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徽州民居建筑雕刻在建筑裝飾藝術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和獨特的藝術價值,本文著重從徽州“三雕”木雕、磚雕、石雕的發(fā)展、特點及其影響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的論述。
[關鍵詞]木雕 磚雕 石雕
作者簡介:賈婧瑋,1981年3月9日,女,職稱:助教,工作單位:西安科技大學藝術學院。
在歷史發(fā)展的漫漫長河中,勞動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建造著自己的藝術寶庫,古老的文明留給我們豐厚的藝術遺產。作為一種人文創(chuàng)造,雕刻藝術始終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豐富著人類的歷史與文明;在徽州民間建筑中在這里可以看到傳統(tǒng)文化藝術在民間生活各個角落的滲透,我們無時無地不感受到“三雕”藝術的魅力------石雕的恢弘厚重,磚雕的簡潔大方和木雕的精致豐滿?;罩荨叭瘛蹦镜?、磚雕、石雕,在民居建筑裝飾藝術中獨具一格。徽州三雕在滿足建筑上的實用價值之外,增添了建筑的藝術魅力,使徽州民居更具獨特的審美特質。
明清之際,是徽州民居建筑雕刻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這與明清時期徽商財力的雄厚及徽州文人雅士畫家的輩出有密切的關系。包含了豐富的民間藝術語言,并以精湛的雕工技巧、雅俗共賞及生動活潑的生活題材內容,反映了人民不同時期不同的思想感情、文化修養(yǎng)、民俗風格、經濟實力、工匠的技術素養(yǎng)等,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運用范圍十分廣泛,涉及到裝飾構件和家居器用等各個方面,它是實用價值和裝飾藝術比較完美的結合范例,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一、木雕
徽州建筑屬內向型封閉式架構,室內多以木構架為主,這為木雕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加之徽州地區(qū)木材儲量和品種俱豐、重教育繪畫及文士人才濟濟、篆刻等技術的發(fā)達等也為其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明清時期徽商實力逐漸壯大,但其無法擺脫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三間五架”住宅規(guī)格之限。加之徽人重內質,富有含蓄內斂的文化審美意識,故而促進了木雕的發(fā)展。木雕占徽州三雕比例也最大。
徽州木雕主要是在內部的梁架、梁托、斗拱、雀替、隔斷、欄板、檻窗、隔扇門、窗扇等重要裝飾部位,特別是天井四周的欄板、檐條更是木雕豐富之處,通過各種不同的雕刻工藝:有淺浮雕、深浮雕,平板線刻,透雕,圓雕等表現形式予以表現,且以浮雕手法居多。
雕刻的風格隨時代的變化略有不同。明時,較重功能簡裝飾,手法粗放剛勁,清新明快,體現了當時人們求實歸真的品格追求。圖案較簡單,以幾何圖形為主,對采用平面對稱的形式。多以水波紋、魚水紋、花草蟲鳥為主要題材。選水紋等類似的題材無疑是因民居為木結構建成怕火,以象征水的木雕飾之,來符合陰陽五行之說,以求避難消災。清時,一改明時古樸的審美觀念,雕刻或清秀雋永或縝密繁瑣或柔和飽滿工細精巧。在構圖上,打破了明時多對稱的構圖形式,圖面豐富多變并強調整體性。
徽州木雕一大特色是整個空間雕飾有一個整體完善的設計構思。在每一處木雕的內容、造型和工藝形式方面,都有一個明確的傾向,再根據宅主的審美理念、心理需求做出選擇。如天罩的運用,使得兩邊分隔的空間既連通又分隔,雕刻工藝一般為透雕。再如為達到統(tǒng)一變化的特色,同一水平面上木雕工藝手法謀求一致,而雕飾內容上很少重復,如以“福、祿、壽、喜”或有以“忠、孝、節(jié)、義” 等為題材。
