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玉濤
10月9日,200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塵埃落定,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摘得此項殊榮。“一獎激起千層浪”,在205位被提名的候選人中選擇奧巴馬,諾貝爾和平獎評獎委員會的決定讓整個世界感到意外,包括奧巴馬本人。按照主辦方的解釋,奧巴馬獲獎的主要理由是:他提出的無核世界理念和他為此所做的工作。
屢有爭議的諾貝爾和平獎
創(chuàng)立于190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是由瑞典發(fā)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所設5個諾貝爾獎中的一個。根據(jù)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和平獎應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頒發(fā),而不應與其他4個獎項一起在瑞典頒發(fā)。諾貝爾和平獎評獎委員會也由挪威人負責,具體由挪威議會任命5人組成評獎委員會。諾貝爾的遺囑還規(guī)定,和平獎應該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各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同時,該獎項也可以授予符合獲獎條件的機構與組織。截至2009年,共有97人(其中女性12人)和20個機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與諾貝爾獎的其他獎項相比較,和平獎的獲得者經(jīng)常引起爭議,奧巴馬只是被爭議者中的一位。例如,1975年的薩哈洛夫(蘇聯(lián)持不同政見者)、1989年的達賴喇嘛(“藏獨”分裂勢力的領袖)、1991年的昂山素季(緬甸反對黨全國民主聯(lián)盟領導人)、2000年的金大中(韓國前總統(tǒng))等人獲獎都曾引起不少爭議。這些爭議的產(chǎn)生既有對“和平”理解不同的原因,也有諾貝爾和平獎評獎委員會一些人士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偏見的原因。眾多爭議的出現(xiàn),使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公信力備受質疑,以致有人認為:諾貝爾和平獎已經(jīng)越來越偏離“和平”。
但不可否認的是,、諾貝爾和平獎仍然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拋開爭議,我們可以看到,多數(shù)年份的諾貝爾和平獎基本反映了世界多數(shù)國家和人民對“和平”的訴求。最近幾年諾貝爾和平獎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日益關注候選人(機構)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中的努力和貢獻。例如2002年吉米·卡特(美國前總統(tǒng))獲獎的主要理由是:幾十年來一直堅持不懈為國際沖突尋找和平解決方案;2005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及其總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獲獎的主要理由是:在防止核能被用于軍事目的并確保最安全地和平利用核能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2007年阿爾·戈爾(美國前副總統(tǒng))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獲獎的主要理由是;喚醒人們對全球暖化問題的重視;2008年馬爾蒂·阿赫蒂薩里(芬蘭前總統(tǒng))獲獎的主要理由是:30多年來在幾大洲為解決國際沖突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為之付出努力的問題基本都是世人關注的重大問題。
能夠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評獎,并盡量反映世人所關注的熱點“和平”問題,這是諾貝爾和平獎雖屢受非議,但卻能夠長期獲得世人認可的重要原因。
“核”:奧巴馬獲諾獎的關鍵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核擴散在不斷加重是不爭的事實。從內容上看。核擴散不僅包括成品武器的擴散,也包括相關的制造材料、裝置、運載工具的擴散。從方式上看,核擴散可分為縱向擴散和橫向擴散??v向擴散,即—個國家依靠自己的研發(fā)努力最終獲得核武器;橫向擴散,即通過國家間的擴散方式獲得核武器。導致核擴散加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加,出于戰(zhàn)略、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國家、非國家實體對核武器有強烈的“追求”。這些國家會通過自身的研制、與別國的“交易”等方式獲得核武器,而非國家實體則通常通過“交易”獲得核武器(主要是獲得制造核武器的相關材料、裝置和運載工具);一些核國家對本國核武器管理、控制混亂,導致核武器(主要是非成品核武器)流失,俄羅斯以及部分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擁有蘇聯(lián)遺留的部分核武器)在這方面比較突出。
