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卿 趙印凱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結直腸癌手術的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期間進行的100例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臨床資料。結果:中轉開腹22例,成功完成腹腔鏡結直腸手術78例。43例術后接受化療,化療前后施行中醫(yī)藥輔助治療。術后隨訪6~30個月,隨訪94例(94%),病人均健在,術后3個月會陰部轉移1例,術后6~15月腹腔廣泛轉移3例。結論: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手術治療可以達到安全根治性切除腫瘤的目的,近期效果滿意。
【關鍵詞】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35.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09)10-0138-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100例患者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齡22~78歲,平均56.3歲。人院時分別存在腹脹、腹痛、腹部包塊、粘液血便、排便不盡感等癥狀10天至1年不等?;颊咝g前均經(jīng)腸鏡、病理檢查確診。其中升結腸癌6例,橫結腸癌3例,降結腸癌2例,乙狀結腸癌9例,直腸癌78例,結腸息肉病2例。Dukes分期:A期12例,B期35例,C1期39例,C2期14例。
1.2手術方法術前準備同常規(guī)結、直腸手術。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體位根據(jù)腫瘤的位置,利用重力學的原理進行調整。氣腹壓力為12~15 mmHg。探查腹腔,明確有無腹腔臟器和腹膜種植轉移及原發(fā)灶漿膜浸潤、與鄰近臟器的關系。其余操作孔視病灶位置而定,一般采用3~5孔。手術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右半結腸切除術、左半結腸切除術、乙狀結腸直腸前切除術、會陰直腸切除術。操作時,常規(guī)結扎腫瘤遠近端腸管,向腸腔內(nèi)注入5-FU液1.5g,盡可能先阻斷腸系膜血管,勿直接鉗夾腫瘤,可牽拉腸管結扎帶移動腫瘤段腸管,腫瘤腸段裝在塑料袋內(nèi)取出,解除氣腹時讓氣體從套管內(nèi)排出后再拔取套管。右半結腸切除后通過右中腹小切口行體外傳統(tǒng)縫合吻合;會陰直腸切除術挖除肛門后用乙狀結腸在左下腹做人工肛門;左半結腸切除術、乙狀結腸切除術8例通過左下腹小切口行體外傳統(tǒng)縫合吻合,12例通過左下腹小切口近端結腸內(nèi)放抵釘座并荷包收緊,從肛門內(nèi)伸入圓形端端吻合器,與抵釘座對接做結直腸端端吻合。縫合切口前用蒸餾水和5-FU液(1g5-FU+250ml生理鹽水)沖洗腹腔術野和切口。
1.3后續(xù)治療32例患者接受較正規(guī)的化療(5-FU0.75g,羥基喜樹堿10mg,為基礎藥物,連用5天為1療程,每月l療程,用6~24療程不等),3例行化療加局部放療,另8例化療不正規(guī)。化療前后施行中醫(yī)藥輔助治療,采用丹參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或0.9%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滴注,從化療前1天開始,至化療結束第2天停止,療程同化療周期數(shù)。
1.4術后隨訪術后隨訪6~30個月,主要了解病人化療情況,有無不適癥狀,進行體檢和輔檢(血常規(guī)、CEA、B超、CT、腸鏡等),了解患者的復發(fā)情況并記錄患者術后生存時間。
2結果
100例患者能在腹腔鏡技術輔助下完成手術78例,其中行右半結腸切除術26例,行左半結腸切除術8例,行乙狀結腸直腸前切除術12例,行腹會陰聯(lián)合直腸切除術22例。中轉開腹手術22例(22%)(腫瘤浸潤15例,肥胖4例,術中出血2例,輸尿管損傷1例),全組無手術死亡病例,發(fā)生并發(fā)癥9例,其中輸尿管損傷3例,活動性大出血2例,吻合口瘺2例,腸梗阻2例。腹腔鏡手術操作時間120~360(平均215)min,出血量20~430(平均115)ml,淋巴結清除數(shù)1~30(平均8.7)個,陽性淋巴結數(shù)0~24(平均2.2)個。術后12~72h均恢復胃腸功能、下床活動并進食,傷口疼痛反應較開腹手術者明顯減輕,術后住院7~15d(平均8.6d)。術后隨訪6~30個月,隨訪94例(94%),病人均健在,術后3月會陰部轉移1例,術后6~15月腹腔廣泛轉移3例。
3討論
3.1腹腔鏡結直腸癌切除術的安全性氣腹是否會造成腫瘤細胞的轉移及種植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但國內(nèi)外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均未明確證實。早期腹腔鏡手術切口種植發(fā)生率l%~4%[4]。我們體會到,腹腔鏡手術存在手術空間大,視野寬闊,操作精細,同樣可以達到根治目的。
3.2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優(yōu)點病人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腸功能恢復快,住院時問短,不增加圍手術期并發(fā)癥,且具有傳統(tǒng)開放手術無法比擬的微創(chuàng)效果。對狹窄盆底病人,腹腔鏡具有局部放大視野,對盆筋膜臟器二層之間疏松組織間隙判斷和入路選擇更為準確。
3.3中轉開腹并非所有的腹腔鏡下結直腸手術都能順利完成,其中有一定例數(shù)會因各種原因而轉行開腹手術。本組有22例中轉開腹,中轉開腹率(22%),與文獻報道的平均中轉開腹率(15.38%)[5]略高。主要原因為腫瘤浸潤、術中并發(fā)癥(如出血、損傷)和肥胖。
3.3中醫(yī)藥輔助后續(xù)治療結直腸惡性腫瘤手術切除后,化療是鞏固其療效、預防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提高生存率的一個重要手段。不可否認,化療在癌癥治療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化療導致的胃腸功能紊亂、白細胞下降、肝功能受損及神經(jīng)毒性等毒副反應使相當一部分人中止或放棄化療。筆者對43例術后化療的患者施行化療前后中醫(yī)藥輔助治療,鞏固了結直腸癌手術治療的療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值得推廣。
(收稿日期:20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