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C(把來然當已然)2.D(無中生有)3.C 4.B二、5.C征召,征用6.D乃:才(A以:因為/在B于:被/在C諸:眾,之于)7.A(龔遂)8.C項“不追究作亂者”的說法無根據(jù);“開倉濟貧”應(yīng)在亂平民安之后。故C為錯項。9.(1)天子喜歡他的謙讓笑著說:“您怎么用稱頌長者的話來稱頌我呢?”(2)那些手拿農(nóng)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對他們問罪,攜帶兵器的人,才屬于盜賊。(3)我希望到任后,丞相御史們對我的工作暫時不要接常規(guī)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許我見機行事。三、10.(1)白梅具有不與桃李為伍的清高品格。墨梅具有高清、清秀、淡雅、樸素的特點。(2)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發(fā)了作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3)都是借梅花抒懷寫志,袒露了自己的襟懷,表達了自己的節(jié)操與抱負。11.(1)蘊含了作者對帝京的懷念及被貶荒遠之地有家難歸的痛苦與絕望之情。(2)這句詩即景抒情,通過登城所見委婉含蓄地抒發(fā)內(nèi)心的痛苦感受。千匝百轉(zhuǎn)繞郡城的青山,似有挽留我居住此地之意,豈知我飄泊異鄉(xiāng)有家難歸有志難申的苦痛呢。四、12.因為玉有養(yǎng)種、怡情的功用,玉無言,卻能使人感受到細膩、溫潤、祥和氣韻而愜意。13.原本用于聞鼻煙的玉煙壺,沒鼻煙可聞了,鼻煙香味是暫時的,制作煙壺那純正的玉,是永恒的。14.外公要我好好修心養(yǎng)性,力戒自負、輕狂與浮躁,只有保持玉的純正晶質(zhì)才能不失做人的本色。15,作者要表達的是自己親近玉領(lǐng)悟到人生啟迪后的心理感受:玉煙壺的細膩,溫潤、樣和使自己的張狂退堂,浮躁消失,心境漸漸趨于沉穩(wěn)、謙虛、從容、淡定、熨帖、寧靜。16.在文中“香”與“玉”的本義是外公鼻煙之“香”和“玉”制的鼻煙壺,后來又有了暗示性的象征義,“香”暗示著榮譽名利,而“玉”則暗示著生命心靈之本身。文章以“憐‘香惜‘玉”為題,作者傳達了有玉才更香,惜玉更為重要的意義。作者認為,不僅要看重人之榮譽名利,更要注重人之生命與心靈之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