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21世紀,參與國際貿易的國家數(shù)量在增多,聯(lián)系也越來越緊密,新的國際貿易現(xiàn)象不斷涌現(xiàn),如何教好國際貿易學逐漸成為各高校關注焦點。基于國際貿易學課程理論性偏強的特性,在教學中本人應用情景教學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其對最新國際貿易問題、政策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關鍵詞]國際貿易學 問題情景教學 模擬情景教學 案例情景教學
作者簡介:關文麗(1980-),女,滿族,內蒙古興安盟,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學。
教育部在《關于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學科專業(yè)結構調整工作的若干原則意見》中,對學科專業(yè)的改革結構調整提出了原則,如提出:學科專業(yè)調整是“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全局性、戰(zhàn)略性調整”,“要以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人才市場需求和提高國際競爭能力的需要為出發(fā)點,以發(fā)展高新技術類學科和應用型學科專業(yè)為重點”;“……優(yōu)先發(fā)展適應加入WTO 急需的金融、法律、貿易等類本科專業(yè)”;“大力開展與地方經濟建設緊密結合的應用型專業(yè)”;“鼓勵高等學校積極探索建立交叉學科專業(yè),探索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多樣化的新機制”。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chuàng)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畫片,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并借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因此,“情景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fā)展想象,開發(fā)智力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
采用“情景教學”,一般說來,可以通過“感知理解深化”三個教學階段來進行。
一、情景教學設計原則
(一)趣味性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主動學習才能更快更好地獲得認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要任務是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師自身的聲、舉手投足等從視覺、聽覺、觸覺方面出發(fā),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其把注意力集中在聽講上,對該課程產生初步感知。
(二)引導性
國際貿易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講述的理論內容距離現(xiàn)在較遠,學生感到很陌生。所以,在上課前教師可以從一個新聞事件或者案例出發(fā),既可以增強趣味性,又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思則變,變則通,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主動掌握了知識,才能加深對理論的記憶與理解。
(三)應用性
理論需要實踐檢驗,是為實踐服務的。針對我校學生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應該把重點放在新貿易理論的講解上,以及加深學生對貿易政策的理解,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最新貿易規(guī)則、慣例、法規(guī)和技術標準,而不需要學生掌握從經濟學角度對理論或者政策的效果分析。
二、該課程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不適合
目前,一些學者指出很多國際貿易學教材不能與時俱進,其理論內容涉及當代貿易現(xiàn)象較少。國際貿易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變化,而傳統(tǒng)的國際貿易學更多地關注古典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在新貿易理論部分還不是很成熟。在政策方面,教材中只是提到關稅、非關稅的種類和經濟效果分析,但是聯(lián)系實際的較少,比如說發(fā)展到21世紀,目前國際貿易中運用比較多的是協(xié)定關稅,但是教材中提及較少。此外,關于貿易政策、慣例、法規(guī)等知識提及很少,在課堂上老師把這一塊內容作為自學為主,讓學生自己了解,并沒有作為重點來掌握,而在國際貿易實踐當中,因為不了解或者不熟悉貿易慣例、規(guī)則而引起糾紛甚至遭受損失的例子很多。
(二)講授方式單調
教學過程中比較多的講課方式還是以老師講為主。條件好的學校會借助多媒體來講課,但是簡單的PPT制作,只不過是把黑板變得有了“顏色”,其實質上還是老師講,學生聽,這樣并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有時候還會使學生丟掉課堂上記筆記的習慣,而依靠課下考份PPT課件就算了事。
三、情景教學設計方法
(一)問題情景教學
傳統(tǒng)的提問方式就是老師問,學生答,對于學習不好或者對該課程不感興趣的學生來說,回答問題就成了負擔,甚至害怕上課時被提問,這樣就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設置問題情景教學時,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提問方式,比如說可以把問題寫在帶圖案的卡片上,問題回答正確后可以把卡片送給學生,或者設計一些小游戲,使學生在歡樂的環(huán)境中回答問題,這樣做增添了趣味性,使學生不再害怕被提問,從而使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二)模擬情景教學
學好一門課是教與學雙方面的,必須讓學生參與進來,才能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國際貿易學課程中涉及到很多西方人物,其經濟思想理論又與學生身邊接觸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不多,很難讓學生深刻理解其經濟思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定一個環(huán)境,讓學生扮演某一經濟學者,甚至可以按照不同歷史環(huán)境串成一條主線,編排小型的情景劇,讓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一場思想辯論會,在思辨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案例情景教學
學習理論知識的目的是要找到解決實踐問題的方法,國際貿易學課程中涉及到大量的經濟模型分析,但是我校不是培養(yǎng)研究型人才,而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添加了大量的案例,從分析案例入手,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案例選擇上可以從商務部網站或者新聞網上查找最新的貿易事件,這些也是學生們比較關注的問題,從這樣的案例入手,學生的積極性往往都會很高,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結合實際教學
隨著各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不再只是關注學生扎實的理論功底,而是更多地注重培養(yǎng)分析、動手的能力。所以很多高校都建有實踐基地或者跟企業(yè)聯(lián)系,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實踐中檢驗所學知識。同樣,國際貿易學是理論型的課程,要想學好該課程也離不開去實踐中檢驗。
不同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不同,對于《國際貿易學》這門課程講授的重點也會不同,自然采取的方式也會各有千秋。但無論是培養(yǎng)研究型人才,還是應用型人才,都應該注重基礎理論的掌握以及對國際貿易時事分析判斷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把教材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是教與學最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安海燕,朱青,周海洋,淺析國際貿易情景教學,消費導刊[J]2008(12 )p148
[2]謝丹,對《國際貿易學》教學的幾點思考,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J]2006(10)P 155-156
[3]李慧林,網絡教學的實踐與探索,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J]2005 (3), P 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