1998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進行核試驗,此后公開研制、擁有核武器。2006年10月,朝鮮進行核試驗,并公開聲稱要研制、擁有核武器。此外,以色列是公認的已經(jīng)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伊朗、敘利亞、巴西、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在或明或暗地尋求擁有核武器,日本、韓國等國家具備生產(chǎn)核武器的技術條件,并有生產(chǎn)核武器的潛在“動力”。由此可見,全球范圍內的核擴散日益加重,而亞洲正在成為核擴散的重災區(qū),尤以中國周邊為甚。研制、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數(shù)量越多,核擴散程度就會越嚴重,世界越不安全。與此同時,以恐怖主義勢力為代表的非國家實體對核武器的“追求”正在成為核擴散的一種重要態(tài)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非國家實體掌握的核研制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獲得核武器的手段不斷增強,從而使得核武器向非國家實體的擴散更為容易。由于非國家實體的非理性,他們給世界和平帶來的威脅也更大。
由上可見,奧巴馬提出無核世界理念及其努力難免讓一些人浮想聯(lián)翩:作為當今世界綜合實力最強大國家的總統(tǒng),奧巴馬可以而且會實踐自己的理念,從而有助于抑制世界范圍內的核擴散。就此而言,奧巴馬能夠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評獎委員會的“欣賞”也就不足為怪了。
無核世界理念
2009年4月5日,奧巴馬在捷克布拉格發(fā)表的演講中公開表示:美國有道義上的責任倡導無核化世界,呼吁世界逐步消除核武器。奧巴馬的無核世界理念主要包括如下內容;美國將減少核武器在美國安全戰(zhàn)略中的作用;立即與俄羅斯談判,以新的戰(zhàn)略武器條約,取代將于2009年12月6日到期的現(xiàn)有條約;迅速采取措施批準《全面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尋求一項可核實的停止生產(chǎn)裂變材料的國際條約;推動國際民用核能合作,促進國際核燃料庫概念:4年內在全球回收不處于有效監(jiān)管下的核材料,等等。2009年9月,作為首位主持聯(lián)合國安理會會議的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更是以安理會輪值主席國總統(tǒng)的身份親自主持了聯(lián)合國安理會首次核不擴散與核裁軍峰會,并推動會議通過了安理會第1887號決議,呼吁各國致力于推動防擴散與核裁軍。奧巴馬援引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的話沈“核戰(zhàn)爭沒有贏家,永遠不應發(fā)生。無論面臨多大的障礙,我們減少戰(zhàn)爭武器的努力都不能停歇,直到核武器從地球表面消失為止?!?/p>
奧巴馬的無核世界理念到底能取得多大的效果還有待驗證,但這注定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首先,奧巴馬及其政府究竟能為此付出多大努力已經(jīng)引起不少人的質疑。奧巴馬聲稱,美國會從自身做起,為建設無核世界做出表率。但他又強調,核武器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在世界其他地方所有核武器消失之前,美國不會先把自己的核武庫清理干凈。而實際上,美國擁有當今世界最強大的核力量,除了俄羅斯之外,當今世界尚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在核力量上與美國抗衡。即使美國和俄羅斯按照計劃相互削減核武器的數(shù)量,其擁有的核武器數(shù)量也遠遠多于其他核國家。也就是說,除了俄羅斯,美國對其他國家的核威懾遠遠大于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核威懾。勸說別人放棄核武器,而自身卻不想放棄核優(yōu)勢,怎么能真正建設一個無核世界呢?其次,核武器的不對稱威懾效果讓很多國家和非國家實體難以割舍。作為一種有效的威懾工具,核武器可以產(chǎn)生不對稱的威懾效果,即,在雙方的綜合軍事力量處于不對等態(tài)勢的時候,處于劣勢的一方擁有核武器,就可以借助核武器的強大破壞力。對另一方形成強大的“破壞性威懾”,從而最大程度地彌補與對方的綜合軍事力量差距。朝鮮、伊朗等國家積極“追求”核武器,從軍事意義上講,正是出于這方面的原因。因此,只要存在國家利益的沖突以及國家間的敵對意識和行為,特別是核優(yōu)勢國家與一般核國家,以及核國家與無核國家之間存在這種情況,防止核擴散的努力就會遇到阻礙,建設無核世界更是難以實現(xiàn)。
對此,奧巴馬本人也是信心不足,他認為銷毀所有核武器的目標“不會立刻實現(xiàn)”,可能在他此生中都不會實現(xiàn)。(文章代碼:2303)