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全
人有喜怒哀樂,孩子出于本能,也就會有不良的情緒反應,但父母應清楚,孩子的情緒是受孩子情感本能支配的,不良的情緒有它自身的原因,關鍵在于如何疏導它。
很多家長忽視孩子的情感本能,更談不上對孩子不良情緒的疏導。上海有一位幼兒園老師在一次與幼兒的談話中,涉及到了“哭”的話題,因為孩子哭的情緒最能反映他們內心的需要、不滿和困惑。據她的統(tǒng)計,有16個孩子的哭由家庭中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以及行為引起,如,“媽媽打我”“我鋼筆字寫得不好,爸爸就罵我”“爸爸媽媽吵架,我很傷心”“我沒錯,媽媽還打我”等。另6位孩子哭是因交往受挫,如,“沒有人和我做游戲,沒有人和我做好朋友”“因為我做錯一點事,小朋友就不理我”等。因內心需要得到滿足而感動得哭的只有1人,“我過生日,小朋友們都和我捏握手,還抱抱我,我太感動了,就哭了?!崩蠋煂⒑⒆拥男穆暸c情緒寫在與父母交流的黑板欄里,引起這些父母的關注。
當孩子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時,通常表現(xiàn)出發(fā)怒、哭叫、抑郁等不良情緒。表現(xiàn)激烈的孩子會與父母發(fā)生對抗,例如頂嘴。有一位父親,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一次出差在外,不惜花費重金給孩子買了一件非常好看、非常有特點的玩具。孩子得了這玩具,著實高興了一陣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蛇^了沒幾天,父親發(fā)現(xiàn)這玩具不見了,一再追問之下,孩子坦言是送給了自己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父親對兒子的行為大為惱火,狠狠地將兒子斥責了一番,以為兒子不該把如此貴重的東西輕易送給別人。但兒子偏偏不認這個理,情緒激動地與父親“頂嘴”,認為玩具既然由父親送給了自己,自己便享有處置的權利,送給朋友并無不可,跟玩具的貴賤無關。
孩子的反抗并非是故意要和父母作對,而是他們的情感世界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同和尊重,導致他們的情緒反應。父母其實首先應平和地分析孩子的行為再與之探討是非曲直。
有一位小男孩每天回家都很晚,一回家父親就批評他,只有父親說他的份,沒有他說話的機會,因為說了也白說。男孩發(fā)現(xiàn)原來父親根本沒聽他的,只顧著發(fā)泄自己的情緒。于是男孩問他父親:“爸爸,我能復述你剛才說的話,但是你能復述我剛才說的嗎?”父親一時語塞,因為父親根本沒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根本不在意孩子的情緒反應。
家長意識到并尊重孩子獨特的情感世界,在日?;顒又芯筒粦魂P心孩子學到了什么,而是應關心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不應只關心孩子行為的好壞,而應關心他們對善舉有沒有積極向往的意愿;不應只關心孩子有沒有學會某方面的技能,而應關心他們欣賞什么,推崇什么,尊重那些符合孩子的天性的情緒反應。
還有就是孩子發(fā)脾氣的情緒值得父母關注。有時候孩子生氣是因為受了某些刺激,比如孩子在課堂上被老師訓斥了,回到家中悶悶不樂,父母應傾聽孩子的心聲,或者讓孩子去玩耍,進行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使之將怒氣發(fā)泄出來。孩子在家中發(fā)脾氣,可以先任其發(fā)泄,事后再與之理論,使他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同時父母也要修正自己的言行,幫助孩子疏導不良的情緒。此外,父母不要把在工作中的情緒帶人家里,造成整個家庭情緒的不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