徽州木雕大都不涂彩漆,而髹以桐油,既起到了防腐之功效,又保持了木質的質素及紋理。但有的富裕宅主多在雀替、月梁、月陀、木床花板等部位飾金漆,施彩繪??偟膩碚f隔扇絳環(huán)板大多不施彩漆,表現木質本色;有的飾金和漆,但色彩也較單純,以紅、黑、金色為主,不失整體性。裙板在清時也是雕刻的重要部位。裙板上大多不留大面積的空白,通常用云紋、回紋等線結構貫穿整個畫面,使得畫面更加飽滿豐富。多使用散點透視處理畫面,在以天井上方為主光源的照射下,景物栩栩如生,且中心突出,光影效果突出,層次感較強。
二、磚雕
徽州磚雕以當地的泥土為原材料燒制而成。磚雕主要雕飾部位多集中在入口的門樓、門坊、影壁等處,起著收頭點綴作用,美化了入口里面,使得素雅的墻面具有了層次感。
在磚雕表現形式及風格上,明清也有不同,明時風格趨于粗獷,雕飾樸素,形象稚拙,圖像的對稱性較強,題材多為植物花卉、龍鳳圖樣,一般是浮雕或淺圓雕。如婺源上坦村某宅的《九世同居》磚雕,人物形象拙樸渾重,刀法精煉,有明代磚雕的神韻。到明末清初時徽商財力劇增為滿足其對豪華生活的向往擺脫內心的自卑感,清時雕刻漸趨工巧繁縟,并將人物故事作為雕刻題材,構圖靈活且繁雜瑣碎,雕刻層次也有所增加?;罩荽u雕與其它地方磚雕有不同之處,北方磚雕往往多集中在大門的墀頭、廊心墻、影壁磚雕、檐墻等處,雕刻內容多以植物、幾何紋樣為題材,很少涉及動物及人物紋樣。畫面構圖多采用對稱的形式,相對徽雕來說比較有規(guī)則且工整。
由于徽州磚雕體積較小,在民居中運用范圍有限,再加上歲月的流逝及人為的破壞,保留至今及完好的比較少。
三、石雕
徽州石雕主要取材于當地所產的青黑色的“黟青石”。黟縣山上多產青石,即所說的“黟青石”大理石,這種石材處于高山,飽受大自然的沐浴,石質硬軟適度,細膩且有光澤,多用于建材和石雕?,F存較好的徽州古民居的石雕大都取材于此類石材。在徽州民居中石雕多運用于入口門罩、抱鼓石、石獅、漏窗、梁柱下部柱礎、臺基等部位。石雕力求凝重沉穩(wěn),多追求體量感。
徽州石雕以浮雕、圓雕、透雕及線刻為基本雕刻手法。刀法融精致于古樸大方,無木、磚雕那么細膩繁瑣。在門罩處常與磚雕結合并用,增加了層次感?;罩菔耦}材受材料本身質地的限制,內容一般以吉祥如意的花鳥魚蟲等為題材。如蝙蝠,取“?!敝C音象征幸福美滿;魚,意為“年年有余”;仙鶴,取長壽之意等等。
室內柱礎也是石雕的重點雕飾部位?;罩輾夂蜉^為潮濕柱礎比北方較厚。明時柱礎多以覆盆、伏蓮等形態(tài)為主。清時柱礎的形態(tài)更為豐富多樣,有鼓形、方形、八角六角形等。
徽州民居建筑中的石雕漏窗有方形、圓形、葉形等形狀,雕飾內容除幾何形狀外,也以山、石、植物等為題材,構圖疏密勻稱靈活多變,追求古拙凝重,美化了建筑立面,也是突破有限空間達到無限意境的有效手段,使得內外相汲、引室外風光入室,構成“桃花似火噴墻外、翠綠竹蔭借東家”、“四面春光入、無處不花香”的庭院景致?;罩萋┐笆?以黟縣最為集中。
抱鼓石則多見于置于大宅入口兩側,形體較高,獨立石材制造易稱為避羞石。一般石鼓表面不作雕飾,多在須彌座等處雕飾。選用花卉中的各種紋樣內容用二方連續(xù)或四方連續(xù)等構圖形式多以浮雕或淺圓雕表現方式雕成。
總之,徽州“三雕”是古代勞動人民輝煌的創(chuàng)造和勤勞積累所留下來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內容廣泛,題材豐富,文化內涵深厚,工藝精湛,是中國古代工匠們聰明與智慧的結晶?;罩荨叭瘛彼囆g也使得徽州民居建筑在中國古建筑中閃耀著自身的魅力,獨具特色。
參考文獻
[1]朱永春著。徽州建筑徽州文化全書。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331
[2]俞宏理著?;罩菝耖g雕刻藝術。中國美術出版社,199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