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語
周三下午去圖書大廈,看書看得忘形,時間一轉(zhuǎn)眼就過去了,等我發(fā)覺時已到了下午5點,我不由心生懊悔:正好趕上下班的時間,這意味著我很可能在地鐵上坐不到座位。
我將剛買的十多本書裝進背包就往地鐵站走,一班地鐵剛好趕在我沖到門口前一秒鐘呼嘯而去,我氣惱地跺了跺腳,不過凡事總有利有弊,幾分鐘后,下一班地鐵到來,站在門口的我很幸運地搶到了一個座位。我取下書包放在膝蓋上,渾身放松,開始為我接下來的十多站路程慶幸。
地鐵運行了兩站時,車門口擠上來一個殘疾人,穿得很臟,只有一條腿,他艱難地將身子靠在拐杖上。周圍的人下意識地離他遠了點兒,他尷尬地笑了笑,抬頭正好與我的眼神相遇。我在短暫的猶豫后,站起來對他說:“你坐我這吧。”他搖了搖頭,我堅持說:“你坐吧,我快要下了?!彼@才坐過來。
我拎著包走到離他幾步遠的地方站著。車又開了一站,上來不少人,我從車門處退回到他身邊,無意中目光再次與他相遇,卻發(fā)現(xiàn)他如坐針氈。
他用手碰了碰我,對我說:“包很沉,我給你拿吧。”“不用了?!蔽覔u搖頭說。車又開出了一站,他再次碰了我一下,說:“姑娘。我給你拿包吧?!蔽疫t疑了一下,將包遞給他。這時,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長長地呼出一口氣,將我的包放在膝蓋上,神情坦然,面帶笑容。
原來,接受別人的幫助,也會給人帶來快樂。
認清善意
薇妮
打開電視,看到這樣一組鏡頭:在飛機上,一個年輕人幫他人把行李放入行李架,被謝之后,以微笑作答:在街頭垃圾箱旁,一個女士雙手拿著垃圾,旁邊一個男士幫她打開垃圾箱蓋,她以微笑致謝,那個男士同樣報以微笑……幫助者和被幫助者用微笑營造了一個和諧的氛圍。
有個長年旅居國外的女友,去年回國探親。舊友相別十多年,重逢后感到特別高興。聚會結(jié)束時,她主動說可以送送朋友,然而她的善意竟被其中幾個老朋友覺得是另有意圖。她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她對朋友的真誠善意的幫助會被誤解呢?
其實,如何接受他人的幫助也是一種禮儀。對他人給予的幫助,無論你覺得是“過”還是“不及”,都應(yīng)有禮貌地接受并表示謝意。
有一個單身母親告訴我,她隔壁有一個男鄰居,經(jīng)常逗她的獨生子玩,并教他打球。于是,她認為這個男鄰居有意于她。這樣一來,原本美好的關(guān)系一下子凍結(jié)了。后來那個男鄰居主動告訴她,他逗孩子玩的原因是覺得,跟單身母親生活的男孩,也需要同男性接觸,這種接觸會使男孩更健康地成長。至此,他的這種善意才不再被誤解,
在生活中,每個人首先都要認清別人善意的動機,要懂得欣賞和贊美他人對你的友善,不必對人多疑。只有這樣,生活才會更美好。
(仙子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