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國學
印度不如中國人多,但印度乞丐比中國多。印度乞丐構成成分復雜,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因為宗教信奉的原因,人們當乞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在加爾各答大街兩旁有很多用塑料布搭建的簡易帳篷,那些從農(nóng)村流浪到城市,或無家可歸的人們就自由安心地住在路邊的帳篷里,沒有城管去打擾他們。他們沒有技能,大多以乞討為生。
一天我和同事剛出酒店,就被幾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小孩團團圍住。他們伸出髒兮兮的小手,用我們聽不懂的印地語在那里叫喊著,要錢。同事想跑,可要想突圍有一定難度。我靈機一動,讓他們站好,給他們合了張影,又讓他們同我和同事分別合影,然后給他們每人一盧比。他們樂呵呵地走了。我們長舒一口氣,正欲前行,誰知他們又跑回來了,指著我的數(shù)碼相機喊個不停,難道要搶我的相機不成。一個小孩作睜大眼睛狀,我明白了他們是想看照片。我打開相機,把剛才的照片調出來,他們不時發(fā)出呵呵地笑聲,偶爾地還相互討論著??赐旰笏麄儩M意地走了,還不時回過頭來朝我們做個鬼臉。我感覺印度的小乞丐們挺可愛的。
同事先前來過印度,他說印度乞丐很復雜,多數(shù)并不可愛,你要小心。一天我獨自一人去兌換盧比,大街上一個小女孩抓住了我的衣角,我見她穿得破破爛爛,年齡也小,好可憐,就給了二盧比,其實二盧比還合不上一元人民幣呢。我沒走幾步,那個小女孩卻又領一群小乞丐回來把我圍住,我走到哪里里,他們跟到哪里里,這可怎么辦,絕不能再給他們錢了。我靈機一動,裝啞巴,我啊啊幾聲,連跳帶叫的,竟然把他們鎮(zhèn)住了,不再圍追堵截。我順勢逃跑了。身后傳來他們的哄堂大笑,讓我好沒面子。
加爾各答的乞丐多,新德里的乞丐也不少,尤其是在著名景點印度門附近竟然同樣有不少乞丐,印度的印度門相當于中國的天安門。我們去新德里辦事,稍作停留,去了附近的印度門游玩。印度門是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陣亡的印度軍人而建,印度門四周有持槍的士兵巡邏,游人不得上前觸摸墻體。正當我們對眼前宏偉的建筑嘖嘖稱奇時,一個中年乞丐走到我面前要錢,我說怎么這里還有要錢的,誰知他卻回答,要錢這里可以,吐出的竟是一串漢語,算不上字正腔圓,也不算通順,但足以讓我震驚。我不顧同事的催促,停下來和他交流,往深里聊,他就不行了,其實他就會幾句簡單的漢語,但他的英語很流利。他說現(xiàn)在乞討競爭也很激烈,他固定在這一片乞討,因為這里外國人多,為了在乞討中更有優(yōu)勢,他還學會了幾句簡單的日語,韓語,意大利語等等。我問他怎么不試著做點別的呢,他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他說他信教,認為乞討是一種修行,是上天賦予他的權利。他鄙視物資享受,他乞討僅僅是為了肉身的物質需要。他接下來的回答更讓我大吃一驚,他本來是一個富翁,他是散盡萬貫家財后走上乞討之路的,他說他乞討后變得很輕松,人也沒了煩惱。聽了他的一席話,我不知所云,就給他些盧比吧。他卻堅持只要了十盧比,他說他的原則是只向每人要十盧比,多了也沒用,反正明天還能再要。他快樂地走了,繼續(xù)去找別人乞討。
我站在那里久久不能平靜,神秘的印度乞丐,謎一樣的瀟灑。
(寧甬力摘自《大公報》2009-2-3 ) 編輯/李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