuàng)造了人生的另一種價值?!坝跅5烙?,中聞鈴,音與山相應?!贝饲榇司?,恰似楊氏之魂隨雨而至,搖鈴相應。潸然淚下者,又何止玄宗一人?然有天地作證,巴山楚水為媒,亦足矣。
古人曾說:“雨到秋深易作霏。蕭蕭難會此時心?!笔前?人的心境會因時因地而變,但你總難以脫離人生的話題,難以逃離歷史的向心力,對此,余光中先生解釋得最好:“……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jīng)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二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三打白頭聽雨在僧廬下。這便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蘇東坡曰“喜雨”,周作人曰“苦雨”。兩人像在打趣,即使隔了千年的滄桑,但對雨的愛超然物外,叫人好不羨慕,好生感慨……
又是動人的夜雨,如期而至,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點評
本文文筆流暢。文采飛揚。作者由夜雨聯(lián)想到文學,感悟到人生。雨在作者的筆下有了靈感,有了人情味。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似有人生的悲情,又有人生的豁達與從容。自然界的風雨比起人生的風雨來說只是一個觸情的基點,風吹雨打給不同的人生留下的是不同的況味。讀罷全文。我們不禁產(chǎn)生永久的回味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